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应以提高素养为目的,以设计情景为依托,以实现育人为根本。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的教学设计意图是以“春节返乡”为主题,以“一案到底”的方式设计“春节返乡”的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体味美好情感。
一、以学科素养培育为目标,用学科知识观察世界
该课例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健全人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生命的美好,通过人际交往、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将负面感受转化为成长的助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影响身边环境,学会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在于通过“春节返乡”这一亲情主线,以线带面,让学生充分体味美好情感,而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将这一情感升华。
二、以生活为载体,以问题导向为抓手,以学科思维为课堂核心思考世界
本课以照片引入在中国疫情防控新阶段下的首个春运情况,顺势开启活动:观看春节返乡视频,感受视频中体现的情感。设计意图就是想通过直观、鲜明的真实照片、视频激发学生探究情感,从而引出该课题的总议题——在品味情感中成长。选取教学设计的资源要基于学生实际,营造贴近学生的教育情境,运用学生自身的阅历、经验,使学生的生活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去获得道德体验,内化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境界。
三、以变革学习方式为课堂追求,以活动生成为课堂抓手
核心素养视域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是生成性的课堂、建构性的课堂、内生性的课堂,所以除设置总议题外,我还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设置了子议题和议学情境。
子议题1:体味美好情感。通过展示一系列亲情照,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从而引发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情感体验?这些美好的情感对你有什么影响?
子议题2:如何获得美好的情感?如何正确认识负面情感?出示一系列生活写实照片,启发思考:这些感动的瞬间和美好的情感是怎么来的呢?如何获得呢?
为了解决“如何正确认识负面情感”这一问题,教师展示一张沉迷网络的图片,顺势发问:①这种获得“快乐”的途径可取吗?②如何主动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对于如此直观的图片,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可取”,毕竟这是很直观的反面教材,于是教师借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
四、以学生的获得感为评价准则
本课以“一案到底”贯穿始终,最后还设计了“返程”环节,播放视频《后备箱里的爱》,在观看过程中,学生看着镜头中“满满的爱”及“依依不舍”的画面,忍不住潸然泪下。教师乘势启迪式发问:视频中亲人之间是如何传递情感正能量的?请分享一下生活中你和亲人之间的暖人故事,聊聊如何传递情感正能量。学生开始自发地举手回答,在讲述亲情暖人故事的过程中闪烁泪花,他们纷纷提到“情感是相互的,我们付出的感情得到回应,才能引起共鸣。我们可以在与人的情感交流中传递美好,传递正能量”。
教学目标既要“顶天”也要“立地”,既有高度又接地气,既要有宏观更要有微观,毕竟,思想是浸润的,思维是训练的,思绪是激发的,思路是开创的。至此,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课堂的情感落脚点得以升华,道法学科健全人格这一核心素养得以提升,教师巧用一案到底,完美收官,捕获到了最美的风景,达成了最终的教学目的,也更好地诠释了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真谛和内涵。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