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与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实施

2024-06-20 00:00:00刘宇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刘宇(1987—)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现有高校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就业压力大、就业效率低等问题。学生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平台,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渐趋严峻。深入推广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等教学工作,以平台建设、理论灌输、资源服务、社会联合等方式开展多种就业指导教育活动,帮助高校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广覆盖的就业,有效落实社会就业民生处理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高效个性化就业指导;教学实践;校社联合

[中图分类号] G647" " " " "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4) 05-0025-04

就业问题是高校学生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核心素养培育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应当重视的核心目标[1]。根据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趋势、学生就业形势、岗位用人需求等多种因素特征,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与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为高校学子提供更好的就业创业平台,鼓励大家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创新思维能力,实现自主创业和高水平就业。

一、重要理念依据和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一)重要理念依据

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一词最早由美国教育总署提出并展开实践探索。根据其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生涯的理解和探究,指出这一概念,就是人从早期教育到成人教育,依据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引导学生在系统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充足的就业能力和自我职业规划实施能力[2]。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提出,职业生涯教育不是必须性的教育任务,而是教育工作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衍生出的重要教育发展目标。在高校校园中落实职业生涯教育,将有效提升学生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同时帮助大家掌握多种就业从业能力,有利于社会整体的稳定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来的[3]。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备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根据实践需要,学生可以充分挖掘自己在部分专业领域的潜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效实现自身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人职匹配理论指出,人本身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因素与特定职业之间具有相互匹配的可能,人在成长学习过程中,可以于多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人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并且通过专业测试了解自己和部分职业之间的匹配程度,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完成职业规划。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要充分关注自己的个性化特征,不断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独特性,从而在了解各行各业特点和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快速匹配到与自己相适应的职业和岗位。

(二)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1.毕业生数量与就业岗位失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事业不断得到国家整体和社会大众的重视,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读书改变命运”成为很多大众的生活信条,教育工作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不断受到重视。高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成为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大家抱着考上大学就有工作的信念,提升了我国整体的教育普及力度并且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革新发展[4]。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从高校毕业,每年有成百上千万大学生涌入社会,却在社会工作岗位短缺的情况下难以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工作,很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风险。加之近些年来我国为提升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普及度,不断推动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队伍不断壮大,但是社会相应岗位却无法跟上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相应用人岗位之间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找到与自身专业能力和需求相适配的工作,形成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2.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结构失衡

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社会工作人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动能。然而在现实中,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岗位需求结构之间还存在不相匹配的问题。很多公司、企业、政府单位需要大量技术型、实干型人才,而很多高校却在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大量理论型高级知识分子[5]。很多社会岗位空缺量大,很多高校毕业生长期保持待业状态,但是二者之间却无法相互适配。这就在提示我们,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真正意义上根据社会实际用人需求、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体系,造成所培养人才和社会所需要人才之间的失衡状态,出现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影响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3.毕业生缺乏自主创业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拿着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却依旧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整体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深入审视现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受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社会舆论、不可控疾病、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大家强烈意识到“体制内”工作的诸多优势和稳定性,尤其是在全球性疫情流行过后,全球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希望进入“编制内”工作,希望找到一份不会轻易受全球技术、经济发展影响的“铁饭碗”式工作,“考公考编”热潮不断高涨,自主创业类就业趋势不断下滑。毕业生在专业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社会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下,严重缺乏自主创业能力、总体就业意识,就业思想缺乏活力,不利于未来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向好发展。

4.毕业生心理承受力差

就业问题关系到大学生后半生的总体发展,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就业心理健康指导,对当下社会就业问题缺乏全面的认知。很多学生本来对社会充满期待,但是在毕业求职过程中遭遇数次失败之后,就会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难以承受前期失败带来的打击,从而陷入无尽的自我否定中,不利于其就业创业目标的早日实现。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与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个性化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就业的复杂性,引导学生不要简单地把就业视角放在“体制内”这一条道路上。不可否认的是,体制内工作能够为学生带来相对稳定的从业生涯,但是随着社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加大“市场化”职业转型的力度,很多原本的“铁饭碗”在新兴职业政策规划中逐渐转向市场化发展,社会整体发展向着“能力决定一切”的方向转化。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和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并非只有体制内的工作才是好工作,面对世界全面市场化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学生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个性化发展能力,才能真正在社会中站稳脚跟[6]。

(二)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需要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是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现阶段社会体制内职业不断向着市场化方向转型,为激活大众从业活力和市场活力,很多国有企业不断增强自己的市场化特征,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引导学生认清现实,认识到个性化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让学生能有效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学生基本职业生涯规划发展需要,真正为学生提出有用的就业指导和建议,帮助大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强化自身职业生存能力。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习近平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向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要求我们在教育活动中不仅关注自身教育任务的全面完成,而且要真正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不能仅为了教育而教育,要真正把学生的高质量发展进步作为重要教育目标。强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和个性化就业教学,不断完善高校教育体系教学链条,从基础知识教育、实践技能教育,到人才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全过程的教育指导,真正意义上突出现有教育内容、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让学生掌握综合职业规划、创新、实践能力,主动参与社会建设事业。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与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综合实践路径

