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术教学资源价值

2024-12-29 00:00:00左玉洁
三角洲 2024年35期
关键词:滩头苗绣梅山

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东方美学精神和民族文化形态,更是包含了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和价值。湖南作为非遗大省具有滩头年画、苗画、醴陵釉下五彩瓷、花瑶挑花、湘西苗绣等数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美术类非遗有几十项之多。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项目是文化遗产中具有传统美术性质事物的总称,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部分,此类非遗项目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涵盖了传统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美术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传承放在第一位。面对本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学校作为文化重要发扬地,应该大力发掘其美术教学资源价值,活态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走入生活,走入课堂。

滩头木版年画的美术教学资源价值

滩头木版年画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有着浓郁的湖湘特色和年俗气氛,融合了湖湘多种版画类的创作精髓。滩头木版年画使用古法颜料、特殊手工纸、传统古版等各种原材料,它艳丽润泽的色彩、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独特的刻版、印刷、套色等工艺手法都是传统美术的灵感源泉,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笔者曾经在多名文艺家的文章里看到其对滩头年画的喜爱。滩头年画的历史起源与其美术特征使其有着非常深厚的美术教学资源价值。滩头年画颜色很鲜艳、浓烈的色彩是一种村民对大自然原始色彩的喜爱,为他们的节日更增添精神愉悦感,这种色彩感觉影响到了很多当代绘画创作,如油画的当代风格、国画的浓墨重彩等。再例如造型,滩头年画线条粗犷、造型十分夸张,反映着村民的感情表达更为直接、单纯、朴实。这种粗犷的线条,蕴含着美术作品中直击内心的绘画语言、画面张力的表现。又如滩头年画的创作题材:主要是以门神、民间故事、神的造型、为美好生活祈福等为主要题材,体现了村民以健康与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期许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这些题材大大影响了很多地区的农民画、民间美术画等。例如,制作方式:分层套色、先主后背景、横幅印刷等也大大影响了版画中的木版套色画、丝网版画中的元素肌理运用、铜版画中的凹凸布局等。所以整体来说,滩头年画中有很大的美术教学资源价值。

湘西苗绣的美术教学资源价值

湘西苗绣是湘西少数民族在他们苗族传统民族服饰上用彩色丝线进行刺绣的一种独特工艺,苗绣的图案元素大多来源于自然界,如花鸟、动物、民族符号等。这些符号都富有深意,如牡丹寓意富贵吉祥,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凤凰寓意前途光明,蝴蝶寓意敬仰祖先,鸟寓意规避灾难、拯救世界,鱼寓意家门昌盛、繁荣昌盛,枫树寓意祖先的图腾等。他们很多的图像故事都来源于苗族民间故事,也来源于他们苗族的山歌,内容是讲述他们的风俗人情故事及文化典故。苗绣整体来说色彩鲜艳明亮、线条流畅复杂、造型鲜活逼真,其技法主要有平绣、绣面、刺绣等多种。苗绣是苗族历史文化的记录,也是一种民俗文化的体现,具有色调强烈、技艺特殊、风格古朴、造型独特等特点。湘西苗绣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形态,充分反映了湘西苗绣人民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和热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学生能够通过湘西苗绣了解苗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拓宽文化视野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湘西苗绣不仅能在民族文化上融合美术教学,更能在技艺和审美上融合美术教学。湘西苗绣具有浓浓的民族文化与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美学素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之美。

