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加强教学交流,促进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综合教学能力,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举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该赛事的特点与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中寻找新的改革路径。研究结果发现:(1)基本功大赛缺乏统计学、科研及外语等考核内容;(2)学生样本定向抽样代表性存疑;(3)裁判团评分标准出现较大差异,这影响教育厅对高校体育教育情况准确评估。基于此,认为通过“以赛促改”有利于学生学习投入,有助于体育教育评价改革多元化,促进赛制与评判等方面更加完善,可以为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梯队输送更多精良的后备体育师资,为实现新时代体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考核内容;代表抽样;评分标准
为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水平,增进交流,深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广东省教育厅自2013年开始举办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以下简称“基本功大赛”),每两年一届。而我国教育部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陆续开展了全国性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1],旨在对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同时,展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精神风貌与专业素质[3]。基本功大赛内容设置主要是对专项能力、教学技能、理论考核等方面进行考察。表1为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项目分值与权重。
根据表1可知,广东省近几届基本功大赛项目分值与权重情况,准则层的权重向量为W基本功大赛水平=(0.125,0.875),分准则层的权重向量分别为W教学技能=(0.047,0.019)、W专项能力=(0.113,0.049,0.116,0.051,0.090,0.078,0.020,0.012,0.12,0.220),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C13)分值与权重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说课(C12)与足球(C6)。各项目分值设置较为合理,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综合体育教育教学基本功水平。基本功大赛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后备体育师资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活动[4],但该比赛仍存在不足之处:(1)考核内容缺乏体育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外语口语等内容,使国内学生不能实现与国外体育教育接轨[5];(2)定向选拔本校综合成绩前茅的学生,致使参赛学生的代表性存疑[6];(3)定性评价尺度与标准没有明确规定[7],导致评判标准一致性较差。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前3届广东省基本功大赛,剖析比赛特点与存在不足,希冀为后续基本功大赛改革创新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以近3届广东省基本功大赛现状及参赛队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基本功大赛的特点与不足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寻找改革路径。
1 国内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发展的现状
1.1 国内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基本概况对比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创新源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强调“要积极推动基本功大赛可持续发展,有效促进我国后备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8]。自1997年教育部举办第一届全国性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后,山东、河北、江西、湖南等省份也相继开展基本功大赛。而广东省高校举办基本功大赛却相对较晚,首届开展时间为2013年,参与的高校与学生与其他省份相比数量较少,但考察的基本功比赛项目却最多,见表2。
1.2 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考核内容概况
根据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概况可知(见表3),教学技能主要考核教案设计、队形队列以及广播操等方面,而专项能力主要考查说课、队形调整、口令、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武术)。由此可知,广东省基本功大赛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专项技能、教学能力及理论知识等方面,有利于为将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提供有效的现实考量与理论依据,进而为大、中、小学体育教育输送更多优秀的体育教师。
2 广东省基本功大赛存在的现实问题
2.1 缺乏统计学、科研及外语等考核内容
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较为注重“三基”,即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体育技术与基本术科技能。但随着时代发展,高校体育教育需加入信息化与国际化元素,我国体育教师大多不具备国际化通用的语言交流能力,不能使用信息技术协助体育课堂教学,也就无法顺利实现国内与国外体育有效接轨[9]。因此,国内基本功大赛应随着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考核内容。例如,全国基本功大赛将英语听说和计算机应用作为考察内容,而广东省基本功大赛并没有纳入外语与计算机操作等内容,该比赛主要考查学生专项技能与教学能力,缺乏外语等考核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知名度逐步提升,国际体育交流机会越来越多,但高校体育教育却忽略了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如体育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育外语口语等,致使体育人才发展空间受限于国内,无法把我国优质的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传播到国外。加之,我国体育文化正面临全球流行文化激烈竞争,现代西方体育传播对中国体育传播形成了较大的挤压和威胁[10],中国体育文化传播力度受阻,导致我国体育传播的国际化道路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基本功大赛应增添统计学、科研与外语等考核内容,以提高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
