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发展型课堂模式强调学生中心,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等高阶思维能力。该模式倡导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课程内容从碎片化知识点转为综合性、项目化学习单元。
一、思维发展型课堂对学生思维建构的促进
在乐泉小学的教学实践中,思维发展型课堂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他们要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思维工具作为认知工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认知加工中去,而不是像传统的课堂那样被动地接受教师加工的结果。例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时,作了这样的尝试:
师:请用几个关键词描述一下你知道的《丑小鸭》和《灰姑娘》吧!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将答案用气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师:这两个故事又有哪些异同点呢?请大家用双气泡图来记录一下吧。
【学生画完后,教师将其投影到屏幕上,请学生互评。】
从简单的童话故事,拓展到课外知识“你对童话故事”的了解,再对两个童话故事进行类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通过联想,横移、嫁接等方式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重组,最终实现了对新知识体系的建构,并形成了个性化的思维策略。这种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活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高阶思维技能。
二、思维发展型课堂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促进
思维发展型课堂强调的是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放下权威,成为学生学习旅程的设计者和伙伴。教师需要具备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整理、建构和反思的能力,同时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在思维发展型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需要掌握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乐泉小学近两年来为提升教师对思维发展型课堂的了解,校长张志坚开展了十多场专题讲座,并分多批次组织教师几十人参与思维可视化研修营学习,走出去听优秀课例,在校内开展一系列的示范课及研讨课活动,指导教师要以思维教学为核心,从理论到实践,从方法到案例,为教师提供系统专业、实操有效的思维教学专项培训,为落实长期教育改革的重任去提高教师的思维教学基本功。
另外,学校的教研活动也基于思维可视化的理念进行创新改进,教师的集体备课借用思维工具进行梳理重组。科组教研以“思维发展型课堂下的**学科教学探究”为主题进行“以课带研”活动,通过“思维发展型课堂微讲座+思维发展型课堂示范课+说课+评课”教研模式对思维发展型课堂进行大胆探索,这种教研活动大大激发了教师的活力,提高了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思维课堂教学的内涵和精髓,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思维发展型课堂课程结构的创新
在思维发展型课堂理念指导下,乐泉小学的课程结构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和真实世界问题解决的项目式学习。这种结构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提高了他们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在思维发展型课堂中促进了课程结构的创新,体现在整合知识体系、强化问题解决能力、促进高阶思维发展和强调表现性评价等方面。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完成包括设计、计划、决策、执行和交流结果在内的复杂任务,这些任务超越了传统的抄写、背诵和复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发展型课堂强调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项目式学习通过探究真实世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推动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实现思维的发展。
乐泉小学的思维发展型课堂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主动和深入,教师的角色更加灵活和富有挑战,课程结构更加综合和实用。这些变革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为教师和学生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乐泉小学将继续深入思维发展型课堂探索,建设“有活力的课堂”,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乐泉力量。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