(一)开展校社联合教学活动

开展校社联合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帮助高校教师完成相关教学工作的实用化、综合化转型。校社联合教育模式是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衍生而来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能够将社会中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教育资源融合到学校教育体系中,帮助学生接触到现实从业模式下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具体状态,既跟随学校老师完成专业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又跟随社会上的老师了解在实际应用过程相关专业知识的具体调整模式。

在校社联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执业人员的具体能力素养要求,在社会化教师的教学引导下,结合自身专业实际,掌握更具现实性、先进性的职业从业能力[7]。单纯的学院化教育让学生缺乏综合思维能力,缺乏创新实践能力,学习成果抽象刻板而无法被应用到现实生活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而校社联合的就业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相关岗位的需求,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存在的偏差性,树立探究性、综合性、能动性学习实践意识,增强自我就业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增强高校间就业资源共享力度

高校之间由于教育体系、教育侧重点、育人模式、教育资源等众多因素的差异,在具体就业推动能力和就业资源、平台、空间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8]。高校之间根据各自的教育特点和优势,互相分享各自的专业资源,根据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需求互相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服务,实现就业资源共享,推动我国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个性化、全面化就业。

例如,部分高校在一些学科的专业教育方面具有重大优势,由于众多国家性重点科研项目的参与,在这一方面存在良好的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部分高校以师范类教育工作为主,在高质量教师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由于相关校社合作型教育研究项目的持续推进,具有较多教育类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能够帮助本校学生实现相关专业的高质量就业。还有一部分学校侧重艺术类专业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能够为本校学生提供相关专业范围内的较多就业平台和服务。在资源共享视角下,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展开交流合作,针对学生的就业需求相互分享各自的教育资源和就业平台,以本校特色专业的就业辅导资源和就业平台与其他学校相关资源进行共享,帮助各个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职业发展,同时在更加综合性的就业教育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和个性化就业活动,实现各高校学生总体上的高质量、全范围就业。

(三)加大毕业生创业补助投入

加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个性化就业方面的政策、平台、场地及资金投入,鼓励大学生在毕业后积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能力等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将自己的就业目光置于更加广阔的空间[9]。很多时候,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坚决选择“考公考编”进入体制内,寻求一份能让自己安稳度过后半生的职业,是经过对社会整体经济环境、就业环境、就业案例的综合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的“最佳选项”。然而仅仅依靠事业单位的就业岗位,又不足以满足我国众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对此,高校管理部门就要不断调整本校的就业指导政策,加强对个性化创业、自主创业类学生的嘉奖、鼓励和综合扶持力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主创业和个性化就业的实际优势,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挖掘发挥自己的创业就业能力,根据新时代的市场化环境提升自己的自主就业及创业能力,推动我国社会朝着高度自觉化、市场化、创新化方向发展,激活国家整体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活力。

(四)改善就业教育评价体系

就业教学评价活动能够为高校学子提供一定的就业实践创新动力,根据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总体择业、就业情况,高校将自主创业、个性化高质量就业作为学生总体学习成果评价中的重要“加分项”,并且对表现突出的同学予以实质性的政策和资金鼓励[10]。让高校毕业生真正感受到自主创业对于自身发展进步的重要性,并且在多项教育评价活动中纳入学生的就业成果,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开放自己的职业思维,用创造性就业思维参与社会整体的建设事业,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11]。

四、结语

青年一代是国家发展和强大的根本,青年一代具有创新动力、创造性活力,国家才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学生就业形势、岗位用人需求等多种因素特征,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与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有效适应社会总体发展趋势,培养更多具有个性化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兰佩洁.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化支撑体系的构建[J].时代教育,2016(03):97.

[2]苏红,赵敏,刘红.慕课背景下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21-22.

[3]莫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问题和对策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2):119-121.

[4]张令勇,张磊.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09):150.

[5]陈德明.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化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6-8.

[6]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1-12-11(01).

[8]习近平.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N].人民日报,2022-01-18(02).

[9]郭启民.不断推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J].红旗文稿,2021(09):32-34.

[10]赵婀娜,丁雅诵,吴月.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N].人民日报,2022-06-15(01).

[11]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N].人民日报,2021-03-26(01).

(责任编辑:刘洁)

College Students' Self-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ividualized Employment Gui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Yu

( College of Animation and Digital art,"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Shanxi )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probl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velihood projects. Among the existing college graduates, there are widespread problems such as high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low employment efficiency. Students lack the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and the school cannot provide students with better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employment platform, which makes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depth 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personalized employment gui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various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ar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platform construction, theoretical indoctrination, resource service and social alliance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achieve high-quality and wide-ranging employment goals 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 social employment and people's livelihoo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elf-employment education; Efficient and personalized employment guidance; Teaching practice; School-club union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分析与实践应用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45:12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低年级卫生习惯的培养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3:49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9:29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51:33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