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与吴文英情词比较论

2024-06-28 18:41:33汤斯琪
今古文创 2024年22期
关键词:姜夔

【摘要】姜夔与吴文英乃南宋词坛上熠熠生辉的两大明珠。姜夔词风清空古雅,吴文英词风质实晦涩,其二人经历与性格各不相同,使得其所作情词在所选意象、表现手法、情感寄托等方面也各有异同。通过对姜夔与吴文英情词比较研究,梳理词人的心路历程,有助于丰富对词人情感经历的认识,加深对其词风及行文思路的理解。

【关键词】姜夔;吴文英;情词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2-005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2.018

男女之情是文学表现的永恒主题[1]9。相比庄重的诗,词更适合表达男女的爱恋欢情。作为南宋词坛上的两大代表人物,姜夔和吴文英留下了不少关乎男女爱恋的情词。这些情词反俗为雅,突破狎玩赏爱之弊,流露出高雅的意趣。二人的情词或寄托对恋人的怀念,或承载词人的失意和苦痛,或蕴含着深远的寓意,曲终奏雅,柔而不媚。

一、诗人及其情事介绍

(一)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现存词八十多首。夏承焘先生于《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列姜白石怀念合肥情事的词有二十一首,其中《醉吟商小品》《水龙吟》及《玲珑四犯》三首存疑,尚得十八首,约占其存词的四分之一[2]332。除夏先生所列的情词,姜夔词集中还有一些流露怀人之情的作品,如《凄凉犯》的“人归甚处”“旧游在否”“怕匆匆、不肯寄予误后约”等[3]213,抒发身世之感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合肥恋人的怀念。

据《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考证,姜夔于淳熙三年至十三年间的行迹缺略不详,其时姜夔不过二十几岁,其合肥情事当发生于此段时间内。姜夔在合肥与一名琵琶妓相恋,分别多年仍是念念不忘[2]3。此后姜夔屡次来往合肥,留下不少感旧忆人之作。

姜夔最早的情词是作于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的《一萼红》,此乃姜夔客居长沙而游岳麓山之作。姜夔有关合肥情事的词多寄兴梅柳,如“斜横花树小,浸愁漪”(《小重山令》),“千万缕、藏鸦细柳”(《琵琶仙》)。姜夔最后一首情词是作于庆元三年丁巳(1197)的《鹧鸪天》,“鹧鸪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时年元日至十六,姜夔连作五首《鹧鸪天》,可见其怀人之深切,思念之沉痛。

(二)犹恨绣笼,无端误放莺飞——吴文英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其存词三百四十一首,情词近百首,约占存词的四分之一。除了感旧怀人的爱情词,梦窗还将情事隐晦地融入咏物词、咏节序词、应酬词等,使得其情词的准确数目难以统计[4]127。

梦窗终身布衣,《宋史》未为其立传,生平朦胧迷离。但梦窗的情事经多家考证,有较为清晰的脉络。夏承焘先生的《吴梦窗系年》云:“梦窗在苏州曾纳一妾,后遭遣去。在杭州亦纳一妾,后则亡殁。”[5]455梦窗重游苏杭两地时,时常回想起与苏杭两位姬妾的过往,作词以悼念。

梦窗情词多以明确的地点来指代苏杭两位姬妾,如《莺啼序》“十载西湖”“六桥无信”,“西湖”“六桥”即杭州著名的景点,可知《莺啼序》是怀念杭妾之作。又如《瑞鹤仙》“垂杨暗吴苑,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吴苑”即吴王之苑,指代苏州,“河桥”即姑苏河桥,故《瑞鹤仙》乃怀念苏妾之作。

夏承焘先生认为吴文英之词“隐辞幽思,陈喻多歧”[6],陈廷焯却认为“梦窗才情超逸,何尝沉晦。梦窗长处,正在超逸之中见沉郁之意。”[7]一生未仕,生平朦胧,词风幽约,皆为吴梦窗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与苏杭两位姬妾的情事,又为梦窗词添了几分旖旎哀婉的气息。

二、两位词人情词比较

(一)所选意象

1.情绪载体对比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梦是欲望的满足。”[8]在青春逝去、佳人香消玉殒之后,词人只能将满腔沉痛与相思寄寓梦境。姜夔二十一首情词中,“梦”字便出现了十二次(包括序),如《小重山令》“遥怜花可可,梦依依”,《鹧鸪天》序云“元夕有所梦”,词云“梦中未比丹青见”。梦虚无缥缈,却反映词人内心深处最真实最深刻的情感,似真似幻,迷离朦胧。

在梦窗难以计数的情词中,亦有不少与“梦”相关的词句:《风入松》“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齐天乐》“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等。陶尔夫先生指出:“梦窗词之所以扑朔迷离、与众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不是一般地、直接地描写或反映客观现实,也不是一般地、直接地去书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善于通过梦境或环境来反映他的内在情思和审美体验。”[9]梦窗以梦为载体,神思飞扬,如腾天潜渊,构造出虚幻迷离的艺术境界。其情词以情感为脉络,在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跳跃错落,更加真实凝练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2.抒情对象喻体对比

