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是发挥语文课程德育功能的需要。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是应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规划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以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导读中的三个专题为依据,展开设计阅读活动。
一、结合名著阅读中的英雄形象进行德育渗透
英雄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人。原著中,有大量这样的英雄形象:周恩来、毛泽东、贺龙、彭德怀、红小鬼……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追求、坚强的意志品质深得学生的认同。
由此,教学时需要指导学生读懂人物,关注阅读中人物的品格,可设置以下学习活动:①读人物描写,还原真实人物。圈画、摘抄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批注赏析;②看人生经历,全面了解人物。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书中人物的生平、成长历程、革命历程;③品人物形象,感悟革命精神。制作“我心中的英雄”手抄报;④扮书中人物,体验角色形象。
此专题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扣住文本,自己了解人物和事件,从而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体会、评析书中的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受到书中人物高尚品质和爱国魅力的感染,从而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结合名著阅读中的时代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长征事件,是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了革命历史的内容,体现了作品主题。典型事件有着典型的时代背景,长征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抗日救亡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只有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才可能真切准确理解长征精神。
由此,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读懂时代历史,了解作品背景和内容,设置以下学习活动:①观看电视剧《长征》中的片段,直接感观当年红军长征的悲壮场面;②搜集长征的原因资料和与长征有关的文学作品,通过时代背景和名家作品中长征的史料去了解长征的原因、经过和胜利的原因;③结合时代背景和自身的体验,开展“长征精神”演讲活动。
三、结合名著阅读中的精神传承进行德育渗透
阅读需要传承。中国革命传统教育,需要学生学习和继承长征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奉献的高尚信仰和英勇奋斗的革命品格。当代青少年如何从长征精神中传承信仰?需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名著阅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一方面是“读”,另一个方面是“悟”。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的环节中,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对话经典,进行情感交流,把文本和现实联系起来,把自己的信仰追求内化于心,践行自己的信仰。学生树立信仰和理想,发扬前辈不畏艰苦、发奋图强的精神财富,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本分之事,为集体做好事,也是新时代力所能及的爱国行为。
由此,主要设置以下活动:“XX,我想对您说”阅读体会分享,选取书中英雄人物为对象,联系具体实际,说出自己将会传承的信仰与精神,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激励,传承爱国主义。
上述《红星照耀中国》的三个专题的阅读任务活动,形成德育渗透的三个做法,主要是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注重信仰信念、理想拼搏、爱国爱民、艰苦奋斗、英勇奉献等革命传统的教育,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明确的方向。在任务活动中,学生参与其中,在革命传统教育中,思想得到熏染,重在精神与品格,结合新时代的环境下,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品德,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新青年形象。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