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职业院校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

2024-10-29 00:00:00钟林
中国新通信 2024年18期

摘要:互联网技术成为推动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中,互联网技术不仅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与资源整合能力,还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并优化了教育管理与服务。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互联网+”环境下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策略,包括技术驱动的智慧化平台构建、资源的共享与复用,以及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教育平台;教育平台

一、引言

“互联网+”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教育也不例外。它已成为推动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关键力量,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互联网+”的魅力不仅在于为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赋予了坚实的技术后盾和出色的资源整合能力,更在于它激发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活力,让教育资源能够更加均衡地分布。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这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互联网+”环境下智慧教育平台的构建

(一)技术支撑与资源整合

在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中,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为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通过云计算,平台能够轻松应对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确保教育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则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学习更加灵活便捷。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智能化水平,通过连接各种教育设备和传感器,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教学[1]。其次,“互联网+”促进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通过平台的建设,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得以汇聚,形成了共建共享环境,这些资源不仅包括传统教材、课件,还包括在线课程、微课、慕课,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平台还提供了统一资源管理系统,方便用户搜索、浏览和下载资源,进一步提高了资源使用的便捷性和效率。

(二)创新教学模式

UxNQmt8nMa+kS7+gqcujoA==

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引入在线课程、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这些资源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学习,还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远程学习,学生都能轻松获取到丰富的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

同时,平台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可为学生创建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这些技术能够模拟真实场景或构建虚拟世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互动学习。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历史遗迹、完成科学实验。而AR技术则能将虚拟信息与现实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与虚拟元素互动,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此外,“互联网+”为智慧教育平台带来了教学模式上的革新,通过引入新型教学资源和利用先进技术,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创新的教学模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教育行业的进步。

(三)促进教育均衡

在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中,“互联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促进教育均衡方面表现突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打破地域限制,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并传输至偏远地区,使原本无法接触到优质资源的学生也能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无论是在线课程、名师讲座,还是教学工具和软件,都能通过互联网平台轻松获取,缩小了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其次,通过智慧教育平台为偏远和农村地区教师提供了数字能力建设的机会。平台的在线培训、专家指导、教学案例分享等功能,不仅使教师能够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反馈机制,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

在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中,互联网技术展现了其在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巨大潜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更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通过构建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使各类教育资源得以集中、统一、规范地管理,不仅整合了教材、课件、视频、题库等多样化资源,还提供了资源分类、检索、下载和评价功能,使教育资源的利用更加便捷高效,不仅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减少了资源浪费,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慧教育平台能够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学习数据、行为数据、教学资源使用情况,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基于这些数据,平台还能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教学中的问题和规律,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互联网+”环境下职业院校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策略

(一)技术驱动,构建智慧化教育平台

在构建职业院校智慧教育平台的过程中,技术驱动是核心策略之一,该策略的关键在于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一个高性能、可扩展、安全稳定的智慧教育平台[3]。云计算技术为智慧教育平台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通过云计算,学校可以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云计算的弹性伸缩能力使平台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在智慧教育平台中,大数据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反馈数据,平台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偏好,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大数据还能帮助学校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教育平台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例如,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历史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课程;智能辅导系统可以模拟教师角色,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智能评估系统还可以自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为教师提供客观公正的反馈。构建智慧教育平台的过程中,还需要整合校内外的软硬件资源,包括整合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校内资源,以及引入校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料。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总之,智慧教育平台建设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先进的软件架构和硬件布局,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平台需要支持多种教学和管理模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二是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包括数据加密、用户认证、访问控制,确保平台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三是注重用户体验设计,提供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和友好的用户引导,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和使用难度。四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变化,平台需要持续进行更新和升级,以保持其竞争力和适应性。

(二)资源汇聚,实现共享与复用

资源汇聚是实现资源共享与复用的关键环节,该策略致力于通过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料进行汇聚,进而促进校际、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4]。

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是资源的存储库,更是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精细化的资源分类与标签化,确保每一份教学资源都能被精准定位、快速检索。同时,系统支持资源的上传与审核,确保上传资源的质量与专业性。此外,该系统还能根据用户的学习历史和行为数据,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推荐服务,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汇聚资源的过程中,要积极拓宽资源,不仅要整合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教材、课件等,还引入行业专家、企业合作伙伴的优质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前沿的行业研究成果、案例分析、实践指南以及企业提供的项目案例、工作场景模拟和行业数据。通过汇聚这些多元化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职业要求。

其次,要打破校际、校企之间的壁垒,积极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其他学校、企业共同开发、管理和使用教学资源。此外,还定期举办资源共享活动,如教学资源展览、在线研讨会、联合实训项目等,为师生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同时,推动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制度,鼓励学生跨校、跨企业选课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在打破信息孤岛方面,注重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相互交换和共享,通过这一举措,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同时,还加强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定期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因此,通过资源汇聚策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复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学习效果,还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三)教学创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在职业院校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教学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有效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在“互联网+”环境下,引入新型教学资源、利用先进技术以及构建混合教学模式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

首先,引入在线课程、微课等新型教学资源,能够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些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节奏和兴趣点进行自主学习。在线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互动平台,微课则针对特定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而慕课则为学生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引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其次,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VR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实验、实训等场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AR技术则能够将虚拟信息与现实环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最后,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构建混合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线上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背景信息,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线下实践则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应用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有机结合,既保证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引入新型教学资源、利用先进技术以及构建混合教学模式等策略,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职业院校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中,应积极探索教学创新之路,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环境下,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不仅推动了教学模式的革新,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优化了教学管理与服务,为教育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针对职业院校,希望本文提出的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策略,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作者单位:钟林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课题: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职业院校智慧课堂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成果,立项编号:ZJGB2023796;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图谱引领,项目矩阵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ZJGB2023717。

钟林(1979.04-),男,汉族,湖南汉寿,工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徐迪新,甘莎.高职院校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及其应用[J].科教导刊,2022,(25):29-31.

[2]高政,徐妲.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5):256-258.

[3]金志广,王志伟,郑海霞.鹤壁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实践[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05):24-25.

[4]雷金英,鄢奋.“智慧教育”背景下应用型高等院校活力课堂建设路径——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考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1):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