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提线木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丰富,传承保护完整。包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入高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充实高中美术教学内容。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文件精神的有效落实。下面,笔者从非遗文化进入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意义入手,探索本土国家级非遗五华提线木偶的文化内涵和美术元素,设计具有乡土文化艺术气息的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希望能够给对相关研究方向感兴趣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以达到传承和发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目的。
一、五华提线木偶美术元素分析
五华提线木偶从福建传入五华,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艺术系统完整的,县域流传广泛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属于国家级非遗文化。五华提线木偶有很多美术元素,其中包括木偶头像的雕塑制作、人物形象脸谱描绘、人物服饰设计制作、表演道具制作、舞台背景绘制等等。这些都与高中美术课程绘画、雕塑、设计等学习模块相关,为高中美术校本课程设计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二、五华提线木偶融入高中美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校本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以国家级非遗五华提线木偶传承保护现状、发展困难情况,教育部“非遗进校园”的相关文件等为依据。设计校本课程的几个教育教学目标:1.丰富高中美术教学内容;2.提高高中学生美育水平;3.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与认可;4.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5.提升学生对地方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意识。
(二)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大纲要求,结合高中美术模块课程特点和高中学生兴趣、认知等情况,科学地对校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开设“民间艺术五华提线木偶美术鉴赏课”“人物角色脸谱绘画模块课”“人物角色头像雕塑模块课”等具有乡土特色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教学实践对象和实践时间安排,校本课程以县域县城重点中学高中高一级两个班和山区普通中学高中高一级两个班为教学实践对象。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进行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素养在校本课程教学实践前后跟踪调查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时间为一年。
(四)校本课程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讨论、实践、创新、微课等教学方法进行校本课程教学。因学生的“民俗化”感觉不断弱化,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走进大自然、走进大师、走进民艺”的文化实践和开展调研活动,参与“自主旅游非遗”等特色地区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实践探索中,感受民族智慧,培养提高学生审美判断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五)五华提线木偶融入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和实践研究
1.《五华提线木偶美术鉴赏课》教学案例设计
(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五华提线木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学会从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分析五华提线木偶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五华提线木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2)教学内容。五华提线木偶的历史背景:介绍五华提线木偶的起源、发展和传承现状情况;让学生了解五华提线木偶的制作工艺:详细讲解五华提线木偶的制作流程,包括材料选择、雕刻、上色、提线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五华提线木偶的艺术特点:分析五华提线木偶的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美学特征,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五华提线木偶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美术鉴赏的学习状态。知识讲解:结合PPT和实物展示,详细介绍五华提线木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内涵。选取典型的五华提线木偶作品,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鉴赏作业,要求学生自行寻找五华提线木偶作品进行鉴赏,并撰写鉴赏报告。
(4)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交流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五华提线木偶美术鉴赏的掌握程度。结合学生的鉴赏报告,评价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
2.《五华提线木偶人物角色脸谱绘画课》教学案例设计
(1)教学目标。深入了解五华提线木偶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系统掌握五华提线木偶人物角色脸谱的艺术特点,独立完成五华提线木偶人物角色脸谱的创作,展现个人艺术造诣。
(2)教学准备。收集五华提线木偶戏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背景、发展脉络、艺术特点等。准备绘画工具,如毛笔、墨汁、水彩颜料、宣纸等。整理五华提线木偶人物角色脸谱的参考图谱和样例。
(3)教学内容。五华提线木偶戏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分析五华提线木偶人物角色脸谱的艺术特色;色彩基本原理讲解,基础技能示范;调色技巧、色彩搭配和层次表现;教师现场示范绘制五华提线木偶人物角色脸谱。
(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详细介绍五华提线木偶戏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五华提线木偶人物角色脸谱的艺术特色,包括图案设计、色彩运用和线条表现等。讲解示范:色彩基本原理讲解,基础技能示范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描绘技法和创作要领,教授学生调色技巧、色彩搭配和层次表现等。教师现场示范绘制五华提线木偶人物角色脸谱,展示绘画过程和技巧。学生实践绘画:学生根据参考图谱和样例进行实践绘画,锻炼绘画能力和创造力。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展示作品并相互评价,教师给予专业指导。作品展示总结提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5)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个性化表达,拓展艺术视野和创作思路。
3.《五华提线木偶人物角色头像雕塑课》教学案例设计
(1)教学目标。增进学生对五华提线木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认识与理解,教授学生掌握头像雕塑的基础技术,包括材料筛选、比例把握及线条处理等。引导学生独立设计与制作具有五华提线木偶特色的头像雕塑。
(2)教学材料准备。雕塑材料:黏土、石膏、木材等;雕刻工具:雕刻刀、刮刀、针等;参考图片:五华提线木偶头像高清图片。
(3)教学内容。头像雕塑的基本原理;雕塑的常规材料和工具介绍,雕塑的基本手法;分析五华提线木偶头像的艺术特征;指导学生进行头像雕塑实践操作。
(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为学生详细介绍五华提线木偶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其在艺术领域的独特性。展示精选的五华提线木偶头像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艺术魅力EXHfrjWv7/0oH1vvSjqgrA==。讲解示范:系统讲解头像雕塑的基本原理,包括比例、线条、表情等要素,雕塑的常规材料和工具介绍,雕塑的基本手法讲解示范,分析五华提线木偶头像的艺术特征,如表情的夸张处理、线条的细腻刻画等。学生实践操作: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雕塑材料,开始制作头像雕塑。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技术错误。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意,创作出个性化的头像雕塑。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公开展示,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与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亮点与改进之处。引导学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总结本次教学的成效与不足。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与态度表现。作品的设计创意、技术运用及整体艺术效果。学生的反思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三、校本课程效果评价
在校本课程研究实施中,通过对教学课堂氛围,学生表现和目标达成等情况的记录、学生作品展示效果、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等研究方式。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思维、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调研。学生通过一年对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加深了对国家非遗五华提线木偶的认知,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可态度变好,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校本课程的研究实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一次质的飞跃。
探索本土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美术元素,利用乡土文化艺术,丰富教育资源,建设科学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校本课程。将国家级非遗五华提线木偶融入高中美术校本课程,设计校本课程教学案例,通过实践研究,校本课程教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培养创造性高素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为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