梅山剪纸的美术教学资源价值

梅山剪纸是以梅山文化为底蕴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总称。梅山剪纸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主要运用和展示在祭祀活动中,如重大节日、鞋花样、寿诞、生活装饰、生活娱乐、婚礼庆典、生育这些方面,一些木雕、建筑等也是来源于剪纸的灵感,需要用剪纸做草图,所以梅山剪纸是当地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食粮。传统梅山剪纸有多种内涵与意蕴,如双鹅剪纸是传统婚庆标志性的吉祥物,也是婚礼庆典的主要图案,鹅在梅山文化中是比喻像天鹅一样,成双成对,自由浪漫比翼齐飞之意。例如梅山张五郎剪纸,这个倒立神是梅山独有的,张五郎寓意守护家宅平安、镇宅驱邪、驱逐鬼怪、化治疾病、披荆斩棘的猎人形象。鞋底荷花与鸡蛋花剪纸,鞋底荷花用于为老人庆祝红白喜事时使用,在仪式上,他的儿女为其鞋底剪出荷花做在寿鞋上,寓意福寿延绵,进入长生仙境。鸡蛋花用于父母为出嫁的女儿生的孩子,做外公外婆的喜悦之中在鸡蛋上贴上剪好的剪纸,用竹筐装上送去贺喜,也是很特别的传统习俗。梅山传统剪纸还可以和现代理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传统的时候还要将传统与现代理念和技术相结合,如梅山剪纸传承者向亮晶,根据“立体构成”的设计理论,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了立体剪纸,学生在学习梅山剪纸的过程中也可与二维设计、三维设计相结合构成新的梅山剪纸元素,这样梅山剪纸在传承中发展,也在发展中传承。

醴陵陶瓷的美术教学资源价值

湖南醴陵,是中国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醴陵釉下五彩瓷器与景德镇釉上彩一起成为中国陶瓷的顶梁。釉下五彩瓷发明创造于20世纪初。醴陵釉下五彩瓷使用了多种复色材料,达到了瓷器中以多层次的色阶展现出作品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画家们将传统的绘画作品画在瓷器上是另一番风味,不仅有画面的生动,还结合了瓷器的温润、素净之美。在器形方面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形状,加以现代工艺结合更为丰富,有葫芦形瓶、小口束腰梅瓶、小口硬折肩直身瓶等。绘画故事以众多民间故事和诗意为主,多数以花鸟人物为主,动物不多,山水也很丰富,构图别致,空间感强烈。在美术陶艺、雕塑、视觉设计等教学中融入釉的材质,醴陵釉下五彩瓷的颜色,醴陵釉下五彩瓷釉的制作工艺流程,例如,一是坯釉选料;二是调整坯釉料配方,满足了制品成型和高温烧成的工艺要求;三是成型过程,从模型到滚压、注浆、精修坯、洗水、干燥、素烧;四是彩绘过程,从构图到勾线、填色精工细作;五是施釉,釉料覆盖坯体画面,故称釉下。画瓷文化传承是醴陵瓷器文化传承的一部分,画瓷技术与元素题材的融合,大大影响了美术写意山水画与花鸟画和工笔画的发展,画的生动与瓷的温润,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个作品上。

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与高校美术教学规律为指导,综合运用教育学、文化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前沿理论,综合教学实践,探索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研究并用于实践,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为高校美术教学提供参考范式。在课程设置中也可以将非遗融入进去,一是在美术教育中设置“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方向,主要带领学生系统认识了解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二是在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如写生、考察、采风等,结合理论与实践一起在本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教学。三是在美术专业的毕业创作与论文选题中,开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题,加强学生的深入研究能力。

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为美术教学提供非常丰富的资源,不仅丰富了美术教学形式,更是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专业知识,拓展了文化眼界,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绘画创作题材,以架上绘画为载体,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也响应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核心号召。

作者简介:

左玉洁,1991年出生,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本文为2022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HNJG-2022-0295)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滩头苗绣梅山
滩头木版年画
幼儿画刊(2023年12期)2024-01-15 07:06:10
基于湘西苗绣图案的数字化设计创新研究
包装工程(2023年18期)2023-09-27 09:21:12
凭海临风
唐启辉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苗绣
科教新报(2021年14期)2021-05-11 05:47:00
梅山
黄河之声(2019年1期)2019-03-30 03:38:06
黑龙潭
扬子江诗刊(2018年6期)2018-11-13 00:33:55
游梅山龙宫
梅山情
黄河之声(2018年6期)2018-05-18 00: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