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就业市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考察就业市场,需要对现存和新兴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综合权衡,合理地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
分析行业前景。可以分析该行业的企业或产品是否趋于饱和以及行业的持续性,有些行业的持续时间很长,如教育、医疗;有的行业则是定期出现,并不会长期存在。同学们在平时需要多关注新闻时事,理清国家支持、鼓励发展的行业。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等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收集行业信息。收集工作信息一般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它隶属于什么行业,二是需要履行什么职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大学生就能有效地确定一份工作的具体行业类型。收集行业信息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认识未来可能接触的行业和职业,还能使大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明白自己是否真正喜欢或者适合该行业。
锁定求职范围。作为大学生没必要去了解所有的职业、行业甚至企业的细节。大学生只需要做的是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求缩小搜集信息的范围。
了解用人标准。要了解目标岗位的胜任标准,除了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还要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作进一步了解。包括用人单位准备招聘的专业、人数和岗位,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等。同学们可以通过调研头部企业来尝试一下如何调研用人单位,获取更多的职位信息、工作环境情况、发展空间、待遇安排、他人经验及任职要求。在调查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思考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个性特征以及价值观等和企业的匹配度,找到自己的差距点,利用在学校学习的时间补齐短板,更好的匹配职业、匹配岗位。
立足所学专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期间所学专业对大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类型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此,大学生找工作时,最好还是以所学专业为基础,毕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技能都是与自身专业有关的,在应聘与专业相关的岗位时,它能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力。在考虑将来想要从事的行业时,大学生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比如,技术性强的行业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创造性思维,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且乐于挑战。
希望每位同学都绘制一幅自己的职业地图,这幅地图是职位-职业-行业-组织-地域的嵌套图,并对逐个层面去探索、定位,实现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