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作单元的作业设计呈现多练低效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练的目标不明晰。传统习作单元的作业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很多学生不知道做作业的真正目的在哪。二是练得碎。习作单元里各部分的作业设计孤立化,缺乏系统性。三是练得机械。作业设计一板一眼,毫无趣味可言。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习作单元作业进行整合设计探究,就是要从教材中发现、挖掘、提炼和统整有价值的内容,设计出更系统、更精炼、更精巧的作业,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在精妙的作业任务中,明晰做作业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这一目标,愿做、乐做作业,从中获得学习成就感,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习作单元作业整合设计的落脚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核心素养导向的习作单元作业整合设计,就是要把原来的“做题”转向“做事”,把作业的“知识本位”功能转变为“素养本位”功能,让学生明确做作业即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学生便能在一次次解决生活问题中深刻感受到作业的魅力,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提升语文能力,提高核心素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习作单元作业整合设计的操作方法
(一)统观全单元,以主任务逆向驱动进行统领设计作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习作单元作业整合设计,首先要统观全单元,精心研读单元语文要素,分析单元各部分内容承载的作业训练点,以此定位单元作业的主任务,并以主任务逆向设计一个个子任务。主任务统领子任务,子任务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子任务的完成推动主任务的达成。统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单元语文要素,以及单元各板块内容的核心知识与能力的作业训练点进行整合,可以设计出相应的主任务和子任务的作业模式。主任务和子任务的设计,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做作业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解决生活的某个问题,我需要通过做作业去掌握课本中的哪些能力要素”。让作业对接生活,内驱力便会由学生的心里滋长,做作业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二)对单元字词进行作业整合设计,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新课标”对核心素养内涵中“语言运用”的阐述有“语言实践”“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些关键信息,结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字词作业进行探索,可以形成作业整合设计模式。
(三)结合课本习题,挖掘文本里的思维能力训练点,让作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1.就逻辑思维训练点进行作业整合设计。对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借助表格将整个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作业进行整合设计,让学生以“简述事件”的比赛任务展开学习活动,用表格梳理各篇课文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选择其中一件最感兴趣的事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其主要内容。2.就辩证思维训练点进行作业整合设计。精读课文《麻雀》一课的第二道课后习题,我们以“小小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围绕《麻雀》中“老麻雀怕猎狗吗?”“猎狗怕老麻雀吗?”,《小木船》里“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交代‘我’和陈明很长一段时间的矛盾是否妥当?”展开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渐明确要“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不重要的内容要略写或不写,既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更启发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把观点有理有据地陈述出来。3.就创造思维训练点进行作业整合设计。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初试身手”里给出了“跑步比赛”和“给奶奶过生日”的特写镜头,并引导学生用动作词写出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家务的过程,重在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生的小事入手,运用动作描写等方法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从而把事情的重要内容写具体,这是学生基于对身边小事的观察与创造性表达,是学生创造思维的训练要点。
【注:本文系2023年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从‘做题’转向‘做事’:小学语文‘语用型’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231278 74)成果推广】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