2.2 学生样本定向抽样代表性存疑
基本功大赛主要目的是考察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情况,但是参赛代表均是由学校筛选出综合成绩优异的学生,采用定向抽样的方式并不能准确地反映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整体平均水平。由于定向取样是不属于概率抽样,而是属于非概率抽样,所以基本功大赛通过定向筛选学生参赛,试图推广到个案之外中去就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11]。已有研究表明[2][13][18],各省份基本功大赛均是从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挑选出学习能力和专项技术相对优异的学生,在赛前进行集中全天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期在正式的基本功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因此,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代表皆经过专项强化训练,但这并不能精准反映整体学生专项技术与教学组织的真实平均水平。另外,学生基本功大赛中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武术等项目将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考核,但这些项目并不都属于同一个项目群组,在专项运动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比赛中由学生代表随机抽取某专项技能进行展示,被抽到的专项技能比赛成绩则作为该学校的某专项平均水平分值,这样的抽样方法与直观评判的合理性仍需商榷。
2.3 裁判团评判标准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
基本功大赛的成绩采用技术标准与综合达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评定,而裁判是由各高校教师和当地的教育研究人员组成。由于比赛人数与项目较多、比赛时间较短、裁判员缺乏赛前统一培训、试评练习与实战磨合,导致在比赛过程中经常出现错判与漏判等情况。研究表明[12],裁判员在赛前有进行犯规案例培训比没有赛前培训的出现错判情况较少。其原因在于:(1)由于高校教师长期执教大学体育专项教学,较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与裁判规则,而忽视体育课堂氛围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化,这会影响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多元性发展;(2)当地的教育研究人员以执教中小学体育教学为主,则较侧重体育课堂氛围与教学丰富性,但对体育专项技术与判罚的专业尺度较弱,使得专项评分标准一致性备受质疑。所以,裁判团成员评判标准存在不合理之处,且裁判代表在比赛前没有充裕时间进行培训和交流,导致在正式比赛中出现不一致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项目中也并不能够给予相对公平的评分,即使在同一项目中也会出现较大的评分差异情况。
3 广东省基本功大赛改革路径
伴随时代的发展,基本功比赛已成为一项体育教育专业的常规赛事,既能考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又能检验学生专项运动技能和体育教学水平,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等作用,推动体育教育专业高质量改革、内涵式发展。通过基本功大赛向社会展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向科学化、标准化、集约化路径转变,有助于促进体育教育师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优质的大、中、小学体育教育从业者[13]。基于此,本研究对广东省基本功大赛考核内容、学生代表抽样、裁判评判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创新建议,为深化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高质量改革、内涵式发展提供操作性指引。
3.1 丰富基本功大赛考核内容的多样性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新时代体育教育教师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认为未来的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体育专业技能[14],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现代化与国际化体育教学知识和内容。例如:体育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外语口语等内容。体育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国际化并不是全盘西化,而是双向交流以及国内外教育精髓相结合,更加注重国际对话的空间和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15]。另外,教育经验表明[16],数理统计学、科学研究、语言学习等技能均有利于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因此,基本功大赛应加入统计学、体育科研、外语口语等内容,促进新时代背景下后备体育教育人才与国际接轨,这不仅能促使高校体育教育评价多元化,而且有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掌握更多体育专项技能、体育教学能力、体育科研方法、体育外语口语等能力。
3.2 提升学生抽样的代表性
“概率样本说”认为[17],评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抽样代表性的关键是判断该抽样样本是不是概率样本,样本代表性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并不是就某一个具体样本而言,而是就抽样分布而言的,或者说,样本代表性指的是所有可能样本的平均代表程度。基于此,探究基本功大赛中学生抽样代表存在不合理性的理由:第一,选派学生基本功参赛人数较少,没有依据组织规模的大小,匹配抽取相应数量的学生[18];第二,高校体育院校定向挑选成绩前茅的学生,不符合按随机抽样理论要求总体每个层次都有被抽中的概率,其值大于0小于1[19];第三,单项目比赛只抽选一名学生代表参与,且该成绩代表本高校体育教育专项水平分值。以上理由表明学生代表抽样数量少且定向选拔是不合理,这不能准确反映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质量的整体真实平均水平。由此,为了较为准确地评估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真实水平,在选拔学生代表方面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把参加比赛代表人数扩增,样本量越多可靠性就越高;反之,可靠性就越低[20];(2)参赛学生按随机抽样理论要求在招生档案中随机抽取,且延迟公布选拔参赛队员等细则;(3)每个单项目参加的学生代表应是多名,并取标准差值为评估依据。这将会较大幅度提高对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准确率,且促使高校体育院校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重视,而不至于侧重培训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21]。
