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视域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4-05-24 23:46:38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代际媒介青少年

刘 佳

(长春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在复杂且充满诱惑的媒介环境中,青少年对媒介信息的认知以及判断直接影响其品格和价值观的塑造。家庭是青少年媒介使用的最初发生地,也是青少年媒介素养形成的初始环境。所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培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有必要将青少年媒介素养问题置于家庭教育的视域下加以观照,找出影响青少年媒介素养形成的关键要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案。

一、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现状

媒介素养的提出源于社会高度信息化下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对认知产生的影响。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媒介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旨在引导受众在享用媒介资源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正确辨别和有效传播,以发挥媒介信息的积极价值。在多元化的信息共享环境中,青少年的主体参与意识不断提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10—19岁网民占比为13.9%,青少年网民数量近2亿。可见,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

关于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现状,从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可探知一二。郑素侠[1]认为,青少年对媒体提供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容易混淆拟态环境和现实生活,因此社会力量和学校应加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潘娴[2]认为,互联网技术在给青少年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青少年对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产生过度依赖,导致青少年不能妥善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从而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构建完善的媒介教育体系、健全的课程体系以及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协同教育和管理体系。陈钢[3]强调,在媒介权力寻租现象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思想容易被支配,心理容易被腐蚀,说明青少年媒介素养亟待提升。

为深入了解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状况,本研究从媒介使用动机、媒介认知水平、媒介批判思维以及媒介参与四个维度,对长春市某中学学生及家长的媒介使用情况展开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青少年的思想整体上不够成熟,缺乏对媒介信息的理性辨识,容易受不良信息和负面舆论的影响;面对众多平台爆发式的媒介信息,缺乏自控力的青少年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个别青少年表现欲望强烈,为了满足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个性化需求,发表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

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影响

家庭作为青少年起步教育的第一课堂,是促进其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因此,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影响是直接且深远的。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颁布,进一步将家庭教育提升到法律的层面。媒介素养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媒介认知水平、家庭中的代际关系以及父母介入方式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息息相关。因此,将青少年媒介素养置于家庭内部要素和关系中予以考虑,有助于家庭履行教育责任,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

(一)家长的媒介认知水平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的学历水平、网络媒介使用能力、传统媒介使用情况以及对媒介内容的偏好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水平有直接关联。在家长学历水平方面,学历层级较高的家长对媒介的认知较为客观,能够充分发挥媒介信息的正向作用,善于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也往往能够教导孩子形成较高的媒介素养;在网络媒介使用能力方面,对媒介内容具有较强的创作能力、分析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家长,往往能够教导孩子理性看待网络媒介信息,节制使用网络媒介的时间,并形成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重视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保护个人隐私,而网络媒介使用能力较弱的家长往往缺乏对网络信息的正确判断能力,难以引导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从而容易使孩子被错误观念和不实信息等误导;在传统媒介的使用方面,使用传统媒介频率较高的家长大多养成阅读书籍和收看新闻的习惯,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对传统媒介的重视程度,而使用传统媒介频率较低的家长往往更倾向于利用网络渠道满足娱乐需求,难以营造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容易被网络信息迷惑;在对媒介内容的偏好方面,家长对特定媒介内容的偏好往往会使孩子提升对这类内容的关注度。

(二)代际关系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影响

在采访中发现,代际关系是影响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核心要素。和谐的家庭氛围往往使代际关系更为融洽,使亲子双方对媒介的依赖程度较低,更注重在家庭场域中进行思想的互动和交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家长通常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在子代数字媒介使用和参与的过程中善于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使子代充分认识到将互联网信息资源转化为个人信息资源的价值。同时,在融洽程度较高的家庭中,家长会主动放低姿态与子代探讨媒介话题,并在媒介技术的运用方面接受子代的反向输出,从而消除隔阂、弥合代沟,进一步促进代际关系间的平等对话。

而在代际关系紧张的家庭,由于代际间缺少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家长与子代即便处于同一物理空间,却仍可能沉浸在各自的媒介场景中。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青少年更倾向于从数字化环境中找寻精神寄托,这就容易形成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对网络内容的全盘肯定,在网络环境中缺少个人主见;另一种是将对现实场景的不满映射到数字媒介中,过度沉迷于网络环境,持续宣泄负面情绪,并企图形成群体化认同。

