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降灵节婚礼》的火车意象解读拉金对现代性的担忧

2024-12-10 00:00:00伊雪婷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32期
关键词:现代性火车

[摘" 要] 菲利普·拉金是20世纪最著名的英国诗人之一,《降灵节婚礼》是其影响力颇大的代表作品,讲述了诗人一次火车出行的所见所闻。火车作为此诗的重要意象,具有瞬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其瞬时性表现为诗人对时间元素的刻意淡化,其共时性则表现为快速压缩的时空体验下,城市风景与乡村风貌的相融与拼贴。除此之外,火车也是现代性的产物,拉金通过描述这趟火车之行,既展现了城市的发展对乡村的冲击,也表达了他对于现代性的质疑与担忧。

[关键词] 《降灵节婚礼》" 火车" 城市与乡村" 现代性

一、引言

菲利普·拉金是英国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降灵节婚礼》(The Whitsun Weddings)创作于1958年,1963年同名诗集出版,一经发表就广受好评。该诗描述了诗人降灵节火车出行的经历,途中他偶遇了十几对新婚夫妇,由此引发了诸多感慨。国内关于该诗的专题研究不多,主要从诗的主题、诗风等角度挖掘其内涵[1],而串联起全诗的火车意象却少有人研究,因此本文以火车意象为基础,探索拉金对于火车意象所代表的现代性的态度。

火车被视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文学意象,不同于其他工业时代的标志性发明物,铁路系统具有突出的“空间联结”特征[2],而工业空间和自然空间的联结不可避免地带来城乡文化的对立。《降灵节婚礼》中,拉金笔下的火车兼具瞬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瞬时性意味着对时间元素的忽略,而共时性则具有异质同现的特征。拉金刻意淡化了时间线索,转而用火车的空间位移推动叙事发展,同时展现了一幅城市景观和乡村风景共存的现代英国图景。通过这首诗,拉金不仅质疑了现代性给英国人民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表达了自己对于城市的物质文明发展和精神文明发展之间不对等的担忧。

二、瞬时性与弱化的时间

拉金所处的20世纪60年代,火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铁路不仅承载着英国的经济命脉,也是英国工业鼎盛时期的标志。乘坐火车出行,人们相当于“坐在速度上飞驰”[3],这种出行方式突破了旧式交通工具的速度限制。《降灵节婚礼》中,拉金笔下的火车从林肯郡出发一路南下,暖房、农场、牛群等风景只在观察者眼中晃了一下就消失了,可见火车具有瞬时性。“瞬时”(instantaneity)通常指“非常迅疾的运动和异常短暂的时间”,瞬时性则意味着“时间因素在作为事物和价值计算中的缺失”[4]。也就是说,相较于当时其他出行工具,火车的高速淡化了时间感,空间感逐渐替代时间感成为人们感觉的中心。

《降灵节婚礼》中,拉金主要借助火车的行进或停靠引发空间意象的变化,从而推动全诗的叙事进程。该诗一共有八个诗节,讲述了诗人在降灵节当天乘坐火车的所见所闻,除了开篇点明登车的时间,诗歌中的场景转换都依靠火车的出站和到站完成,没有明确的时间线。重视诗歌的空间感是拉金对传统诗歌叙事结构的现代性的改写。长久以来,作家们大多共享一套传统的创作方法,即遵循“以故事性、情节性、因果性”为基本特征的线性叙述模式[5]。相比顺叙降灵节婚礼的过程,拉金创造性地选择用空间替代时间,摘取时间轴上的某几个时刻进行描写,以此代替传统的线性叙述。火车的高速使得乘客对于时间的感知不再敏锐,关于火车的记忆不连贯,存在脑海里的是一闪而过却又记忆深刻的画面。这种手法也让读者的注意力聚焦于“宽阔的河面”“没有风格的新城”以及一张张神情各异的脸庞。

除了速写变换交替的风景,诗人还将焦点对准火车上的婚礼,同时对车厢内外众多人物的表情和活动进行特写式处理。在火车瞬时性的影响下,车窗外的景象快速掠过,这使读者没有完整观摩整场婚礼的可能。因此,拉金没有尝试详尽描写婚礼的开始、高潮和结局,而是通过列车的不断向前,为读者拼凑出婚礼结束后的零星画面。在这趟火车之行中,读者可以看到孩童对于婚礼的漠不关心,未婚少女对于婚礼的恐惧,刚参加完婚礼的夫妇对于未来的忐忑,还可以看到已婚妇女之间的窃窃私语。火车让时间元素在其中压缩,使得众人的人生经历被浓缩在短短的一节车厢内。这些不同场景的流转虽没有时间线索的串联,但整首诗借助火车的位移实现了叙述流的推进。而在不断变换的空间意象中,读者面对其实是被客观化的英国城市化进程。读者在阅读中一边面对急速变动的场景,一边不断思考:现代化的列车究竟会将英国带去何方。

