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动与静

2024-06-23 00:00:00孙婷婷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4年8期
关键词:或事物壶口瀑布衬托

我们常见到以动写静、以静衬动或者动静结合的表现方式。这样的写作方法,往往能形成对比或衬托,从而形成反差,突出现象、事物的某一个或两个方面,收到好的表达效果。下面,就三种常见的动与静的表现方式谈一谈。

一、以动写静

以动写静,主要通过描写动态的现象或事物,渲染其动态特点,从而衬托、突出该现象或事物的静态特点。古诗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等。最为典型的,当数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人王籍用“蝉噪”和“鸟鸣”这两种声音,与山林的“静”与“幽”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突出了山林的静态美。再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结尾写道: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在文中,刘成章先写腰鼓表演完后的“寂静”,这种“寂静”好像静到了极点。但这种表现力似乎仍然不够,直到“一声渺远的鸡啼”传来,有了这细微的声音的衬托,更容易使读者具体地感受到“寂静”,更能体会到安塞腰鼓表演的魅力和黄土高原上“茂腾腾的后生”的生命活力。这些表达效果,都是通过以动写静来实现的。

以动写静,不光能用来写环境,写场面、人物时都能使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关键,是要抓住所写对象的动、静特点,用精准的文字进行有序的描写。

二、以静衬动

与以动写静相反,以静衬动就是用静态的现象或事物,来描写、衬托动态的现象或事物,形成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反差,从而突出该现象或事物的动态特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在写了琵琶女演奏的优美乐声后,通过写“东船西舫”上的听众被琵琶声吸引,沉浸在琵琶声里安静无言,周围环境“江心秋月”的安静,突出了“如裂帛”的琵琶声的悦耳动听,可谓精彩之笔。在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写作方法也俯拾皆是。如梁衡的《壶口瀑布》中写道: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文中,梁衡先描写了壶口瀑布气势磅礴的奔流场景,接着写“天”的“寂寂”,渲染出周围极为安静的环境。在这种安静的背景衬托下,安静的“天”衬托着奔流的瀑布,更表现出壶口瀑布的壮阔非凡、夺人心魄的气势。

以静衬动,同样适用于写场面、人物等内容。关键是抓住该现象或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点睛之笔进行精当的描写。如林嗣环的《口技》结尾写道:“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群响毕绝”仅四个字,就营造出戛然而止的静态美,使读者依旧沉浸于表演者精彩的口技表演中,有余味。

三、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在叙述某个现象、事物或营造某种意境时,对其动态、静态特点都进行刻画,从而使该现象、事物或意境的动态特点与静态特点表现在同一个画面或情景之中。这种写作方法不仅可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还能深化文章主旨。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是动,“月”“霜”是静,动与静有机结合,突出了“早行”的主题。再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朱自清先写了荷塘的静态美,接着把“微风”送来“清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嗅觉、听觉融为一体,“明珠”等与“叶子与花”的“颤动”虚实结合,将荷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这样写荷塘夜晚的静谧环境和风吹荷塘的动态美,不仅表现了“我”对荷塘的喜爱,而且照应了文章开头“我”“颇不宁静”的心情,表达了正直知识分子对动荡时局的关注、对自由的渴望,突出了文章主旨。

此外,类似的写作方法还有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使用方法和上文介绍的方法大同小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细致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借鉴文中介绍的方法,把它们合理地运用到作文中去,提升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或事物壶口瀑布衬托
成语释义
本末倒置
壶口瀑布:大自然的壮美画卷
华人时刊(2023年13期)2023-08-23 05:42:28
壶口瀑布
入木三分
早春
世界文化(2022年4期)2022-05-20 22:47:56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中华诗词(2020年9期)2020-02-07 01:03:36
壶口瀑布
金秋(2019年10期)2019-08-19 08:04:06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
语文知识(2015年12期)2015-02-28 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