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家长视角,设计主题系列
班主任平时在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就应有意识地收集家长们反映的家庭教育困境和亲子教育问题,立足家长实际需求,紧紧围绕“为了孩子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核心目标,结合学校层面的大主题,深入研究本班学生年龄特点、学段特性、心理特征以及成长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家长会主题。
因此,每次家长会主题不能是随意和孤立的,而应在内容上呈现螺旋递进式的关系,前后互相联系。例如,在孩子刚上小学低年级时,家长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感到有些迷茫,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做一个会陪伴的家长”的主题家长会指导家长如何在高质量的陪伴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当孩子在四五年级个人意识逐渐增强,家庭亲子关系开始变得紧张时,可以将主题确定为“做一个拥有平常心的家长”,帮助家长释放绷紧的情绪;六年级则可以通过“做一个关注孩子成长的父母”的主题家长会引导家长读懂毕业前的孩子。
二、基于学生立场,展现成长足迹
(一)多样化的展现内容
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在学业和生活等方面的显性变化,更应关注每一位孩子在品行意志、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隐性变化,让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被看见”。比如可以通过呈现具体的班级活动,讲述每一个孩子在群体中的角色以及他的努力来展现个体的细微成长。一次班际篮球赛后,笔者就以“赛前—赛中—赛后”的时间顺序串联起整个比赛过程中每位孩子的表现,除了展现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靓丽身影外,更用“放大镜”捕捉到了场内外不易被察觉的细节:报名时主动退让的大局意识、场上不抢做英雄的合作精神、遇突02d467e1378f96bf26ca24fb957bd6d7c970a5a34cd54a1518ef4f6f08cb33b3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失意时眼神的互相鼓励、观看时激动又不失文明的欢呼等。
(二)互动性的展现形式
在展现孩子成长足迹的方式上我们要尽量避免采用“碎嘴念”的模式,要主动积极地将家长会由原来的“一言堂”转变为“多元互动”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情境体验”“角色互换”等多种方式让家长真正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喜怒哀乐。比如在会前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情绪辅导,让他们大胆地把自己平时想对父母说但却不敢说的话以匿名的方式写下来,然后教师予以整理归类,在家长会上配以音乐和旁白的形式让家长们跟随着孩子的文字去感受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烦恼,倾听他们的成长心声。另外,还可以引导孩子和家长互通信件,加强亲子之间的心灵沟通,让家长会不仅可看、可听,更加可做,从而实现“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三、基于工作实效,阐释管理理念
班主任要善于借助家长会的契机全面而深入地阐释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阐释的过程中切记空谈理论和大道理,而应结合班级中的具体事务详谈细节做法和背后的思考,消除家长们平日里存在的疑惑和顾虑。比如针对家长比较敏感的“座位调整”以及“班干部选举”问题,班主任可以在会上将自己的原则和做法告知家长,让他们清晰地知晓老师对这一问题的教育思考,从而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的,就是任何形式的家校沟通,其前提一定是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决不能以“高压态势”强迫对方接受,可创设机会让家长提出自己的意见,疏通沟通渠道,共寻有效途径。
四、基于家校共育,赋能家庭教育
(一)解读教育政策,让家庭教育有“方向”
一般来说,家长群体对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方针会有所关注,但是他们所关注的角度常常会比较片面。班主任可以借助家长会的平台,及时、系统地向家长解读国家层面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帮助和引导家长依法承担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明确科学育娃的方向,赋能家长高质量带娃。
(二)加强过程指导,让家庭教育有“方法”
思想上重视后如何落实到行动上,让“高质量带娃”的目标得以落地?笔者认为学校必须给予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细致指导,才能真正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和家庭教育能力。比如“双减”后,面对孩子们多出来的时间家长们往往不知所措,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的小主人呢?班主任可以给予以下方法的指导:引导孩子对时间的流逝有基本的认识;罗列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帮助孩子一起制定五育并举的计划表;实施过程中适时给予提醒和纠正等。
(三)促进互助交流,让家庭教育多“方位”
常规的家长会家长基本上是听老师讲,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基本为零。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好家校共育,就必须要充分加强家长之间的互帮互助,凝聚班级家长群体的教育合力,形成“育儿共同体”。作为班主任,我们既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家庭和孩子的个性特征,也要善于把握家庭教育中的共性问题,适时为家长们搭建相互沟通和联系的平台,拓宽彼此之间的沟通渠道。可以根据面临的教育困惑组建家庭育儿小组,就某一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在看似“吐槽大会”的形式背后,家长们可以在一种非常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班级家长委员会还可以根据家长们的实际需求通过网络平台推送家庭教育相关资源,组织开展校外的育儿实践类活动,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加强家校共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老师教的是知识,父母育的是灵魂,“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家长会一定要立足“共”字的丰富内涵,从学校立场、教师视角走向儿童立场和家长视角,采取有效的策略,使其形式和内容有机融合,凸显新时代育人特色和要求,让家长会成为家长心灵成长的乐园,也让每一次的家长会发挥最大的实效功能。
责任编辑 钟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