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2024-07-25 00:00:00曾迎迎
师道·教研 2024年7期
关键词:立德道德育人

立德树人,其核心在于培养兼具德行与才华的人才。在这一理念中,“立德”主要关注的是德育的层面,要求教师通过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感化他们的心灵;“树人”则是以人为本,通过适当的教育方法去塑造、改变并发展人。对于小学生而言,加强对他们的德育培养,提升教师德育教学的能力与效果,不仅有助于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更对培养他们终身发展所需的优秀品质和关键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育人:优化育人环境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为进一步提升德育的实效性,教师应积极投身于校园环境的优化工作,致力于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通过精心打造,让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加强,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焕发出育人的神圣光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校园文化中,学校的物质环境作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是营造德育氛围的主体,学生在校园物质环境的熏陶下,其德育成效受到直接影响。例如设置教学楼内的横幅标语,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向学心理,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利用墙壁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史等的校园文化墙,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定期更新宣传栏和展板内容,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活动照片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还有设立图书角与阅览室,提供丰富的图书和舒适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拓宽知识视野。

二、学科融合:盘活德育课程

充分利用国家基础性课程的优势,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价值,并进行融合渗透,是优化育人环境、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执行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对各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透彻研究,探寻并提炼其中的德育要点,比如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人文素养的培育等。接下来,教师应当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与实践活动,将这些德育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德育的深刻内涵。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赏析经典文学作品,从中感悟道德的力量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求真务实的态度,并借机传递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科学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同时不忘强调科学道德以及科研诚信的核心价值。

在各学科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德育理念融入其中,以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经历激发起学生的深刻感悟,对自身的思想、行为展开思考,激发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同样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场景,实现言行合一的思政引领下各学科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景的体会,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创设起公交车上的情境,布置好公交车的座位排列,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老人、幼童、成年人,使学生体会到尊老爱幼的必要性,感受让座者和冷漠者态度上的不同,体会德育价值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自我反思,规范自身行为,提高道德品质。

三、实践活动:聚焦感悟体验

学生实践活动也是践行立德树人德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强化德育的践行力,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相关活动,将学生的道德情感共鸣激活,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理念践行到实际。从而深化对道德价值的理解,培养道德情感,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了强化德育的践行力,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文艺比赛等,旨在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激活道德情感共鸣。

例如,教师可以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多元化的社会活动,借此契机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充实其实践经验,进而促进其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公民意识,还能在实践中锤炼道德品质,提高综合能力。

四、生活延伸:校家社协同育人

小学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要以身作则,发挥出道德榜样的作用,我们应始终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德育的全过程中,自身成为学生的榜样,加强对自身语言和行为的约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楷模,引导小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在日常生活、教学课堂上,应将积极的教学态度和价值观念体现出来,用公平、耐心的态度对待不同成绩的学生,不管学生的成绩如何,都要从教师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延续教师的品质,学会尊重他人,提高道德品质修养。

教师在日常教育中以自身言行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进而构筑起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强化了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他们积极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敏锐捕捉并妥善处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提供行为上的指引,更进行情感上的疏导,从而助力学生构建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此外,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殊功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时时处处育人,让学生在家校社的合力中实现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石,社会教育则是学生接触更广阔世界的重要途径。将这三者紧密结合,时时处处育人,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主动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努力构建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借助定期的家长会、家访等互动活动,教师可以更深入地探知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氛围,进而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独特的教育规划。此外,教师还能向家长分享科学且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操方法,指导家长以恰当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教育旅程,共同营造家校携手共进的优质教育生态。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起到了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更加生活化,同时,这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吸收与成长,这也符合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新课标改革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立德道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