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所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单元作业优化设计,准确把握“双减”的度,实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断提高作业质量,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关注的重点。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进行作业设计,从下面的“五化”入手,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单元作业设计,使其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
作业的形式不应单纯的拘泥于书面的形式,可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在整体单元作业设计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关注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形式活泼,题型多样,如调查研究、动手实验、观后感、积累、思维导图、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探究与展示,让学生走出课室,走进社区和社会,在多彩与丰富的作业活动中,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技能。
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单元作业设计为例,在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三课时《一方水土一方生活》课前调查作业是:广州早茶,广州云吞面、艇仔粥等是广州特色美食,你最喜欢广州哪种特色美食呢?请你推荐一种美食,并说明理由。
广州特色美食推荐卡
通过分享美食推荐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调查兴趣。课后作业是:你知道广州的特色美食和民居,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吗?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查找原因吧。这样的课前课后作业“走出书本”,让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实现了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让学生乐意去做作业,在作业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作业内容趣味化
在设计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作业时,要基于作业本身的趣味性开展探索,在作业设计当中融入灵活生动的教学内容,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低年段的作业,可以创设闯关、游戏等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获得道德认识,产生道德情感,生成道德行为。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在设计单元作业时,通过创设“绿色小卫士历险记”学习情境,作为单元核心作业目标任务,再把前三个课题创设成“拯救水精灵”“空气保卫战”和“纸世界的秘密”,三个历险故事体系,当绿色小卫士完成了历险任务,完成了作业任务,绿色小卫士就可以收获“水精灵”“空气精灵”和“纸精灵”,转化为自己的环保搭档,最后再创设“环保精灵大集合”作业情境,寻找更多的环保精灵。创设的有趣历险情境,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作业难度层次化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按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基础扎实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作业内容要分层化,由简单到有点难度,难易适中。可以把单元作业设置为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为必做作业,内容以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而拓展性作业为选做作业,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拓展性作业原则上一般要大于或者等于基础性作业。
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中的分层作业是1.请你利用课余时间,咨询长辈或自主查阅资料,收集各种节约用纸小妙招。2.(选做):有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叫做‘自制再生纸’,同学们可以在家中动手试一试,感受一下自己当一次蔡伦的体验。第一题是必做题,本题是课后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搜集各种节约小妙招,从而提高节约意识,为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做好资料的收集。第二题选做题是课后实践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小实验,适合动手能力强和对实验有兴趣的学生。
四、作业内容实践化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只有亲历生活、亲身实践,学生才会对课堂中学习的道德认知更深,道德观念才会不断深化。因此单元作业设计时可以让学生行动起来,进入社区进行调查,走进社会参与各种实践等。
如在教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到乡村田野里采挖农产品,并尝试自己进行简单操作。学生在基地实践时,他们会特别兴奋,积极参与。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家乡物产的丰富,对家乡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我的绿色低碳行动”的单元作业情境:学生制订绿色低碳行动计划(如光盘行动、节电行动、节水行动等),每天做好活动记录,或者在微信朋友圈打卡,每两周利用班会课进行汇报总结,学期末评出“绿色卫士”,颁发奖状和奖品作为奖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愿意过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五、作业评价多元化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科学合理的作业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评价标准、评价维度是影响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完成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进一步完善单元作业评价标准,将学生在完成单元作业时的参与态度、道德品行、价值观念等纳入评价范畴,从而更好地对学生学习进行科学评价,提高作业评价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中的作业评价标准就是从“文明有礼”“得体”和“宣传到位”这三个方面给予不同的星级评定,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能力的提升。
2.丰富评价主体是确保道德与法治作业评价全面、客观的关键。在传统的评价中,通常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导致评价结果也片面。因此作业评价必须从评价主体入手,脱离师评、生评的固有思维,丰富评价主体,把家长、同伴、社区纳入评价体系当中,并且可以在评价主体之间形成转换交互,突破传统评价局限,形成多方共同激励的机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评价主体可以多样化,小组、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成为评价者;此外,我们通过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将优秀作业评选出来,在班级展示角、班级群里展示和分享,对获奖的学生颁发奖状或荣誉称号,提高学生对作业的重视,促使学生积极完成道德与法治作业。
以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单元作业设计为例,在第4课《试种一粒籽》中作业的评价主体有自己、老师还有家长的评价。通过多方评价,可以对学生种植的整个过程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优化设计,让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评价更科学、更新颖、更合理,对于学生发展更有意义。今后,教师要探索更多更高效的作业形式,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断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