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对我而言,却如同心中的石头,沉甸甸的,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是李阿婆最近遇到的烦恼。每次上厕所,她都痛苦得满头大汗,有时候甚至用上全身的力气还是无功而返。她开始害怕上厕所,害怕那种无法言说的痛苦。其实这也是许多老年人共同的困境。
有的放矢,让“泻药”成宝
老年人遇到便秘时,往往会试图通过不断地蹲马桶或随意买点泻药来解决问题。然而,这种盲目尝试的方法有时也会使他们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就像一个固执的司机,明知道汽车引擎出了问题,却还是不停地踩油门,结果只能是越忙越乱。事实上,便秘并非无法解决,关键在于找到病因并有针对性地使用辅助手段,如服用泻药等。
部分老年人可能担心使用泻药会有副作用,其实只要有针对性地科学使用,便能有效地缓解便秘问题。当然,泻药种类繁多,作用方式也不相同,选错了反而会加重便秘。所以泻药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药。
容积性泻药:此类药物像一个“控水大师”,主要通过增加滞留在粪便中的水分,让那些干燥的粪便变得像海绵一样吸水膨胀,挤压肠壁,引起排便反应,从而缓解便秘。
此类泻药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作用缓和,使用后一般无全身不良反应。患者服药时应补充足够的液体,有肠道狭窄的便秘患者禁用,以防肠道机械性梗阻。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容积性泻药会降低肠神经的敏感程度,从而产生药物依赖。用药量较大时,患者容易产生胃肠胀气,影响营养物质吸收。
渗透性泻药:此类泻药在肠道内很难被吸收或吸收缓慢,可提高肠腔内渗透压,阻止肠内盐和水分被吸收,使肠腔内水和电解质变多,让粪便中的水分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避免粪便过于干硬,从而利于排便。
此类药物主要适宜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及术后便秘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等,严重者出现高镁血症。合并有充血性心脏病的便秘患者应禁用含镁的渗透性泻药,以免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
润滑性泻药:此类泻药具有湿润、软化大便的功效,能帮助便秘者轻松排便,防止用力过度引发不良后果。润滑性泻药一般分栓剂及液体剂两种类型。栓剂在使用时,每次需要将一粒栓剂塞入肛门内,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有便秘高风险和严重动力问题的老年人。使用液体剂时,则是用50%的润滑剂药物溶液进行灌肠,从而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
润滑性泻药一般适用于年老体弱及伴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排便费力者,以及痔疮、肛门手术患者或慢性便秘患者。此类泻药只能作为短期内缓解便秘而使用的应急手段。长期使用该泻药会干扰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钙、磷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也因其对盆腔有反射性充血作用,妊娠或腹部有炎症者忌用。
胃肠动力泻药:此类药物可作用于肠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拮抗抑制性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但此类药物更像是一个加油助威的“选手”,只能通过“提醒”肠道来促进蠕动,并不能决定肠道是否加快蠕动。
胃肠动力泻药主要适用于肠道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使用后会出现恶心和腹泻等副作用。长期服用胃肠动力泻药,还会对心脏产生毒性。
中医通便,重在补虚
前面说的药物种类较多,虽然正确使用能有效帮助排便,但长期使用会让慢性便秘患者产生依赖。所以慢性便秘患者可以尝试辨证使用中药调理胃肠功能,恢复肠道自主排便功能。
中医文献中对便秘早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中记载“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指出便秘的产生和五脏失常、阴阳不调相关。中医认为便秘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一般是由于热病而致的便秘,是疾病进程中的一个症状,需要及时治疗;老年便秘则归属于慢性便秘,多是由气虚或阴虚导致的,所以调理便秘不能只一味泻下,在通便的同时还要补虚。
生白术。生白术是补气健脾药,具有通便作用,常用于治疗老年便秘。值得注意的是,阴虚火旺者以及孕妇不可服用生白术。
肉苁蓉。肉苁蓉味咸,性温,归肾、大肠经,又被认为具有补肾阳、益精血、通便润肠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津亏便秘。肉苁蓉能够增加肠道内的水分,促进肠道蠕动,使排便更加顺畅。因肉苁蓉助阳滑肠,故阴虚火旺、大便溏薄或实热便秘者忌服,孕妇及儿童需咨询医生以判断是否可以服用。
牵牛子。牵牛子中的成分牵牛子脂在肠内与胆汁和肠液结合后分解出牵牛子素,对肠道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够增加肠蠕动,引起肠黏膜充血、分泌增加,进而起到泻下的作用。因此,用于治疗便秘的牵牛子的量不可多用。孕妇禁用牵牛子,牵牛子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会导致流产或早产。阴虚血燥者也应慎服牵牛子,以免加重病情。
芦荟。芦荟味苦,性寒,可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消疳,尤其对于胃肠积热引起的热结便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起到很好的通便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芦荟不能过量服用,且食用方法不当容易刺激胃肠道,引发恶心、腹痛、腹泻等副作用,而且对芦荟过敏者、脾胃虚寒的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人群尽量不要食用芦荟。
便秘初期,试试益生菌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菌群逐步失调,从而导致肠道内原来占优势的正常有益菌数量大大减少。长此以往,会致使胃肠道的消化、蠕动功能变差,极易引起便秘。研究表明,摄入适量的益生菌可以帮助改善便秘症状。但并非所有便秘都可以通过多吃益生菌来解决。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而益生菌可能只对某些类型的便秘有效。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如摄入水分过少、运动不足等,益生菌可能无法发挥明显的作用。若过量服用益生菌,可能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便秘加深的情况。
“堵在门口”,能抠出来吗
粪便长期无法排出后,会在肛门口堆积,形成干硬的粪球。很多老年人经常感觉粪便就在肛门口但无法拉出,恨不得用手抠一下以助于排便。偶尔科学采用人工辅助排便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便秘症状,但长期选择用手抠,可能导致肛门肌肉松弛,影响自然排便。此外,手指可能会划伤肛门皮肤黏膜,引起出血、糜烂、溃疡等情况,引起感染,增加治疗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