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4-05-24 23:46:38孙晓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权威党中央党员干部

孙晓东

(中共日照市委党校 管理学教研室,山东 日照 276800)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长期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进入了新时代。然而矛盾具有普遍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新时代呈现出诸多新问题、新矛盾,凸出表现为“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并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置于首要位置[1]43-44。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联系在一起[2]58。质言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乎中国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关乎中华民族能否如期实现伟大复兴,关乎人民群众能否过上美好生活。若要找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路径,首先要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其次要弄清楚为何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只有弄清了“是什么”和“为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做”,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每个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都要坚决支持和衷心拥护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两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一个辩证有机体。

(一)坚持党领导一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的“实事”和“国情”,是新时代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出发点。坚持党领导一切,就是坚持党对所有工作拥有绝对领导权。唯物主义辩证法只承认两种绝对观念:一种是本体论领域的物质绝对运动,另一种是政治领域的党的绝对领导。党领导一切具有丰富的内涵,涵盖政治、意识形态、组织、军事、内政外交等诸多领域。

在政治领导方面,党领导一切意味着党中央拥有最高的政治权威和政治领导权。党中央就像灯塔、舵手一样为全党指明政治方向和政治道路,全体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都要跟党走,沿着党中央指明的正确方向勇毅前行,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意识形态上,党领导一切意味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统领全党。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自觉将其内化于心灵、外化于行动,把精神性信念信仰与物质性行为合二为一,使精神信仰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物质力量。

在组织领导上,党领导一切意味着基层党组织要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策;下级党组织服从上级,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下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要做上级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忠实代表,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将自己建成坚固的战斗堡垒。

在军事上,党领导一切意味着党对人民军队拥有绝对的领导权、指挥权。“党指挥枪”作为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是人民军队拥有强大战斗力的根本保障。在党的领导下将人民军队建设成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军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一个安宁、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在内政外交事务上,党领导一切意味着党领导内政、外交、司法、行政领域所有工作,也包括全方位地领导“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领导党的自身建设等。

(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权威意味着权力和威信,能产生令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中共中央拥有最高的政治权力和威望。党中央只有拥有至高权威,才能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造福人民群众。党中央如同月亮,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就像星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成千上万的“星星”在中国共产党这个“月亮”周围旋转、运动,就会形成一种“众星捧月”般的良好政治景观。

权威只能有一个,不能有多个。党中央的权威是我们国家、政党的唯一权威。如果权威过多,每个地方、部门的党组织都要求有至高的权威,都要求向自己看齐,就会弱化、掏空党中央的权威,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成为拥有所谓权威的“独立王国”。结果将是政出多门,个别部门的权力不受约束,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危害和巨大损失。当然,各个地方、部门的党组织也需要树立一定的权威,否则就无法取信于群众,也无法开展工作。但是相对于党中央的权威来说,地方和部门党组织的权威相对弱小,层次也较低。作为党中央的分支部门,地方和部门党组织的权威来源于党中央的权威。完成党中央的部署,维护和增大党中央的权威,是地方和部门党组织的根本职责。

(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

维护党的领袖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原则。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革命家组织”的坚强领导,否则就会遭到失败的命运;党的领袖是“革命家组织”的核心,是“职业革命家”“伟大人物”“阶级权威”“无产阶级之花”[3]5。实践出真知,时代造就杰出人才。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是两个伟大时代——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共同锻炼、培养出来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3]23。

2019年3月,当意大利众议院议长菲科询问习近平总书记当选国家主席后心情如何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4]144显而易见,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无我”状态,并非当选国家领导人以后的心情激动状态,或者说是境界较低的“有我之境”,而是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境界,即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艰巨历史任务,沉浸于繁重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中舍“小我”成就“大我”的高尚境界。

“无我”境界不是空无一物的唯心主义主观世界,而是有与无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生活世界。“无我”既是忘我,又是“有他”。处于“无我”境界中的人心中装着信仰、党和老百姓。简而言之,“无我”境界是绝对忠诚于党的政治境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思想境界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境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原则的遵循,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性

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制约、掣肘党的全面领导的不利因素。如果一些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经受不住“四大考验”,不能化解“四大危险”,就会弱化党的全面领导,动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乃至犯灾难性、颠覆性错误。

(一)党面临“四大考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久经历史风雨,但是依然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带来了亟待解决的“四大问题”: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会不会变质?市场经济的逐利逻辑能否使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是否让党丧失先进性?在外部环境浸染下党是否会迷失方向?

首先,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能否变质的问题。历史周期律认为,凡是长期执政者都会变质,乃至丧失执政地位,导致改朝换代。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谈起了他一生六十多年耳闻目睹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现象,并认为任何个人、家庭、团体、国家都难以跳出这个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告诉黄炎培:“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5]9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如张子善、李青山等人,虽然在革命战争中经受住了战火的洗礼与考验,却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在新时代,一些高官拥有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却贪污腐化,丧失了党性。

其次,市场经济的逐利逻辑能否使党内形成利益集团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市场经济的逻辑是逐利逻辑、物本逻辑,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一些企业、商人等市场主体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利用其拥有的金钱、经济资源,诱惑、贿赂个别手握权力的官员。一些思想境界低下的官员本着“权力不用,过期作废”的思维定势,积极地“寻租”权力,将手中权力与金钱“等价交换”。结果是,权力与金钱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些利益集团。一些人依仗小团伙,大搞任人唯亲、匿名诬告、拉动选票、封官许愿、妄议中央等阴谋活动,既败坏了社会风气,又弱化了党的全面领导。

