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品质是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关键要素,是国内外教育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话题,如何让幼儿“爱学习、会学习、善学习、乐学习”是研究者、教育者追求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责任放在幼儿园教育中,放在教师肩上,忽视了家庭的教养和培育。然而,学习品质的培养并不是孤立、割裂的,是多方综合影响的结果,学习品质具有整合性、情境性、行为化、发展性、潜移默化、累积效应等特点,受个体差异、家庭、幼儿园、文化、教育政策等多因素影响,需要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协同行动、共同助力。
一、关注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价值
1.学习品质培养是落实教育政策的必然要求。学习品质培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关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的政策文本和法规文件均提出了关于学习品质的相关内容,家庭教育需要依法落实、贯彻执行。
2.学习品质培养是改善教育实践的重要举措。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仍是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问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由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家长“功利化、应试化、超前化”的育儿思想催发,加剧了教育实践对幼儿学习中知识、技能的追求,而忽视了长远、有益的品质培养。学习品质培养的过程漫长而复杂,成效难立竿见影,故常容易忽视。家庭教育中关注和落实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则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成才观和衔接观,帮助幼儿园教育突破“小学化”的困境。
3.学习品质培养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应然之义。学习品质培养对幼儿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促进其全面发展、后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建立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良好习惯等积极品质,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语言、情感、社交、自尊自信等方面的发展,能够帮助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提高适应能力,实现幼小顺利过渡,从而为未来生活和学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家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存在的问题
1.存在“重知识轻品质”的现象。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幼小衔接的价值逐渐被家长认可和重视,但实践中仍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部分家长不了解幼儿成长与学习特点,存在“早教和错教”问题;也有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过度焦虑,重学习准备,而忽视身心、生活和社会准备,特别是在学习准备上,过度重视学习内容的超前准备,而忽视对幼儿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培养。
2.对幼儿学习品质的认知模糊。家长对学习品质的认知受教育政策、地区文化、园所教育观、个人教育经历与经验、个人价值取向、儿童的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影响,故此对学习品质的认知上存在模糊、偏颇等情况,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学习品质的要素认知“单一化”,将学习品质等同于某个积极品质或技能,如兴趣、专注;二是将学习品质与学习行为进行“简单等同化”,即将学习品质等同于外显的学习行为或行为结果,注重学习结果而非过程。三是对学习品质价值认知的窄化,更多看到的是单一层面的短期价值,如对幼小衔接学习能力提升层面的价值,忽视了对认知、社会等其他方面的长远影响。
3.认为学习品质培养是幼儿园的职责。受社会认知、教育时间、教育资源等局限,部分家长缺乏学习品质培养的意识和能力,故而认为学习品质的培养不是家庭的事情,而是幼儿园的责任,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培养割裂,认为幼儿园的服务性与教师的专业性决定其更有责任和方法,幼儿的学习只发生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4.缺少支持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方法。学习品质虽与幼儿先天气质有关,但较大程度上需要后天的教育和环境进行培养和提高。家庭是影响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他人,对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影响至为重要。但实际上,幼小衔接中幼儿需要具备哪些学习品质?学习品质和学习行为有什么关系?家庭支持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活动有哪些?支持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这些对家长来说都是难题。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家庭支持策略
1.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关注学习品质深远影响。(1)树立科学理念,做到“五个”尊重。关注幼小衔接过程中学习品质的培养,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家长要有明确的责任意识,不能将学习品质培养的职责推诿或转嫁,必须意识到家长和家庭的重要角色和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家长履责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五个尊重”,增强把握幼儿学习品质发展关键期的意识,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和方式,尊重幼儿成长阶段的差异性,尊重幼儿整体性发展的要求,尊重家庭、幼儿园与小学协同育人的原则。(2)主动增强素养,建立“成长”思维。一方面提高综合素养。家长必须意识到个人素养对幼儿对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影响,积极提升教养胜任力。另一方面建立成长型思维。父母的积极特征具有代际影响,成长型思维的家长具有良好的效能感,养育过程中能帮助幼儿积累积极有益经验、让幼儿感受学习的意义和乐趣。
2.创设良好家庭环境,奠定学习品质培养基础。(1)重视家庭支持,创设和谐氛围。家庭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条件,为幼儿购买适宜年龄特点、发展状况、学习兴趣的图书与玩具,通过创设场景、设计游戏、开展活动等,对幼儿进行针对性培养,从而增强幼儿的好奇心、主动性、专注力和创造性。(2)开展民主教养,提高教育敏感性。家长是幼儿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者,父母参与的程度和水平越高,幼儿的学习品质发展越好。参与教养的时间、参与教养的人员、参与教养的方式都是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因素。家长要增加高质量陪伴时间,特别是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充足的陪伴能够帮助幼儿增加积极体验、减缓衔接困难、养成良好习惯。
3.扩展多元家庭活动,完善学习品质培养路径。(1)关注游戏与阅读活动,助力学习习惯养成。基于幼小衔接的常见问题,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游戏和阅读活动。家长要看到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等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价值,比如专注力、想象和创造性的培养。另外,幼小衔接中多数家庭着力开展阅读活动,在这个过程,家长需要关注阅读习惯的培养,而不仅仅是阅读技巧的训练或者认知的拓展。(2)关注体验与探寻活动,强调学习经验积淀。幼儿的好奇、好问、好学、好思是在具体、积极的经历和经验中发展而来的。家庭要有意识带幼儿在自然、社会中去多元探寻、积极体验、合理挑战、适当冒险,比如可以到公园、田野、农家乐、博物馆、美术馆等。学习品质中好奇心的培养与事物的新异性、成人的支持息息相关,面对新的变化、新的刺激,孩子会产生观察、提问、探索等一系列行为,一方面家长要带领孩子走出去,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新事物,另一方面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珍视孩子的问题、惊叹孩子的发现、接纳探究中可能的破坏行为,激发孩子的成就感、效能感,积淀有益的学习经验。(3)关注交流与分享活动,重视反思意识培养。幼儿的反思与解释是在不断的回忆、描述、交流中生发的,既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事物,既可以指向自己,也可以指向他人。家庭中注重交流与分享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去分享见闻、经历、感受、发现、困难、策略等,通过记得起、说得清、有解释这样的过程,在家长的积极性回应、启发式追问之下进行有效反思。这样的交流与分享活动是亲子双方情感高度卷入、思维快速运转、互动积极有效的,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品质,形成反思意识和习惯,这为幼小衔接奠定基础。(4)关注学习品质的要素,聚集培养注意要点。学习品质的要素是丰富的,是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式方法、风格等。《指南》中将学习品质具化为“好奇心与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当然坚持性、灵活性、独立性、问题解决力、反思等也是不同学者理解的构成部分。家庭教养的过程中,家长要有这种多元素培养的意识,同时要明确学习品质要素的培养不是独立、割裂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注意培养的整合性、连续性、针对性和策略性,从而激发动机、引导方法、提升能力、因势利导。
4.构建家长赋能平台,优化促进学习品质发展。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庭的科学教养不仅需要家长的主动成长意识和行动,也需要多层面的支持和赋能,达到事半功倍、科学行动的效果。如幼儿园层面基于学习品质培养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难关,通过家长会、学习品质培养系列专题讲座、优质资源推送、家长互助空间、幼儿园家庭助育项目等方式,进行理念传播和方法提供。另外,发动和集结小学的力量,通过“微经验速递”视频资源包、系列专题讲座、线上答疑等方式为家长提供持续性指导。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幼小衔接视角下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2YQJK657)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