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任务驱动”课堂教学的探究

2024-07-25 00:00:00魏碧茹
师道·教研 2024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驱动课文

在课程改革后,“任务驱动”教学已普遍地应用到了各科课堂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进行学习探究。所以,在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尝试和探索,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语文课堂教学鲜活有效。

一、问题引领,“教”与“学”多向交流

文言文有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文学价值。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多向交流的,为了更好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最有效的办法是设计有效问题,引领驱动。然而,当前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零碎、缺乏层次性、指向不明确,所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只是表面热闹,这样的问题教学并没有促动学生思维能力,也就很难让课堂教学有效。所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设置合适的教学问题,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读懂课文;又在问题中质疑,与同学交流;最终解决问题,与文本内涵碰撞。这样的的问题提出,引领学生进行递进式思考与学习,也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

二、精心设计问题,任务驱动学习

(一)抓住课文的主题设计问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是文章思想构思的基础,它对文章的内容起到统领作用,文章材料的选择、主次的安排,都受到主题影响;文章结构、表现形式的采用等,也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决定。所以根据文章的主题设计问题,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剖析课文,达到深度学习。如在《醉翁亭记》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醉”为切入点,紧抓“乐”这个主旨来设计问题。文中写了那些“乐”呢?作者认为最“乐”的是什么?为什么呢?学生可以根据第一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解决第一个问题,完成初步任务,找出文中所写的山水之乐、出游之乐、宴席之乐、太守之乐。第二个问题就有了一定的深度了,需要学生不但要深入研读文本,还要学生拓展文本,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融入文本,探究出“太守崇高的境界——与民同乐”。这样的问题设计,任务驱动,更好地拓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学生也在此形成了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抓住课文的标题设计问题。标题是文章的一面旗帜,是文章的关键所在。大多文章的题目能准确、清晰地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示文章的结构,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余映潮老师《小石潭记》一文教学中,他让学生从标题中选出一个字来揭示课文内容,谈谈课文是怎么样来写出这个字的,自选角度,品读课文。这样设计问题,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的好奇心,全面调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如选择标题中的“潭”:“水尤清冽”是明写潭水清澈,“鱼可百许头”是暗写潭水清澈:“全石以为底”突出了石潭特点,“凄神寒骨”不仅写潭水的冰凉,还写出了潭周围环境,更是表现了作者在此时的心境。又如《曹刿论战》,这个标题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此时就可以根据标题进行问题设计:曹刿为何论战?他又是如何论战的呢?论战的结果是如何呢?一个一个问题的追问,学生结合课文详细解读,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的完成,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整体内容,并且步步深入感悟文章表现的情感。

(三)抓住文章的关键句设计问题。文章的关键句有的能起到概括的作用,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读者可以通过关键句理解文章要阐释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从文章的关键句出发,设计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去阅读、分析、品味,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如《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总领全文。教学中就可以抓住这句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作者写的“奇山异水”奇在何处?异在何处?又是如何突出“独绝”这二字呢?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领下,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步一步的深入研读课文,整个课堂教学也就被激活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四)抓住文章的人物设计问题。初中文言文课文选编的文章中人物形象都是比较鲜明丰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设置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驱动下,深入地对文本进行学习探究。如《曹刿论战》中,教师抓住曹刿这个人物形象提出问题:曹刿何许人也?从论战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通过对人物的了解,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文章思想。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文言文驱动课文
课文积累吧
勇闯课文积累关
勇闯课文关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