再次,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是否让党丧失先进性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从事某种职业,成就一定的事业。职业是一些相对固定的工作,人们用它获得金钱收入、谋取生活资料;事业则是指人们参加的具有一定规模性、系统性和价值目标的活动,例如革命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事业的成功将会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在革命战争年代,多数党员干部的职业和事业是合二为一的关系。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使职业与事业的界限似乎变得泾渭分明。例如一个担任市长的党员干部,市长既是其职业,也是其事业。作为一个从事职业的职工,他要求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丰厚的工资待遇、融洽的人际关系等;但是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其事业是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些私欲极强的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追求的事业,过度关注个人利益,甚至出现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现象。个别党员干部打着“深化改革”的名义,将政企不分、党政不分污蔑为现存经济体制的“弊端”,以达到否定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先进性的阴险目的。

最后,在外部环境浸染下党是否会迷失方向的问题。当前世界处于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和平演变的力度,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的复杂国际环境,使东欧、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失去了执政地位。我们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政党及其执政地位都处于动态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过去具有先进性不等于现在具有先进性,现在具有先进性不等于永远都有先进性;过去拥有执政地位不等于现在依然拥有,现在拥有执政地位不等于将来还会拥有。概而言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有效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关键。

(二)党面临“四大危险”

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已经危及党的全面领导和执政地位。“四大危险”决非盛世危言,务必慎之又慎地对待。

第一,精神懈怠的危险。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毫无进取意识先锋模范意识和创新观念,患上了精神懈怠的“软骨病”。马克思认为,人“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5]211。那些患“软骨病”的党员干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类似于丧失魂魄的行尸走兽。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消极懈怠的精神状态让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欠缺能动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现“庸、懒、散”的现象。那些“不作为”的党员干部根本没有业务领导能力,遑论全面领导能力。

第二,能力不足的危险。“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的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表现较为明显。执政能力和本领并非生而有之,而是来自后天的实践、学习。一些人不喜欢学习、不善于学习,既缺乏专业知识,也没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在遇到复杂问题和重大事件时往往束手无策,致使事态急剧恶化,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第三,脱离群众的危险。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者,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是鱼和水的关系,须臾不能分离。然而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颠倒了主仆关系。个别党员干部官本位意识浓厚,将鱼水情谊的党群关系异化为尖锐对立的水火关系,引起群众的不满甚至痛恨。这些人如同蛀虫一样腐蚀党的执政基础,企图把中国共产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分割开来、对立起来。

第四,消极腐败的危险。少数党员干部“权力本位”意识浓厚,将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当成私有财产,并且以“等价交换”方式寻租,赚取巨额利润。例如辽宁省大连市原管委会书记、主任徐长远贪污受贿金额高达6 000亿元,房产多达2 000多套,豪车更是多达100余辆。[6]这些盗窃亿万财富的“硕鼠”,对党的全面领导和执政根基造成了极大危害。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挑战,少数党员干部被打败,成了“俘虏”和可耻的“逃兵”,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的全面领导。我们认为,“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蕴含的八大风险因素,易于使人染上三种“疾病”:一是欠缺精神之“钙”的“软骨病”;二是脱离人民群众的“自闭症”;三是害怕刀口向内、刮骨疗伤的“怯懦症”。三大“疾病”隐喻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三条实践路径: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补足精神之“钙”;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发动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律。

(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补足精神之“钙”

共产党人一旦坚定了信仰,就有了“魂魄”——气节、傲骨和激情;反之,精神就会因“钙”流失,患上“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说:“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7]80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补足精神之“钙”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原理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原著充满学术性、思辨性和创新性,读原理、悟原著是一个艰辛的长期学习过程。早在浙江任职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读原理、悟原著的三个境界:清冷、寂寞的第一境界,苦心求索的第二境界,豁然开朗的第三境界[8]397。党员干部进入第三境界后,就会在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谛的基础上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生成了强大自信心和强健的筋骨。

(二)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关键,在于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砸烂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主力军——人民群众。新唯物主义和以往所有思想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不只是创造历史的主力军,还是人们认识、智慧的源泉。在这个意义上,党的群众路线既是工作路线,也是认识论路线。走群众路线,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关心群众生活,同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必须关心人民群众,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想着人民大众,牵挂贫困山区群众的脱贫、生活、孩子教育等问题。2015年一篇题为《泪》的“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被上传到网络,反映了四川大凉山贫困地区一位彝族女孩因父母相继去世而陷入生活困境的情况,备受广大网友关注,也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注意。总书记要求当地市县党委政研室深入调研。当他看完有关部门上交的十份调研材料,得知“不少群众贫困程度还是很深的”以后,“心情沉重”[9]33。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通过艰辛努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过上了小康生活。

(三)勇于自我革命,淬炼党性

先进和纯洁的党性不是生而有之,而是自我修养、自我革命的结果。早在延安整风时期,刘少奇同志就强调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发动自我革命,“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以此为手段将自己淬炼成“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10]167。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怪圈的两条道路:一是民主的道路,二是自我革命的道路,从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9]355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方面,要时刻检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尖锐的自我批评活动;另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提升斗争艺术,以刀口向内、刮骨疗伤的勇气,涵养、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从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四、结语

新时代加强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三条实践路径意味着继续弘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它们如同高明的“医道”一样,能根治一些党员干部的“软骨病”“自闭症”和“怯懦症”,使之恢复元气、回归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拒绝走资本主义的邪路和封闭僵化的老路,带领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幸福路,能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是富强路,能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伟大民族之林;是光明路,路之尽头是共产主义金光大道。

猜你喜欢
权威党中央党员干部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8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8:14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24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人大建设(2017年7期)2017-10-16 01:42:40
权威发布
电影(2017年6期)2017-06-24 11:01:26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廉政瞭望(2016年15期)2016-09-10 01:59:14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国火炬(2015年9期)2015-07-25 09: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