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 2024 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质量监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而马则是任劳任怨和忠诚的象征;龙与马结合在一起则构成了龙马精神。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需要这种精神。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说说你的认识和思考。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一元话题型材料作文。材料共两句话,关键词为“龙马精神”。第一句话包含三个分句,第一个分句揭示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的特征,第二个分句揭示了马的象征意义,两句话合起来则指向第三个分句龙马精神的内涵。第二句话强调龙马精神的不可或缺,这是本题的题旨。个人或群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龙马精神,为什么需要龙马精神;如果缺失龙马精神将有怎样的危害等,是要着力思考的地方。
从龙马精神的内涵看,勇猛无畏指向困难挫折,福泽四海指向为他人谋取幸福,强大无比指向不可战胜,从气概、情怀到力量,呈现出一个由内而外的逻辑结构。同时,任劳任怨的态度和忠诚的品质,也是龙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关注历史与现实,深入思考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以理解为何任劳任怨,对谁忠诚。
本题贴近考生实际,引导考生将雄姿、气概、情怀、力量、态度、品质等要素有机结合,勇敢面对任何艰难险阻,立足社会,为他人谋求幸福,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并表现出不可战胜的力量。虽然写作范围宽泛,可以涉及多个层面和各行各业,但考生应避免泛泛而谈,确保文章内容充实、有深度。
例文
怀龙马精神,破风向前冲
一考生
黄天荡中,走投无路的金兀术一声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是什么让善战的金国主帅有这样的感慨?我以为,是岳家军的龙马精神使其具有了惊天动地的伟力。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勇猛无畏、福泽四海的强大力量,为世人心中所敬仰;而马,以其日行千里的耐力、任劳任怨的精神、忠诚勤劳的品质,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龙马精神,则是一种融合稳定勤恳与无畏向前的精神力量,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回望历史画卷,可谓气壮山河,令人心潮澎湃。庆历新政时期,范仲淹为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的积贫积弱的局面,毅然直面重重阻力,坚定实施变革。通过他的努力,不仅提升了北宋的行政效率,也有效地打击了政治腐败。同样值得铭记的还有岳飞,他胸怀“壮怀激烈”的龙马精神,为“收拾旧山河”不惜“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的勇猛无畏和坚定信念,为南宋王朝注入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他那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豪言壮语,更是激励了无数后来者挺身而出,奋勇争先。
看今朝,龙马精神在新时代的洪流中依然熠熠生辉,大放异彩。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大学时代便醉心于图书馆的浩瀚知识海洋,后来凭借深厚的学识,带领小米集团不断突破创新,甚至进军汽车领域,以龙的勇猛无畏精神,缔造了“中国智造”的辉煌篇章;同样,中国北斗研发团队的青年们,夜以继日地潜心研发火箭卫星,勇往直前地向宇宙进发,让中国龙腾飞出地球,翱翔于太空。支撑他们不断前行的,正是那龙马精神,无惧挑战,破风向前。无论个人还是集体,龙马精神都应成为内在的核心力量,助力攀登成功的高峰。
但是,勤勤恳恳、无畏勇猛就是具有龙马精神了吗?非也,龙马精神亦并非只是简单的拼与闯,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与见识。龙翱翔于天际,视野广阔,见识深远;马驰骋于旷野,识得纵横八方之路。在人生的征途中,远见与方向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若缺乏这些,即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难以迸发出龙马精神的磅礴伟力,犹如无头苍蝇般四处碰壁。
在当前充满挑战的时代下,尽管前路未卜、道路曲折,但我始终相信,正是在这样的危难关头,龙马精神的价值才更加凸显。
马行万里,飞龙在天,龙马精神,奋发向上。时代在呼唤,我们定当秉持龙马精神,锐意进取,浮舟于沧海之畔,立马于昆仑之巅!
以龙马精神,适九万里长空
□江苏省淮安中学" "朱清秋
史铁生曾言:“进入了欣赏的维度,一切才都有了价值和意义。”回望时间的长河,历史的韵味如同墨香般扑面而来。龙,刚健威武、勇猛无畏,展现了无尽的力量与威严;而马,则任劳任怨、忠诚温和,体现了坚韧与忠诚的品质。然而,这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交融互促,互为支撑,形成龙马精神。
何为龙马精神?
龙马精神,于个人而言,是以锐气拔节生,但不失文雅的君子之风;于国家而言,虽然微小但充满力量,虽然温和但又不失磅礴的大国气度。
追梦者,应以龙之矫健,攀登“凌万顷之茫然”的巅峰。
“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追梦者,当持锐气破万难,直至抵达诗和远方。叶嘉莹,“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即使外界嘈杂,仍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地追寻最初的梦想。她以“龙”的勇猛无畏,唤醒了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为今天的中华儿女树立了文化自信的典范。
追梦者,应以马之韧劲,抵达“柳暗花明”之境。
马之韧劲,不屈不挠,即使在面临困境时,也能保持冷静和坚定。史铁生以笔为剑,戳破了命运的黑暗,使得他如黄叶般漂泊的人生也沉淀出沉稳的力量;江梦南被困于无声的世界中,但她依然怀揣着花开的梦想;司马迁忍辱负重,但他在困境中依然著书立说。这些历史的点滴,无不展示了生命的韧性。每个人的人生旅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困厄,但我们不能就此屈服。相反,我们应当发掘内心的力量,以马的坚韧精神去对抗挫折,从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而今,我们身处的时代,既风云际会又波诡云谲,龙马精神,何处寻觅?何处传承?
