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你的叙事类作文意境深远?

2024-12-15 00:00:00王淦生
新教育·校园 2024年12期
关键词:蕴蓄寄寓哲理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境生象外,追求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并对社会与人生形成深邃的领悟。叙事类文章自然不仅仅需要描绘客观图景,更需要展现社会环境、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所以,叙事类文章的“意境深远”更多的是指借助环境、事件、人物等载体寄寓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叙事类文章要达到“意境深远”,就需要在写人、叙事和造境上多下功夫,寄寓作者的深情厚意。

一、善用修辞,环境中寄寓深意

记叙文中的环境,既指自然风光,又指社会背景,它不仅为人物提供表演舞台,还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心情、暗示结局等作用。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反复出现的一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的描述,以“看客”们无聊的愉悦反衬孔乙己命运的悲凉,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漠、世态炎凉。鲁迅另一篇小说《药》的结尾,描写革命者夏瑜的坟上“有一圈红白的花”,则是运用曲笔,暗示夏瑜从事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这些环境描写,虽仅寥寥数语,却蕴含深意,寄寓了鲁迅先生对愚昧麻木者的不满、对饱受欺凌者的同情、对仁人志士的钦敬和对中国未来的期待。一两句环境、气氛的点染,却蕴含不尽之意,给人以联想和想象,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下面,我们来读一篇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体会环境描写中所寄寓的深意。

又是一年除夕至。

窗外,瑞雪纷飞,银装素裹。室内,红色的“雪瓣”一片片窸窸窣窣四散飞落,好似一只只明丽的蝴蝶在灯晕下轻舞飞扬;银色的剪刀在祖母那只苍老却轻捷的右手的操控下,于大红的窗纸间蜿蜒穿行。一张张薄薄的红纸在灵性的剪刀下涅槃,出落成一幅幅姿态万千、春意盎然的美丽窗花……

这是学生习作《祖母的剪纸》中的结尾部分。作者综合运用对比、映衬、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窗外洁白的飞雪与室内大红的纸屑相映衬,渲染出除夕之际恬静而欢欣浓郁的氛围。在此背景下,凸显出祖母手的灵巧和技艺的精湛,表现了作者对剪纸这门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的礼赞。环境是叙事类文章的一大要素,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意义重大。

二、以小见大,小事中蕴含哲理

千字小文,难以讲述大事,所以“以小见大”乃是叙事类作文的基本要求。中外短篇小说名篇中,很多都具有“以小见大”的特征。例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随着小狗主人的改变而不断穿脱大衣的情节,生动地勾画出专制制度下统治者的爪牙媚上欺下的嘴脸。契诃夫另一篇小说《一个文官的死》讲述了一个小官员因在剧院不慎对着一位将军打了一个喷嚏最终疑惧而亡的故事。这深刻揭露了专制体制下等级森严,下级官员人人自危的社会现实。这两篇小说,叙述的都是很不起眼的小故事,描绘的都是我们平日里不甚在意的细微的生活细节,却能一滴水里见沧海,让读者能够透过这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看清世间百态、社会现实,可谓言近旨远,意境深远。

下面,我们来看一篇学生作文中的片段,感受小事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

我随手捡起他面前的一块铁片,学他的模样琢磨了许久,却没见出一丝端倪。他转身见我疑惑的神情,朗声笑着,接过铁片:“这铁啊,都是上天赐给人类的,每一块都有它的用途。该打刀还是该压壶,得依着它的性子来。”他指指铁片上微不可察的花纹道:“瞧,这纹路就当不得刀。”他又捡起一把已成废品的精巧的菜刀,脸上满是悲戚的神情:“这是商场买来的,刀刃脆,容易崩。唉,如今机器做的物件哪里会细心选材,都一个模子、一种材料批量压出,只想着好看和好卖,制出的东西很多都是华而不实、生命短暂啊!”

他用铁钳夹出炉中烧红的铁块置于铁砧上,一手夹紧,一手抡锤,打铁讲究的是轻重有致,准确到位——煅烧,锤打;再煅烧,再锤打……一遍一遍重复,直到菜刀成型,然后淬火、装柄、磋磨。每件材料都物尽其用,每道工序都凝聚心血。从这里走出的每件铁制品都融入了王伯精心的勾划、精湛的技艺,那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工具,而是一件有生命、有灵魂的工艺品。

这是学生习作《小街深处的铁匠铺》中的一个片段。文章借一位老匠人对亲手制作的和刀具商店出售的商品在选材、工艺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以及对老人制作锤炼刀具的过程的细腻描写,折射出中国传统工艺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这些哲理不仅针对铁器制作,更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为人处事。一件小事,寄寓了无限的意蕴,加深了文章的意境。

三、窥人见世,人生中浓缩世情

叙事类文章的核心是塑造“人”,并借“人”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文学形象的画廊中,一个个既有特殊的个性又有普遍共性的典型人物总是代表着社会中某一阶层、某一群体,体现着独特的社会意义。譬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阿Q这一形象,正如著名学者林兴宅所言:“质朴愚昧又狡黯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一个可憎复可悲的小人物,身上蕴含着我们这个社会中多少人的性格弱点!难怪许多人读《阿Q正传》时都觉得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就是叙事类文章的深远意境!

四、托物寓意,物品中蕴蓄意蕴

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总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道具”,这些“道具”无一例外皆蕴蓄着深厚的意蕴。就像《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那件怎么也舍不得脱下的长衫、《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穿了脱脱了又穿的军大衣、《百合花》中新媳妇的那条百合花被子……这些物件无不蕴蓄着与人物形象或作品主旨密切相关的意蕴,寄寓着作者的特定情感和特殊的象征意义。这些物品的设置,无不加深了作品的深远意境。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学生作文中的片段,体悟特定物品蕴蓄的丰厚意蕴。

饭毕,爷爷重新给坛子的封口打蜡。他一边干着活,一边说道:“这酒里放了枸杞、参片和多种中药。没酿成时自然会浑浊,有异味。”他停了停,幽幽地说:“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诞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性急不得。就像这坛酒,要经过一年时间的浸泡、发酵,它才能味道醇,有营养。所以每次打开它,我都要先品尝一下,看有没有酿制成功……”他看了看父亲,笑道:“你看你急的,多像当今社会上那些没有耐心、只求速度的人哪!”

我们没能尝到美酒,但是,我们从爷爷的话中收获到了更能给我们滋补的东西。

这是学生习作《佳酿》一文的结尾部分。爷爷“借酒抒怀”,谈的是家藏补酒,意在旁敲侧击,警示世人和自己的儿子做事要有耐心,要懂得循序渐进,要善于等待时机……某种物品这时候已经不仅仅是一件物品,而是一种情绪、一种哲理、一种精神的寄托。

体小量大、意境深远、蕴蓄无限乃记叙文的至高境界,值得我们为之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蕴蓄寄寓哲理
诉衷情·闺情一
妇女(2024年2期)2024-03-08 04:12:35
一年明月始今宵
中华瑰宝(2023年1期)2023-05-30 10:48:04
层叠绿意
自况诗
抱朴子
哲理漫画
特别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 18:02:20
漫画哲理
杂文选刊(2016年9期)2016-09-14 19:52:43
漫画哲理
杂文选刊(2016年5期)2016-05-12 20:10:00
哲理漫画
特别文摘(2016年5期)2016-05-04 22: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