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优化作业内容和创新作业形式,以达到了激趣和“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作业形式强调差异性和选择性
每个班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性格特点都是不相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设计分层次、有选择的作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练习思考和表现成功的机会,挖掘其潜能,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例如,教完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课文后,重点作业设计如下:①根据三个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选择一个来讲故事(学困生);②请说说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要结合具体事例来说(中等生);③复述整篇课文或者演课本剧(优秀生)。这样有梯度地设计分层次、有选择的作业,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学生,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作业形式要体现出激趣高效
“双减”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我们可以巧设拼音、生字卡片作业,让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认读拼音和生字,一起唱拼音儿歌,一起玩小老师教拼音、生字的游戏,一起玩字卡组新字的游戏,比一比谁组的新字最多最正确;在教室里开展读拼音、听写生字的比赛。这些设计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主动读拼音、听拼音和记生字,真正做到在“趣”中做,“乐”中学,也增进了亲子关系。教师可以设计听课文的示范朗读,多读课文,推荐学生们使用荔枝等有声软件进行录制自己的朗读等作业,分享到班级群。定期举行课文、诗歌朗诵比赛或朗诵沙龙等活动,只要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熟读成诵,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会有所提高。
三、作业模式体现自主合作和项目探索性
教师在深入研究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全面推进自主合作、项目探究性作业模式,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拘泥于一体,尝试着变换角度、变换方式、变换思维地布置作业,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例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是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教师设计主题是“发扬红色精神,继承红色文化”的作文、诗歌朗诵、讲革命英雄故事等项目作业,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项完成,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在做作业前教师先带领学生探访当地的红色革命纪念馆,聆听革命英雄与敌人斗争的故事。这项作业体现了选择性、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和爱国精神,发展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模式体现激趣和“减负增效”
教师设计兴趣型作业,如“闯关游戏”作业,通过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扭转学生对作业的固有观念。例如,五年级《草船借箭》一课,教师可以设计“闯关游戏”作业。游戏的第一关是“看拼音,写词语”,这一环节是加强学生对字词写法和读音的巩固;游戏的第二关是“给词语找家”和“巧填成语”,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游戏的第三关是写出周瑜、鲁肃、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体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处事方法。在游戏的最终阶段,教师要提高作业的难度,增加课外知识,把有关文学常识或中国四大名著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填一填:《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过三关斩六将是( )(填人名),诸葛亮吓跑司马懿用( )(填计谋)。通过“闯关游戏”,学生从最基本的环节入手,一步一步地进行挑战,巩固了课内外知识,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激发了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给创新作业设计提供了极佳的契机,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创新作业设计,促进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
【注: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策略研究”(编号:2022ZJZD007)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