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
中国考古博物馆“百万年人类史”专题展开展
中国考古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一周年系列活动期间,“百万年人类史”专题展正式开展。本次展览聚焦河北泥河湾遗址群和湖北学堂梁子遗址的考古发现,通过出土实物、资料图片、科普视频等,向观众展现百万年前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活动遗迹、遗物、化石等重要考古资料以及科研成果。
中国考古博物馆自面向公众开放以来,先后获得第21 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京津冀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称号。开馆一年来,该馆通过多种方式致力于考古成果的普及传播,“每月文物上新”至今已累计更新文物文献120 件(组)。共举办了30 余场科普讲座,进行了3200 余场专业讲解,共接待观众40 多万人次,接待国内国际公务团体800 余批。
2.重庆
超大规模!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开幕
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在合川区体育中心开幕,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单金牌得主李雪芮、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4 枚金牌获得者施廷懋、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冠军丁欣怡进行火炬传递,最后由丁欣怡“点燃”虚拟火炬塔。
开幕式上,重庆各个区县的代表团方队挥舞着队旗入场,《英雄城》《天地间》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掌声一片。据了解,市七运会共有45 个大项、1015 个小项,以及9 个表演项目,赛事规模近3 万人,创下了历届重庆市运会之最。
在市运会期间,不少市民游客专程来到举办地合川游览钓鱼城、二佛寺等景点,品尝合川美食,再按照自己的节奏参加一场全民赛事,在奔跑中感受城市烟火气。
3.香港
舞剧《花木兰》亮相首届“中华文化节”
由宁波市演艺集团打造的原创民族舞剧《花木兰》,近期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这是香港首届“中华文化节”呈献节目之一。这部诞生于宁波的舞剧,自2017 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在超百场的海内外巡演中“圈粉”无数,不仅摘得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桂冠,还频频亮相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等国际知名艺术节展,此次是该舞剧首次登上香港舞台。
据香港文化中心负责人介绍,此舞剧为“国风国韵飘香江”系列节目之一,也是香港文化中心35 周年志庆节目之一。舞、武结合的创新演绎和极具中式美学风格的舞台呈现,带领现场观众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花木兰》舞剧自官宣后就颇受关注,两场演出门票几乎售罄。
4.西安
共赏中秋唐韵,沉浸式文旅体验“上新”
位于陕西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将中秋传统节庆文化与沉浸式体验深度融合,推出了“皓月杏河·照长安”系列唐文化IP 活动。
为了打造“四时景不同”的长安城,街区在中秋到来之际正式“入秋”。如今踏入街区,满目都是金黄的银杏,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游客在银杏树下打卡拍照,收集“秋天的第一片落叶”。怀抱玉兔的“嫦娥”与手提花灯的“月宫仙子”也来到街区与游客相会,她们于丽人街上翩翩起舞,曼妙舞姿赢得围观游客们阵阵掌声。画师唐卯、求字丫头等唐装NPC 穿梭在人群中,为小朋友们送上月球灯作为伴手礼。
据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已经举办了百余场“唐朝的节日”系列唐文化IP 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5.固原
第二届六盘山红色文化旅游节拉开帷幕
以“启航新征程 奋楫再出发”为主题的第二届六盘山红色文化旅游节在宁夏固原市正式拉开帷幕。红军将领、革命前辈后代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为固原市五县(区)红色志愿服务队授旗。
此次文化旅游节的举办,旨在深化红色文化教育,传承革命精神,同时推动地方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活动期间,志愿者将积极投身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中。
活动现场设有“红色印记·多彩中国”红色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展示、展销等区域,吸引市民游客目光,这些展位不仅展示了固原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体现了艺术与红色文化的完美结合。同时,在固原市文化馆举办的“天高云淡六盘山·四色辉映新固原”中国油画名家走进固原大型写生活动主题展览,通过四个篇章的精美油画作品,生动展现了固原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
6.柏林
“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举办
“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以华夏服饰发展历史为主线,重点展示了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生动呈现了“礼”这一儒家思想核心理念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的表达。
服饰是华夏文明的具象载体,服饰中蕴含的中国礼制观念、伦理习俗、审美艺术等,是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精神气质。中国服饰文化历经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发展体系,这其中有文明的流传,也有历史的缩影。本次展览旨在成为一座连接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桥梁,更好地激发文明交流碰撞、增进文化互鉴。
本次展览共精选40 多件展品,通过实物静态陈列、图文挂轴、模特活态服饰展演、非遗传承人技艺表演及多媒体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