三、共时性与相融的风景

共时性(synchronic)是由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提出的一种语言学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各项“同时存在”并且“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6]。排除了时间元素干扰的共时性,兼具“异质并现、去中心、散焦点”等特征[7],为文学创作建构新的视角提供了可能性。速度革命推动了共时性的实现,高速行进的火车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交通工具营造的空间秩序:人们的视野局限在一定的边界之中,即城市中人极目远眺都是街景,乡村中人目光所及皆是田野。

这种共时性在《降灵节婚礼》中表现为城市风景和乡村风景的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出现在火车的车窗之外,被“我”观察到。“风景”意味着“分隔和观察”[8],也就是说,“我”从踏入车厢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一名观察者。在诗中,“我”透过车窗向外看的视野可被视作一个整体。而在这一整体中,城市和乡村这两种隐含不同情绪的相异图景拼贴在一起,相融的“风景”便随着火车一路疾驰,在乘客被急速压缩的时空体验中诞生了。诗的开篇提到,随着火车的离开,城市带来的匆忙喧嚣消失了,火车正式从城市驶向乡村。紧接着在第一节的最后两行中,拉金又创造了一种天空、城市和水连接在一起的共时性意象,昭示了城乡风景交融的开端。随后诗人进一步营造了视、听、嗅觉的三维立体画面,多角度展现了在火车引领的现代化进程下,城市和乡村风景如何交织在一起。随着火车的前进,读者能够看到“大农场”“牛群”“田野”和不加修饰的“笑着的亮发姑娘”,也能看到“浮着工业废品的运河”“整片的废汽车”“工地”以及“新烫的发,尼龙手套,仿造的珠宝”;读者能够嗅到“草地的清香”,也能嗅到“车厢椅套的气味”;读者能够听到站台上人们的喊声、笑声、咒骂声,却也能听见冰冷的火车发出的巨大轰鸣声[9]。城市和乡村提供的不同体验,在高速的火车带来的瞬时变迁下,交织在小小的车窗之外,融合在观察者的眼中。

这种相融的风景如何能同时出现在小小的车窗之外?这一现象的背后又藏着人们的何种情感?通常来说,城市和乡村有不同的居住形式,有不同的地理景观,人们也会对这些居住形式倾注不同的情绪。将乡村和城市作为两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并将其对立起来的观念由来已久,火车的诞生进一步消除了空间障碍,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创造了新的城乡区域格局。因此,曾经独立的乡村和城市景观在火车引领的现代化进程下逐渐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风貌,成了《降灵节婚礼》中诗人笔下独特的景色。此外,乡村和城市风景的相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传统和现代的相融,而在拉金笔下的这种相融并不美好。工业发展对乡村的入侵,带去的是污染和浮躁的社会风气。在诗的第二节,拉金写道:“火车开开停停/缓慢地画一条南下的弧线/开过了大农场/影子小小的牛群/浮着工业废品的运河。”[9]现代都市给乡村带去的并不是经济发展下的欣欣向荣,而是环境污染,浮着工业废物的运河侵入美丽的田野风光。与此同时,乡村的居民也开始追逐现代时尚,不深入考虑自己的精神需求。父亲们都穿着套装,“腰系一根宽皮带”,烫完发的乡村居民都戴着“尼龙手套”和“仿造的珠宝”。人们宁愿戴着假的饰品充门面,也不愿意以自己淳朴本真的一面示人,浮躁的社会风气被诗人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城市和乡村的这种互动和相融并不对等,在拉金笔下,城市汲取了乡村的养分得到发展,却结出了环境污染和精神浮躁的恶果,但在共时性的影响下,城市和乡村的风景已然无法完全分开。

四、现代性和诗人的担忧

马歇尔·伯曼(Marshall Berman)指出现代性意味着“跨越地理和种族、阶级和民族、宗教和意识形态的边界”[10]。那么作为现代性产物的火车,同样意味着边界的跨越,但这种跨越和未知也给包括拉金在内的英国文人带去对于不可知的担忧,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描述铁路事故、铁路带来的环境污染、犯罪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危机[11]。《降灵节婚礼》中,火车带来的技术流通和城乡边界的跨越,使乡村空间失去其地标性的自然风貌和特征,迅速被城市空间裹挟,成为诗人笔下被整片的废汽车包围的“没有风格的新城”。如果说火车的共时性带来的是城乡风景的交融,没有地位格局的上下高低,那么火车的现代性则实现了城市对于乡村的冲击。拉金对于这种冲击的感受体现在他的用词上。同样是描写气味,诗人用“reek”(指强烈的臭味)来指代车厢里的气味,却使用“smell”(中性词,指气味)指代青草的气味。车厢代表现代化的城市,青草代表朴实的乡村,诗人用不同性质的词组表达了自己对城市入侵乡村的不满。