姜夔与吴文英皆是以梦为载体,来表达对恋人的怀念,但他们二人情词中对恋人的刻画却不尽相同。姜夔的恋人善弹琵琶,词中凡是提及“琵琶”“四弦”等意象,大多与合肥恋情有关[10]13。如《浣溪沙》“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此外恋人居于合肥,“合肥巷陌皆种柳”(《凄凉犯》),且“白石客合肥,尝屡来屡往,其最后之别在光宗绍熙二年辛亥(1191),辛亥一年间亦尝数次往返,两次离别皆在梅花时候”[2],故而姜夔情词中常借咏柳、梅来表达情思。如《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此词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词名为咏梅,实为怀人,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11]。姜夔在词中并未明确提及合肥情事,却将自己的“一春幽事”赋予红梅。“东风冷,香远茜裙归”,寒冷的东风吹起,红梅很快就花落香消。情人同样如此:无情的东风吹走如梅花的美人,香消魂远,如何让人不相思断肠?

梦窗也以花喻人。其多首咏花词题为咏花,实是怀人,将人与花融为一体[12]。如《琐窗寒·玉兰》:

绀缕堆云,清腮润玉,汜人初见。蛮腥未洗,海客一怀凄惋。渺征槎、去乘阆风,占香上国幽心展。□遗芳掩色,真恣凝澹,返魂骚畹。

一盼。千金换。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离烟恨水,梦杳南天秋晚。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本词写苏州情事。杨铁夫《梦窗词笺释》中说:“题标‘玉兰,实指去姬,诗之比体;上阕映合花,下阕直说人,又诗之兴体。”“梦窗一生恨事全见。”[13]“绀缕”三句写天青色的玉兰叶重重叠叠似美人的鬓发,白玉般的玉兰花透着莹润的光泽,又似美人洁白的脸颊,即便是梦窗这样四处羁游、见多识广之人也是初次见识。此句写初见玉兰之美,也暗喻自己初见苏妾时的惊艳。“蛮腥”写玉兰花香扑鼻,令“海客”即作者自己闻香生感,勾起了感伤惆怅的情绪。

除了以花喻人,姜夔及吴文英还以燕、莺等鸟雀暗喻情人。如姜夔的《踏莎行》,首句“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写恋人像燕子身姿轻盈,又像黄莺声语娇软。“燕燕”和“莺莺”也意指合肥恋人,这里化用了苏轼的诗句:“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梦窗亦有《昼锦堂》“难忘处,犹恨绣笼,无端误放莺飞”一句,他难忘当年与杭妾同居时的点点滴滴,却无端地放她离开。“莺飞”指杭妾离他远去,梦窗以一“恨”字,表现自己痛心疾首,无限悔恨。

“词为艳科”,但姜夔与吴文英的情词不落俗套,反而蕴含着缠绵的深情和高雅的意趣,不仅因为他们所选意象高洁出尘,更因为他们的情真事真,不加修饰。年少时那位轻盈娇软的美人,那段甜蜜缠绵的时光,总于梦中忽现,总是被燕舞莺啼唤醒,总是在冬梅初绽、春柳缠绵之时,令词人徘徊叹息,怅然不已。

(二)表现手法

姜夔与吴文英皆以梦为载体来描写情事,故他们的情词多用想象联想,营造出凄冷迷离的意境。此外他们的情词还多用典故,虚实结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进行纵横交错的描写。如姜夔的《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词序已道明是感梦之作,“华胥”也指梦境,出自《列子》:“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14]“夜长”二句是词人设想情人对自己的相思埋怨,实则是词人自己内心的抒怀。下片写梦醒后睹物思人,“离魂”一句引用唐陈玄佑传奇小说《离魂记》,写出情人梦魂随郎千里,痴心一片。末两句想象情人魂魄在深夜独自归去的情景,就连一向不喜欢姜夔的王国维也赞叹:“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15]这首词意境凄冷,情深动人,余韵悠长,既体现词人绵绵不绝的情意,也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再来看梦窗情词。沈义父评:“梦窗深得清真之妙,其失在用事下语大晦处,人不可晓。”[16]梦窗情词亦善用联想想象,且多引用典故,如《齐天乐》: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飕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此词为怀念杭妾之作。首句的“桃叶”指杭妾,桃叶即王献之的妾室,化用王献之的《桃叶歌》[4]135。梦窗重游杭州,独倚高亭,想起昔日恋人。下片追忆与恋人分别之时,“华堂烛暗送客”引用《史记·滑稽列传》中淳于髠语:“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17]“华堂”点出分别时的地点,“烛暗”点明分别时的时间,当年梦窗与杭妾分别,至今她的“眼波”“素骨”“柔葱”却依旧鲜明,也表现梦窗对杭妾用情至深。“梦不湿行云”出自宋玉《高唐赋》,楚王与巫山神女情意绵绵,神女临走时告诉楚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辞暮,阳台之下。”[18]875梦窗词中的“不湿行云”,即指自己与恋人再无相见的可能,故而也只能“漫沾残泪”,在秋宵疏雨中黯然悲戚。

