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是今后课程教学的主要路线,利用局部配合战术教学内容实现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新局面。以局部配合战术为教学案例,在对师范专业认证和课程思政建设内涵进行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局部配合战术的课堂思政教学方式。主要从局部配合战术的课程思政目标、融入思政内容、思政教学方法、教学思政效果等方面介绍了足球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的思路和方法。旨在改善足球课程与思政教育心离貌合现象,发挥好专业课程育人之功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课程思政;局部配合战术
习近平提出了“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明确要求[1],结合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将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充分把教书和育人结合是值得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2]。
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持续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对课程思政已具有高度认同感,都在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实践课程思政。同时,师范认证提出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足球课程实践探索指明了方向[3]。本文选用王崇喜出版的《球类运动——足球》(第三版)教材为抓手,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工作体会,以局部配合战术教学设计为例积极探索局部配合战术的课堂思政教学方式。
1 "局部配合战术教学内容概况
局部配合战术是足球教学大纲第七节的一门授课章节课程,共28学时,其中包括20学时实践、2学时理论、课外不小于6学时。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足球基础战术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进攻二过一基础配合、两人防守配合,同时会做、会教、会讲其动作,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并能基本掌握和运用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公道办事的职业理想与道德品质。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墙式配合、直传斜插二过一配合、斜传直插二过一配合、压迫和保护等四部分。“局部配合战术”课程将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程目标和“三全育人”的思政目标相结合,做到知识技能的传授、素质培养以及价值引领相结合,积极有效地推动足球课程思政的建设[4]。
1.1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通过局部配合战术课程思政的建设,在专业角度视阈下,通过师范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核心理念为指向,使学生具备爱国情怀,形成服务地方体育教育行业发展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职业操守的能力。
1.2 "课程思政是局部配合战术教学设计的“助燃剂”
局部配合战术的教学特点以“学生中心”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要表现在技能实践与家国情怀的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专业面、实践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然而当前仍面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被动学习现象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较大阻碍了局部配合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高等学校体育教师以体育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将课程思政研究与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这些都会成为优质的教学案例,同时也是课程思政最为重要的载体。在局部战术配合教学中融入思政案例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内涵的扩展,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课程思政对于体育人才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完成育人的教学目标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专业技能学习上。综上所述,采用局部配合战术融入课程思政的方式,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能力相结合是相辅相成的。
2 "足球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方法
2.1 "文献综述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研究对师范专业认证的内涵、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以及局部配合战术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学生对足球课程思政教学的认知和态度,本研究设计了问卷调查,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本研究掌握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3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局部配合战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1 "师范专业认证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支撑
在师范专业认证实践中,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三个要素有机融合,依托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教学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促成各个环节持续改进的闭环。在师范专业认证过程中,相关文件已明确将家国情怀、兢兢业业等专业思政目标合理纳入素质高、能力强、专业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并体现在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培养目标达成评价三个维度中。
3.2 "局部配合战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2.1""局部配合战术课程思政教学学情分析
局部配合战术教学内容属于足球课程的范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丰富的思政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课程育人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情分析如下:
(1)学习主动性不高,被动学习现象比较明显。在局部配合战术教学中,一部分有足球技能基础的同学有着非常浓烈的兴趣,对局部配合战术概念和方法有着强烈的需求,对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有着迫切的向往,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课程难度较大且缺乏学习兴趣。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系统、全面,对战术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不可否认,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知识基础、思维水平、足球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均有着不同程度的薄弱之处,需要教师的深入引导和学生的刻苦学习。
(3)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无球队员切入时机和控球队员传球时机、力量、角度的掌握不够,防守队员压迫的时机、距离以及防守重心把握不够。
3.2.2""局部配合战术的课程思政目标
依据局部配合战术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指标点,在局部配合战术知识目标、价值目标、能力目标中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足球运动基本理论,并了解其内涵。
(2)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教育情怀、团队协作精神和家国情怀。
(3)能力目标:掌握各项技术的基本动作要领,同时能够会做、会讲、会教;在理解并掌握个人进攻防守的基础上,学习二过一战术的基本要领,同时能够会做、会讲、会教。
结合局部配合战术教学的特点,加强课程知识点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并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堂知识点讲授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引导[5]。如表1所示。
3.2.3""挖掘局部配合战术的课程思政元素
(1)根据《足球》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局部配合战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更强调对学生家国情怀、团结协作和顽强拼搏精神的培养。结合足球课程的特点,本章节课将重点从家国情怀的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塑造、顽强拼搏精神的培育三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以实现在专业技能传授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如表2所示。
(2)将课程章节对应的思政元素整理形成思政案例
案例一:志行风格、顽强拼搏—唐尧东精神
他曾坦言:“即使换了别人,谁都会那样做,因为踢球就得有那种奉献精神。”在他眼中,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技能的比拼,更是精神的较量和奉献的体现。他对球员的严格教导,不仅在于技术的雕琢,更在于精神的磨砺。在唐尧东看来,每一个球员都应当怀有对足球的敬畏之心,将顽强拼搏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种精神,也成为了他执教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赢得了球员和球迷的广泛尊敬。
案例二:爱国精神、团结协—女足精神
2022年亚洲杯决赛的舞台上,中国女足展现了令人震撼的团结协作和顽强拼搏精神。在0:2落后的不利局面下,她们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顽强的拼搏。通过团队间的默契配合和不懈努力,她们最终实现了惊人的逆转,时隔16年再度站上亚洲之巅。这一壮举不仅证明了她们的实力,更展现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百折不挠的女足精神。这种精神,早已深深地耕种在中华大地上,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强大力量。在那一刻,无数国人为之动容、为之骄傲,因为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精神和体育精神。
3.3 "扩宽实施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依托课堂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第二课堂拓展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并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挫折承受能力,要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关键在于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专业教学中。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需要融入的思政元素,并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6]。具体教学方法如表3所示。
4 "局部配合战术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除了常规的期末考核方式外,还需增加思政元素评价体系,通过建立量表来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局部配合战术课程中,致力于优化考核方式,以实现知识授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基于课程思政目标,建立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如表4所示,该体系不仅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着重评估课程思政育人和价值引领的效果[7]。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共享了学习资料,并利用云课堂等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课余时间线上的学习支持。为了确保线上学习的有效性,还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5 "教学思政效果
将局部配合战术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实践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肯定。在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得更加活跃,专业自信心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这一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如何挖掘课堂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一成果表明,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育优秀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6 "结语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足球课程的思政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达成培养目标和满足毕业要求,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方法、内容以及评价之中,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及综合育人能力,确保课堂目标的实现,进而为培育出卓越的师范生奠定坚实基础。以局部配合战术的教学设计为例,致力于探索将思想引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立志成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杰出筑梦人。
参考文献
[1]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2017-11-08.
[3]周立旻,郑祥民,陈圆圆.探索基于认证模式的高校课程思政设计——以地理学类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1(4):28-33.
[4]白彦辉,段宏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1):109-113.
[5]唐海歌.课程思政:内涵、价值意蕴与实施策略[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34(3):98-101.
[6]胡俐蕊,胡泽坤,黄河夫,等.工程认证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高教学刊,2023,9(11):193-196.
[7]刘敏,李方杰,王占勇.《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风,2020(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