而降灵节的婚礼在拉金笔下也仿佛是一场悼念逝去的英国乡村的葬礼。降灵节(Whitsun)象征着英国人与自然的联系,传说耶稣复活升天后的第五十天会降下圣灵,使徒们领受圣灵开始传道[12]。降灵节有接近一周的假期,所以许多人都利用这个假期举行婚礼,但是参加婚礼的人快乐的笑声在作者看来却是“噪音”。这一比喻似乎传达出了不满的情绪:在这样一个特殊日子里,举办这些千篇一律的婚礼,是对传统和自然的冒犯。他并没有给任何人特写,寥寥几笔勾勒出参加婚礼的宾客的群像以及十几对相似的新婚夫妇形象。没有过多描写婚礼的狂欢和温情的祝福,拉金将焦点聚集在仪式结束后众人的反应上:父亲们从成功地举办了婚礼的洋洋得意中清醒过来;已婚妇女们互相交流,认为婚姻仅是一场幸福的葬礼;少女们把婚礼看成“宗教的伤痛”,两个人被宗教和法律捆在一起,带给双方的只有伤害。在车站伫立的人看到了因为婚姻而消失的事物,不仅象征了女性失去自由美好的婚前生活,也象征了火车飞驰下与英国人民渐行渐远的田园生活。

威廉斯认为人们关于城乡发展的冲突性认识,源于乡村意象和城市意象的冲突,乡村意象是一个有关过去的意象,而城市意象是有关未来的形象。处于夹缝中的人会发现“一个未被定义的现在”,这种现在又“被体验为一种张力,在此张力中,我们用乡村和城市的对比来证实本能冲动之间的一种无法解释的分裂和冲突”[8]。处于当下的人看到了现代化城市的便利之处,也看到了城市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之间的不对等。《降灵节婚礼》的第三节中,诗人由景至人,第一次对人物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她们学着时髦/高跟鞋又加面纱/怯生生地站在月台上/看我们离开。”[9]诗人笔下笑闹着的亮发女人,本应该是充满朝气的新时代青年,却成为追求时尚却又无所适从的迷茫青年。她们虽然追随着所谓的时尚,用力打扮自己,用上了她们眼中的潮流物品,但没有自己的审美品位,显得不伦不类、缺乏自信,只能“怯生生地”驻足在站台。她们代表了处于未来和过去裂缝之间的英国青年,在快节奏的当下,英国青年尚未找到自己精神世界的平衡点,而诗人对于他们是否可以回归心灵的自给自足也保持疑问的态度。

除此之外,本诗的最后,拉金用了一个特别的比喻,这一比喻也透露了他对于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隐忧:“火车慢了下来/当它完全停住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感觉像是从看不见的地方/射出了密集的箭/落下来变成了雨。”[9]箭和雨两种看似毫不相关的意象,通过火车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出了火车刹车进站的运动感。箭是锋利的武器,即使在无意的情况下,也能造成伤害;雨水润物细无声,可以使万物生长,让生活更滋润。当火车到达终点站,新婚夫妇踏上了人生新的旅程,等待他们的婚姻生活究竟是互相伤害的箭,还是滋润万物的雨,拉金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而乘坐列车驶向现代化的英国,究竟会带领人民走向何方,诗人也不得而知。

五、结语

铁路代表了进步与繁荣,城市代表了时尚和发展。然而在过快的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并没有随之获得发展。《降灵节婚礼》中,拉金以火车为媒介,借助火车的瞬时性和共时性,向读者展开了一幅英国的现代化画卷。在这幅画卷里,时间不再作为重要元素呈现,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的地理景观相融在一个平面里,却没有达到和谐共生的平衡状态,英国人民同样也没有找到符合他们气质的现代性精神。于是回归田园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在一封寄给父母的家信中,拉金就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妈妈)关于我们共同生活在乡下的小梦想是非常美好的。”[13]《降灵节婚礼》中,拉金同样表达了对乡村的眷恋和对被裹挟着向前的英国人民的担忧。但一味怀念过去,也是一种无法解决不对等的逃避之举,在必然向前的时代潮流下,向后看并不能真正解决人们眼前的精神困境。

参考文献

[1] 万富荣.菲利普·拉金诗歌在中国的研究述评[J].外国语文,2022(5).

[2] 于敏.论当代英国奇幻小说中的铁路系统与乡村想象[J].当代外国文学,2022(2).

[3] 李立敏.乘客、火车与新社会:丰子恺《车厢社会》的三种读法[J].天府新论,2022(5).

[4] Bauman Z.Liquid Modernity[M].Cambridge:Polity Press,2000.

[5] 杨世真.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D].杭州:浙江大学,2007.

[6]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岑麒祥,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 隋亚男.飞机、空中舷窗视角与美国现代主义文学[J].外国文学研究,2023(1).

[8] 威廉斯.乡村与城市[M].韩子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9] Larkin P.The Complete Poems of Philip Larkin[M].London:Faberamp;Faber,2012.

[10] Berman M.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M].Toronto:Penguin Books,1988.

[11] 高晓玲.维多利亚时期文人的铁路焦虑[J].外文研究,2022(1).

[12] Rowson L J.Cambridge Bible for Schools and Colleg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4.

[13] Larkin P.Philip Larkin:Letters Home[M].London:Faberamp;Faber,2018.

(特约编辑 刘梦瑶)

作者简介:伊雪婷,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2024年度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的现代性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4XKT1756)。

猜你喜欢
现代性火车
建筑设计中的现代性观念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28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10
赶火车
火车
小学生导刊(2018年1期)2018-03-15 08:02:31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中国博物馆(2018年4期)2018-02-16 07:36:58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科学发展观的现代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