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接手初期做好班级学生情况的摸底工作
班主任每新接手一个班,都要对班里的学生进行细致的摸底调查。要及时访谈上一任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和特别学生的情况;及时致电联系家长,对全班同学进行初次家访。然后结合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品行、性格方面都有大致的了解后,初步建立学生档案。
二、尊重、关爱学生,全面评价学生
俗话说“十指有长短”。一个班里的几十个学生,他们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可能相同;他们的智力、能力发展水平也不可能一样,我们班主任应该“因材施教”。
在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家长”,对“家中”的每个小孩都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关爱,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要正视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不以成绩论英雄,不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学困生、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掘他们的特长、优势和潜能,因势利导。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多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优势和特长,扬长避短,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班主任老师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热情的夸奖、一个拍拍肩膀的小动作,都可能在他们心中泛起涟漪,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信任,让他们逐渐消除自卑自弃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激起他们“我能行”“我不能辜负老师”“我要好好学”的强有力的上进心。
三、重视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中的核心成员,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起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尽快建立班级管理框架,挑选品学兼优、责任心强、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班级事务放手让班干部去做,例如早读课的带读、值日安排、卫生监督、课室板报、节日课室的布置、文艺汇演节目的编排等,根据他们的职位,交给他们相应的任务。班主任在布置任务时提要求,给予相应的指点,然后就让他们大胆去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管。班主任是“躲在幕后”默默地观察,发现不足与问题后及时与班干部沟通,给出建议和指导,让班干部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班干部接受班级成员的监督,如果班干部被投诉,班主任在深入了解、确认情况属实后,要实事求是、委婉地对其批评指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是小学生最大的特点。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班主任在教学中要加入适当的游戏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写比赛、手抄报比赛、情景剧表演、拔河比赛等,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在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在活动中,学生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同学间的情谊、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时刻以良好的个人形象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班主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捕捉到班中的不良风气,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借助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及时端正思想,纠正自己的行为偏差。另外,班主任还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六、家校共育,助力学生成长
在我们农村地区,大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不少家长做“甩手掌柜”,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推给老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致使学校教育事倍功半。因此,班主任要经常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积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只有家庭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与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
总之,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班主任开展所有工作的初心,都是源于对学生的爱。让我们的爱化作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学生,在爱的浸润中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 钟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