(三)父母介入方式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影响

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离不开父母的介入。父母对孩子媒介使用的介入,是指父母在家庭中履行亲职角色,对孩子的媒介使用进行有目的的控制、建议和指导[4]。父母介入方式大体分为三种:积极型介入、限制型介入和共同使用媒介。积极型介入方式是指父母在尊重青少年的主观意愿下,对青少年进行正向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学会理性规避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该种介入方式通常发生在亲子双方媒介素养较高的家庭。限制型介入方式是指父母减少青少年使用数字媒介的时间和频率,降低他们对数字媒介的接触程度。该种介入方式通常发生在自控力较差的青少年家庭中。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对网络的负面影响存在焦虑和担忧,因此采用限制的方式控制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共同使用媒介的介入方式是指家长通过媒介信息的分享,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在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媒介认知。该种介入方式通常发生在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中。

三、家庭教育视域下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的路径

调查发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媒介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培养具有差异性。相较于其他层面的媒介素养教育而言,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具有贴近性强、指向性高、灵活度好的特点。然而,目前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位阻碍了青少年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因此,从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方式、理念视角出发,探索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一)切实提升家长的媒介素养水平

在社会加速转型、媒介技术不断变迁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社会化渠道被拓宽,家长的权威性被消解,代际观念之间的距离被拉大。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应该加快自身的社会化转变,不断接受新观念、新事物,与时代同进步,与孩子共成长。家长的媒介素养水平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水平成正比,切实提升家长的媒介素养水平是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家长要加强对媒介知识的学习,强化批判思维,学会辨别关键概念、在多种媒介观念中建立关联、提出关键问题、分辨真理与谬论等[5]。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反哺提升家长媒介技能。现代社会的代际鸿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数字代沟,文化反哺主要通过数字反哺来实现[6]。家庭环境中的数字反哺是促进亲子关系的双向互动渠道,家长通过对孩子的指导获得媒介使用方面的帮助,孩子在反哺过程中获得认同感和存在感;家长将自身的媒介经验传授给孩子,拓展其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亲子双方在共同作用下,实现媒介素养的同步提升。

(二)有效加强亲子互动,营造和谐共洽的媒介共享环境

和谐、融洽的家庭亲子关系有利于双方实现有效交流,并达成思想共识。亲子双方可以通过数字化渠道进行情感交流,在共享媒介信息中增进彼此的信任和了解。良好的沟通是实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首先,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亲子双方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意识,调动其与家长共同商定媒介使用计划,在合理的范围内发挥青少年的媒介主导权。其次,要重视家庭文化创建。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会在无形中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唤起青少年的精神追求。最后,要倡导亲子共享媒介资源。家长要真正地参与孩子的媒介活动,了解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和话题,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建立“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家庭媒介教育体系

青少年只有不断提高内在驱动力,才能真正地让媒介素养教育落地生根。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要着重突出青少年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更新家庭媒介教育理念。青少年身体机能的变化推动了其自我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行为逐渐由他人导向向自我导向过渡[7]。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继续沿用传统、专断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只有通过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才能实现教育的良好效果。其次,要培养青少年对媒介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要鼓励青少年摆脱单纯的网络环境,走进丰富多样的媒介活动中,通过活动现场的案例及实际操作来强化对媒介的认知,从而提升对媒介信息的鉴别力。最后,要强化青少年对媒介的系统化认知。媒介教育包括对青少年媒介选择、媒介使用动机以及媒介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割裂其中任一环节的媒介教育都是不完整的。因此,家庭媒介教育要强化青少年对媒介的系统化认知,使其形成对媒介链条上相关环节的综合判断,从而实现全方位、全环节、深层次的教育体系。

四、结语

家庭教育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攸关祖国未来。家长作为青少年的榜样,应不断加强自身对媒介知识的积累,强化对媒介的正确认知,为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升发挥示范作用。代际关系是决定家庭媒介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加强亲子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意义重大。要建立“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家庭媒介教育体系,形成对社会和学校媒介教育的有力补充。

猜你喜欢
代际媒介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24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4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