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作为劳动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对于智力落后学生而言尤为重要。烹饪对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智力落后学生而言亦是如此。与一般儿童相比,智力落后学生由于残疾的原因学习兴趣较少,学习动机水平低;他们的需要多以低级需要为主,以满足生理的需求为主。记得我第一次上课学习番茄炒蛋的时候,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不高,课堂学习氛围较差,学生都懒得回答问题,更不要说动手操作,整节课下来所有的操作步骤基本上是我独自进行,但当我炒好并端到他们面前品尝的时候,学生们一下子两眼放光,马上就对这门课有了兴趣,而一个人有了感兴趣的事,那么他的注意力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他的其他各方面也会获得发展。对大部门智力落后学生而言,美食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诱惑,是他们兴趣所在。
二、小步子多循环,提高训练效果
虽然知道学生烹饪感兴趣,但接下来几次的教学,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太难教了。很简单的择菜,学生也难以按照你的思路走,最主要的是,好不容易教会了,下一节课又不会了。后来我慢慢意识到,对待这类学生,我们要把步子放小一点,慢一点,同时更多的进行复习和巩固,才能更好地让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所以后面我教的时候,都是把操作过程拆成若干个小步骤,若干个练习,然后循环巩固通过这种小步子多循环的方法,教学效果提升明显。智力落后学生记忆力差,思维直观,不能像一般人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在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教学时不能急于求成,应适当的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几个甚至十几个简单的步骤,让学生从一个又一个简单的内容和步骤学起,一步一步慢慢推进,最后再连贯成一个完整的步骤。
三、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虽然找到了方法诀窍,但学习进程也是曲折艰难的,刚开始的那几个月,基本每节课他们都能跟着我的教学思路走,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安排的简单任务都能按要求完成。可慢慢地他们的积极性有所下降,有时甚至不肯去进行操作了,通过一段时间的查找,我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我对他们的认可不够,于是我加强了对他们上课表现的表扬和肯定,发现认真上课或有点滴进步的时候就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同时在完成一些阶段性任务后就给予奖励和放松。每学会一道菜,我还会发给他们喜欢的零食作为奖励,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学生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又渐渐提高了。
四、家校合作,共育学生
烹饪课堂的最终落脚点是回归家庭、适应社会。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之一,也是检验劳动教育成果走出学校之后的第一个实践场所,离开了这个特定的环境,就谈不上劳动能力的形成。学生习得的成果需要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应用和检验。因此,智力落后儿童的训练要发挥最大的效果,家长的合作和参与是不可缺少的,而智力落后儿童迁移能力差、遗忘快,需要家长配合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学校要和家长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尽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会了一项技能,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并叮嘱家长放手让学生在家里锻炼、及时巩固劳动成果。所以每一周我教学生学会一个菜品,都会布置相应的周末烹饪作业,让家长协助和配合让他进行实践和操作,完成相应的菜品制作,同时拍摄照片或者视频进行反馈,不断巩固和提升他获得的一些烹饪技能,不断提升家庭及他个人的生活质量。只有教会家长正确训练的方法和策略,家长才能在家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才能帮助智力落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地提高智力落后学生的生活能力。作为老师,要与家长结为盟友,共同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