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大自然的呼吸

2024-04-29 00:00:00莫幼群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24年2期
关键词:感知力孟浩然襄阳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感知力”。

人类是从大自然中进化而来的,在人的内心深处,天然有着对大自然的追随感和亲切感。但进入近现代以来,随着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周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分野似乎越来越显著。在这个时候,如何才能保持对四季流转和万物荣枯的感知力呢?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乎觉得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如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却又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含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艺术宝藏的形成,来源于诗人那丰富而又细致的感知力,他巧妙地选取了清晨睡起时这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起始阶段、萌芽阶段,是他感情发展最富于生发性的时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有意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剩下的,就由读者沿着轨道自己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第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转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透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春雨迷蒙的烂熳春光。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珍惜。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它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通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它已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眼前,萦回在耳际。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回环波折。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浑然天成,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精髓。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甚至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千百年来,它不倦地启迪着我们对于大自然的感知力。

诗人画像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科举受挫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曾隐居鹿门山,生六子。与王维并称“王孟”。

然而,归隐故乡寄情山水的孟浩然却声名在外,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诗圣”杜甫称赞他人格清正、诗格清朴。无独有偶,“诗魔”白居易也说:“楚水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白居易用两个“碧”字,明赞襄阳的山水清碧,实夸孟浩然做人的清正、做诗的清秀。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诗仙”李白对老孟更是尊崇有加。“诗佛”王维在孟浩然去世时,情深意长地写诗悼亡:“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把后人尊奉的诗圣、诗魔、诗仙、诗佛一并收为粉丝,可见孟浩然的魅力之大,堪称“诗人中的诗人”。

歌曲留声

2004 年起,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开始创作《新学堂歌》。《新学堂歌》是谷建芬老师晚年用自己的真情,为孩子们创作的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系列儿歌,它以唐诗为主,结合汉乐府、三国、明清时代的作品,其中就包括孟浩然的《春晓》。

谷建芬一共为此创作了50 首歌曲,很多歌曲在全国各地幼儿园和小学生中广为传唱。

《途遇怪客》答案:a. 取打油诗每句话的头一个字,连起来读就是“途中防人”。看来,有人在暗中提醒神探小子们注意点;b. 那人的颈部是弹簧,下巴是由螺帽连接的机械下巴。很显然,那人安装了一个假头! c. 字谜画的意思是“已钻入洞窟”;d. 水纹迷宫走向见附图;e. 已知那名高大男子安装了一个假头,那么他其实由是一名矮个男子假扮的。注意对比那男子与樵夫,两人的裤子侧边都有一条暗红色的线,这种裤子显然是某种职业装。由此推断,樵夫其实就是卸下假头颅的那“高大”男子!看来,那男子开始想和神探小子们同行,中途又改变主意,想摆脱大家了。

猜你喜欢
感知力孟浩然襄阳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襄阳市第七中学
成才(2023年13期)2023-10-24 08:46:50
培养孩子情绪感知力很重要
家长(2023年22期)2023-10-14 12:16:26
春晓
舟中晓望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长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北方音乐(2017年19期)2017-01-28 14:14:36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鉴赏形象,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