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启思 思而达学

2024-10-25 00:00:00王乔林
师道·教研 2024年9期

群文的阅读鉴赏不是一种简单的文本的组合,教师要真正去挖掘这些隐藏在多个阅读文本组合之间的价值,确定教育议题,设计教学问题,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在群文阅读中,让学生在问题中探求文本的深度,了解多个文本之间的联系与不同,激发学生思考和阅读的兴趣。

一、问题导向下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在有效问题的导向下,学生思考有了更明晰的方向,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群文阅读,也让学生可以综合性理解文本内容。在不同文本的呈现中,由问题层层深入,挖掘文本的要义,找到其中的奥秘和价值,提升阅读的水平,发散阅读思维,拓展阅读视野,加强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提升教师阅读教学素养。目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对于我国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说正处于一个有待尝试与探索研究的发展阶段。怎样做到把阅读议题研究贯穿于语文教学实际过程之中还有其一定的科研难度。设置若干有探讨价值意义的阅读问题,引导一线学生逐步走向阅读文本之深处,分析思考文本的内涵,可以提升教师阅读教学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问题导向下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本次群文单元阅读教学直接地整合运用了本教学单元中的三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三篇课文围绕“帮助”这个主题展开,阐明了给别人帮助的快乐,以及怎样正确给予别人帮助。

(一)紧扣群文议题进行设问

比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在题目处设问,预测故事内容。师问:老屋明明即将要倒下,为什么还是“总也倒不了”呢?请你预测一下明天可能要发生些什么,你预测的主要依据又是什么?学生们根据他们自己多年的家庭生活工作经验,预测是有人帮忙修理倒了的老屋,也就可能会是老屋突然改变了主意而不想再倒下去了。

再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就侧重倾向于从插图中去大胆预测。师问:大家认真观察文中插图,猜一猜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可以做什么?学生交流: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可以做没绳子跳的学生的绳子,可以当邮递员捆报纸的绳子,可以当胡萝卜先生自己的眼镜绳。

再看《不会叫的狗》一文中侧重依据课文内容线索进行预测。师问:你预测的结局是哪一种?为什么你认为是这样?8fb629347bf14645ef4fa5ff589cb6d81f6776d1083400acfd235fe6c90dd9f8

(二)围绕群文相同点设问

群文在选择时就是因为文体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才会组合在一起,本次教学的三篇课文都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围绕着这个特点,教师设问:三篇课文是如何运用反复手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学生回答: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等等,老屋!”一个声音极小的声音突然在它的门前响起,这个片段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出现带动另一个动物出场以及新的故事情节发展。《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儿里飘着,这句话的反复地出现,引出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帮助了别人的情形,一步步推进故事发展。因为《不会叫的狗》一文没有明显的反复片段出现,老师补充回答,小公鸡和杜鹃教小狗学叫的情节是并列关系的反复结构,通过前文的反复情节,可以预测故事的结局。

(三)围绕群文不同特点以及学生课堂生成设问

群文的内容有其相同之处,通过比较,我们也会发现文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不同的地方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师问:三篇文章都跟“帮助”有关,三篇文章所提到的“帮助”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生答:前两篇课文讲的是给别人帮助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会叫的狗》讲的是给予别人帮助要从别人实际出发,站在自己的立场帮助别人往往会帮倒忙,我们在接受帮助时不能盲目,要做真正的自己的道理。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老师继续往深层次追问:这三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答: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样,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比较,从文本中领悟其中的道理,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升华了主题。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