3.3 提升裁判团评判标准的统一性
基本功大赛的裁判选择是由教育厅临时选派高校与地方教育研究员组成,由于缺乏赛前的判罚标准的统一培训、试评练习与实战磨合,且评委之间的教学对象存在较大差异,致使评价标准出现较大误差,这表明基本功大赛裁判评判标准缺乏统一性。因此,完善与提高基本功大赛裁判业务能力至关重要。体育比赛项目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竞赛系统,竞赛相关评判标准的完善过程也是该项目发展成熟的过程重要部分[22]。因此,在提高裁判业务水平方面提出:(1)基本功大赛评委选取应该聘用同一属性单位的体育类多名专家,且专家应采用现场随机抽样办法参与评分;(2)裁判员选拔应考虑避嫌原则,为了避免出现“友情打分”现象;(3)裁判员需要参与赛前统一培训、试评练习与实战磨合,通过专业、统一的认知训练提高裁判员的决策效率,减少执场裁判的错判和漏判[23]。
4 结语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不仅是评估本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也是培养职前体育教师与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24]。由于广东省基本功大赛起步较晚,竞赛项目尚未完善、学生代表抽样缺乏合理性、裁判评分标准未统一等问题尚未解决,这影响到上级部门对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实际效果的准确评估。因此,通过“以赛促改”、多元化的体育教育评价方式、合理的基本功大赛比赛制度,可以为大、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输送更多精良的后备体育师资,为实现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举办2014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大赛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2014-02-26.
[2]梁晓刚,卢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若干问题思考[J].体育学刊,2010,17(4):81-83.
[3]刘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之粗浅对比[J].运动,2012(10):119-120.
[4]黎东宇,成波锦,李红兵.广东省高校游泳队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9):168-172.
[5]朱海军.“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体育教育国际化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常州市高职院校为例[J].运动精品,2020,39(10):28-29.
[6]张丽军.电竞不是“体育”质疑:兼论电竞的发展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6):40-44.
[7]艾安丽.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8,39(9):89-93.
[8]杨叔子,余东升.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J].高等教育研究,2009,
30(6):1-8.
[9]编辑部.以国际化和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第二届中国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论坛特别报道[J].世界教育信息,2013(1):8.
[10]王庆军,方晓红.跨文化对话:中国传统体育国际化的障碍与超越[J].体育科学,2010,30(6):14-19.
[11]曾东霞,董海军.个案研究的代表性类型评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8,11(5):158-170.
[12]丁建岚,黄谦,张犁,等.执裁经验对足球裁判员判罚决策的影响:基于神经管理学视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9):29-39.
[13]李小伟.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举行[N].中国教育报,2021-7-19(02).
[14]霍军.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15]周满生.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世界教育信息,2014,27(2):11-17.
[16]张莉,杨波.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国际化发展的创新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7):23-27.
[17]王晓晖,风笑天,田维绪.论样本代表性的评估[J].山东社会科学,2015(3):88-92.
[18]刘畅,袁易卿,孙中伟,等.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2019):设计、实施与样本描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1):1-32.
[19]艾小青.基于极端值存在时的随机抽样改进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5(14):10-12.
[20]赵晶英,卢润德.基于工作抽样的生产线平衡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9):64-65.
[21]姚健.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改革架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0):96-100.
[22]刘宏伟.跆拳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变革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4):88-91.
[23] CATTEEUW PETER,GILIS BART,JASPERS ARNE,et al. Training of perceptual-cognitive skills in offside decision making[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10,32(6):845-61.
[24]王家宏,张惠红,陶玉流,等.发挥常赛杠杆做强赛事品牌助推体教融合: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历程、思路、价值与功能[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6):6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