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粤教翔云平台的“多元主体”协同教研模式探究

2024-07-25 00:00:00卢晶明
师道·教研 2024年7期
关键词:粤教科组教研

教研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是教研的目的,两者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我校作为广东省信息技术中心学校,东莞市慕课实验学校,东莞市首批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基地,于2022年成功立项题为“依托‘粤教翔云’平台构建‘3D’智慧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为支持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以及教师教学能力个性化提升,为深入打造品质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撑,形成了协同教研的教研新常态。

一、模式启动教研新常态

传统的智慧教研模式仅借助互联网技术提供基本的信息和交流载体,而对于教学伙伴的经验和智慧的整合较为缺乏,在教学目标上只停留在诊断分析上,忽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持续支持。“多元主体”协同教研是智慧教研在教研体系的延伸,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导向,支持教师整体联动、智慧调整、多元共生的教研体系。

二、模式促进教师新发展

依托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平台可以增强“多元主体”的协同教研的便利性和交互性。团结协作中协作的团体类别有年级组、年段组、全科组甚至跨学科研讨,不同的组别可以实现不同的研讨功能。通过研讨、打磨,不断试验,不断反思,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案,反哺课堂,让教学与教研双线开花,相得益彰。

以科组协同教研为例,主备课的老师登录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平台,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备课中心”的云教案创建和制作第一稿的教学方案,发布并分享给科组教师和其他需要融合的学科教师,或直接在“协同教研”中创建云教案后发起分享,其他老师获取分享链接,登录自己的账号,对分享的教学方案进行研读、思考,在线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二次修改与反馈,供相关教师共同讨论。在收集到大家的意见并确认可行性之后,由主备课老师对原始教学方案进行三次修正,形成确实可行的教研终稿。终稿包含整节课所需要的PPT、图片、视频、音频等整套资源,一份完善的教学安排方案就在协同教研中形成了。

三、模式推动资源新运用

传统教研缺乏数据的积累和资源的生成,也缺少评价理论支撑和价值判断。在“多元主体”协同教研模式中,科组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和教研成果的共享,如协同教研的云教案成果,相关教师上课的时候,直接打开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平台,就能轻松上课;并可将授课过程录制后上传至平台,既方便了科组教师观摩、交流学习,又提高了储存资源的便利性,还省去了因资源容量大带来的储存问题。

以音乐教材为例,按教材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可分为歌唱课(中国歌曲、外国歌曲)、欣赏课(民乐、管弦乐)、合唱课等,秉承每类必研原则,在粤教翔云数字平台协同教研中深度研讨,让每一种类型的课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如歌曲欣赏《嘎达梅林》,主备教师初始设计流程为“民歌导入—完整聆听—学唱主题—分段聆听”,流程完整但缺乏“情绪”体验的主线。科组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建议,以历史背景的情感体验为主线,以马头琴家族不同成员的音色和乐曲速度变化为载体,引领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将历史和人文的情感体验与音乐深度融合在一起。

粤教翔云平台丰富的知识库与数据库是整个协同教研模型持续运转的基础,教师们不需要统一集中,只需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即可参与教研讨论。同时,教师可根据平台智能化分析结果得到个性化的资源,有针对性地改进与提高教学策略。教师在此过程中创生新的优秀教学片段、常用教学策略等实践智慧可以不断被补充到知识库中,形成云平台为教师提供信息支撑,不断丰富云平台资源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粤教科组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例说粤教云环境下探究性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基于中华经典文化的中学语文教研组的建设策略——以河源市和平县为例
新生代(2019年16期)2019-11-14 01:56:34
深圳科学高中历史科组组稿之三 例说2018年全国卷“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方式与教学启示
深圳科学高中历史科组组稿之一 历史解释的两种考查类型及教学培养策略——基于2016年以来全国卷高考题的探讨
深圳科学高中历史科组教研活动掠影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略谈《师说》中引用的瑕疵
中学语文(2015年1期)2015-08-15 00:49:31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信息化探索实践——“粤教云”计划及示范工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