(三)情感寄托

“诗庄词媚”,词本是抒发男女艳情之文体。纵观北宋情词,无外乎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官贵族对平民歌妓的赐爱;二是色艺的欣赏且有泛爱倾向;三是补偿心理机制[3]231-233。姜夔与吴文英一生未仕,其恋情是布衣之士与姬妾之间平等的爱情。他们二人皆以己身抒己情,抒情对象明确,情事真实,情感更真实。

姜夔终身布衣,也曾追求过仕途。庆元五年,他上《圣宋铙歌鼓吹曲》十二章,得“免解”,但考进士未中。之后他常年靠他人接济,先后依靠萧德藻、范成大、张鑑等人,萧德藻还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姜夔求仕而不得,婚姻又身不由己,一生寄人篱下,漂泊羁旅,故而姜夔的情词中还渗透着对时光老去的感叹与无奈。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此词作于庆元三年丁巳(1197)的元宵节,首句“肥水”指代合肥,“无尽期”意喻相思之无穷无尽。“相思”即“相思树”,《搜神记》记载,韩凭夫妇被宋康王逼得自尽,二人坟墓之上生出大梓木,有鸳鸯栖息在树间,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19]。故“相思”指代忠贞不渝的爱情。在这个热闹的元宵佳节,姜夔梦见少时恋人,梦中的他是何等年轻,何等快乐!醒来却是满鬓斑白,岁华不再,佳人芳魂难觅,他也只能黯然咀嚼这种失落苦闷,无法与人诉说。他于词中叹相思无尽,叹冬去春来,叹爱情失意之痛苦和时光易逝之悲哀。这也使得姜夔的情词于情爱之中,更多了一层感伤时光和身世的悲怆色彩。

相比之下,梦窗情词更为纯粹。他的情词歌咏的不是恋情的发生、发展的欢乐,而是失去之后的惋惜、悔恨和追忆[4]74。如《浪淘沙》:

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此为梦窗悼念杭州亡妾之作,梦窗羁旅漂泊中重到临安,回想起往事忍不住潸然泪下。当年佳人曾踏过的西园台阶,如今已经长满绿苔,燕子好像还不知道春事已改,仍是立于佳人的秋千之上。春草秋烟交替,词人的相思却绵绵不尽,此词诉说了梦窗心中无法排解的沉痛与难以释怀的哀伤。梦窗之所以于情词中专诉情事情感,或许与其身世性格有关。他出身低微,长期作为门客寄人篱下,为了逢迎权贵还有不少酬酢之作。习惯了虚与委蛇,梦窗内心真正的情意,也只能在情词中淋漓尽致、不加修饰地表达出来。

三、总结

姜夔与吴文英将情词反俗为雅,用高雅的意象指代情人,弱化情词的俗媚,并融典故入词,加深词的意境,达到高妙的艺术效果。但两位词人在情词中的寄托又有所不同,姜夔是清贫寒士,追求功名利禄而不得,只能靠着权贵的资助生存,漂泊一生,又不肯折下文人傲骨,使得他的情词中多了对人生的叹惋与强烈的生命意识。吴文英同样是终生未仕,比起姜夔的清高,他为人更加圆滑,但他的情词没有那些虚无的奉承与繁琐的修饰,怀念情人之深切,令人动容。正如周尔墉云:“于逼塞中见空灵,于浑朴中见勾勒,于刻画中见天然。”[20]通过对姜夔和吴文英情词的比较,不仅能够深化对两位词人情词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寓意的理解,也得以窥见南宋情词的审美特色。

参考文献:

[1]蒋晓城.流变与审美视阈中的唐宋艳情词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2]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

[3]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钱鸿瑛.梦窗词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吴梦窗系年[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

[6]夏承焘.吴梦窗词笺释序[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7]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8](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7.

[9]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10]姜夔.姜夔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1]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695-1697.

[12]陶文鹏,阮爱东.论梦窗词气味描写的艺术[J].文学评论,2006,(5):134-140.

[13]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14]叶蓓卿注.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5]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2013.

[16]沈义父.乐府指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17]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7.

[18]萧统.昭明文选·高唐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19]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2020.

[20]周密.绝妙好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

作者简介:

汤斯琪,女,福建云霄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猜你喜欢
姜夔
近二十年姜夔研究述评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天中学刊(2022年2期)2022-11-08 08:47:43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中国音乐学(2020年4期)2020-12-25 02:58:06
众生皆苦,但朋友是甜的
陆明君
艺术品(2020年12期)2020-04-28 02:07:58
论姜夔词的表现艺术
祖国(2017年20期)2017-11-23 14:16:07
姜夔,你咋这么牛
琴童(2017年1期)2017-02-18 15:47:09
幽香暗渡,灯火黄昏
幽香暗渡,灯火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