且看,中国始终秉持“龙马精神”,不断应对和解决各种时代难题。同时,我们积极倡导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为贵”的原则,引领世界走向共同发展之路。这正是对“龙马精神”的最好诠释。中国以龙之矫健、马之韧劲,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共同应对挑战,尽显大国担当。
或有人言:两者独立存在,是否可以持其一而“终身行之者”?
非也。
过于坚持龙之矫健,可能会失去对力度的掌控,从而波及周围,成为“暴虎冯河”之辈,陷入有勇无谋的境地;反之,过于执着于马之韧劲,则可能陷入信息茧房,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平衡两者,以免陷入周国平所描述的“灵魂的缺失”的境地。
故而,我们秉持龙马精神,既要有龙的矫健勇猛,也要有马的忠诚坚韧。如此,方能驰骋于时代的洪流,无畏无惧,坚韧不拔。
时代无常,龙马永恒
一考生
《山海》古籍中,详尽记载了中国古代宗教仪式中常见的龙图腾与马图腾,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精神象征。如今,正如哲学家马克·奥勒留所言,我们身处于一个“激流的年代”。我坚信只有坚守龙马精神,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阔步前行。
龙马精神是个人面对困境时的指明灯,是群体迷茫时的脚下路,它代表着像马一样任劳任怨、坚守初心,同时又激励我们像龙一样勇猛无畏且胸怀大志。它是先人们精神的体现,也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然而,在后工业时代的信息化浪潮之下,我们似乎逐渐遗忘了那些刚健威武的雄姿与福泽四海的情怀。我们惊叹于“龙”人们强大无比的力量,却缺乏与之匹配的勇猛无畏气概来对抗所面临的困厄;我们震撼于“马”人们的任劳任怨,却惊讶地发现忠诚已从我们的思想中消失。
探其渊薮,这种深植于骨髓的龙马精神基因的遗失,主要是由于我们大脑中滋生的惰性思维所致。受功利主义思想的驱使,我们常常抱持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幻想。在长久的“躺平”中,我们遗忘了先祖赋予的精神财富,失去了人类应有的自信和勇气。
为此,我们应打破惰性的同温层,以“龙马精神”闯出属于自己一方广阔天地。杨柳青年画传承者郗旺,一雕一刻反复磨砺的背后,是精雕细刻走出国门的苦尽甘来;余杭油纸伞传承者刘伟学,油纸伞中的春夏秋冬,是对“作品求新”理念至死不渝的追求;晒纸工吴帆,即使指尖渗血,也要不断精进技艺,为宣纸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梦想和努力,在时代的浪潮中引领变革创新,将东方文化的极致幻想变为现实,为世界所瞩目。
这也恰是打破“群体无意识”困境的绝佳途径。与严肃大人的斥责和学究的说教不同,龙马精神以雄健的姿态和任劳任怨的精神面貌,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让我们感受到龙的力量和马的忠诚,从而激发我们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默温曾以诗意的笔触写下:“被爱是无常,爱是永恒。”我深感其理,然而在此,我想稍作引申——时代是无常,龙马是永恒。纵使时代风云变幻,人潮川流不息,只要我们坚守龙马精神,无论个人抑或群体,都必将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龙马精神,便是我们在无常时代中寻求永恒的力量之源。
身后草长莺飞,前方一片光明,少年,请挥鞭上马!
(编辑:王冠婷)
以金兀术的长叹开头,让人耳目一新,接着以设问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论点,引人深思,增加了感染力。
解释了龙马精神的内涵,并从理论上指出它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进一步定位龙马精神,将视角转向个人的发展,个人必须充分理解龙马精神,才能免遭挫折。
最后写出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并提出号召。
开头解释龙马精神,从儒家思想、个人发展、国家形象三个方面指出其重大意义。
这几段文字,语言富有文采,举例精当,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富有力度。
联系现实,龙马精神在当世有其生动的体现,举例精准,论证有力。
龙和马的精神浑然一体,割裂任何一方都是失败的,体现思辨能力。
最后重申论点,并对前景作出了展望,语言干练,言简意赅。
开头引经据典,典雅古朴,水到渠成地提出论点,干练利索。
对龙马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提示,并给予积极评价。
举例经典,杨柳青年画、余杭油纸伞、宣纸的传承,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最后指出坚守龙马精神的意义所在。引用论证,充满文学性,增强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