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10-25 00:00:00张记宝
师道·教研 2024年9期

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大多比较健全,数目和质量比较理想,能够服务校内体育教育、学生成长,也能为社会体育商业发展提供一定支持。根据光明区教育局关于印发的《光明区区属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为推进光明区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开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需要区内各公办学校切实做好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开放工作。目前来看,部分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情况尚不理想,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和必要,分析其开放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光明区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现状

结合早期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数理分析结果,可知光明区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情况大体尚好。2019年及以前,该区区属公办学校共22所,其中有14所符合开放条件,另外8所学校因学校在建工程、维修工程等问题暂时无法对外开放。14所开放的学校最大量提供场馆及器材,及时进行隐患排查检查,确保各场馆、器材正常使用。现已开放田径场、羽毛球场、乒乓球馆、足球场、篮球场等场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呼啦圈等体育器材,为市民进校园体育锻炼提供了充足的保障。目前,35所学校中,17所已开放预约,18所暂未开放。这表明,当前光明区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情况尚好,也拥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光明区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工作问题

(一)安全管理不完善。当前光明区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工作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影响学校对外开放工作,且安全问题比较复杂。包括学校财产及师生人身安全,也包括锻炼者人身安全以及锻炼中发生的各种损伤、伤害事故问题等。外来人员大多鱼龙混杂,进入学校后,可能导致学校财产损失,或危及师生人身安全。

(二)时间冲突。时间冲突,主要是指公办学校教学时间与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时间的冲突,原则上公办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以服务本校教育为直接目标,但在开放视角下,也需要持续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当前部分学校实施的课后延时服务,需要使用校内的体育场地设施,学校特色社团队伍的训练活动也需要校内的体育场地设施提供支持,如足球、篮球社团等等。这与校内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时间存在冲突,导致设施使用紧张、服务价值不能最大化发挥。

(三)工作经费匮乏。目前,光明区各公办学校还没有关于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专项资金,开放场地和器材的维护和购买都是各学校利用学校自有资金。同时,出于提升服务能力的目标,学校也需要配置更多的基础体育器材和设施,如乒乓球桌、呼啦圈等,增加了财务方面的压力,也增加了管理压力。

三、光明区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工作问题应对策略

(一)加强安全管理。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信任和支持力度,通过立法、行政、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商榷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条例并加以实施。如在校锻炼期间受伤的人员,学校是否应该承担对应的赔偿责任、赔偿标准以及赔偿方式等。选取若干学校试行,收集试行结果、总结经验,再予以全面应用。同时,学校应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在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期间,加强校园管理,对参加体育锻炼人员出入学校的时间、场地器材安排、器材使用须知、锻炼注意事项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必须防患于未然,将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二)重视时间规划。未来光明区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工作应加强时间方面的规划,主要强调资源的错峰使用,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制定开放时间。各校可以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对校内师生、社团以及享有入校权限的公民一体开放,每日24h开放预约服务,允许上述人员、团体随时提出使用申请,学校根据申请情况确定场馆设施的使用时间安排,对应信息也24h公示,确保各团体和人员了解本校校内体育场馆设施的预约使用情况。

(三)优化经费配给。为解决经费匮乏的问题,建议光明区各学校根据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维护资金需要,按专项经费标准科学合理编制财政预算方案,按财政预算编审程序列入本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同时,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也可融合多种模式,根据周围民众的体育需求,体育场馆既可以采用有偿开放模式,也可以采用无偿开放模式,一些维护成本、建设成本较高的设施,可采用有偿模式,维护、建设资金压力较小的设施和场馆,则采用无偿开放模式,降低学校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经济压力。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