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卫忠:初心如磐 使命如炬

2024-04-29 00:00:00南蔷
共产党员·上 2024年3期
关键词:执行局沧源佤族

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面积不大,99.2%都是山区;人口不多,却有佤族、傣族、彝族等20多个世居少数民族。佤族人鲍卫忠生于斯、长于斯,自1997年调入沧源县法院工作,在司法一线一扎根便是24年。其间,他执法如山、一心为民,脚步踏遍阿佤山村村寨寨,办案里程累计达7万多公里,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百姓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2021年10月21日,时任沧源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的鲍卫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倒在办公桌旁。10月23日,因医治无效,年仅45岁的鲍卫忠不幸离世。2022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鲍卫忠“全国模范法官”称号。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鲍卫忠“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矢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民好法官”,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

“磨案子”:做有力度的法官

沧源县群山绵延,人口不多且居住分散,脚下所踏大多是崎岖小路,百余公里路程往往要跑一整天。“执行成本高,执结率低,很多案件标的额很小也执行不了,内地法院较实用的查封、扣押、冻结资金等措施在这边也不太起作用。”沧源县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干警们坦言,面对执行难问题,他们不怕起早贪黑、吃苦受累,怕的是信心百倍地出发,忙了一天却空手而归,还经常不被理解、遭人白眼。“执行局的工作是真不好干啊!”内行人都忍不住感慨。就是在这个不好干的执行局,鲍卫忠一干就是9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进入法院工作的第一天,鲍卫忠就郑重承诺:“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个佤族孩子报效祖国的机会,这个恩情我将用一生来报答。我要干好本职工作,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心。”他从法院最基础的岗位开始干起,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兢兢业业、精诚为民,尽心竭力把党的温暖和司法的公平正义送到每一名当事人的心坎上。2015年,因为工作成绩突出,鲍卫忠出任沧源县法院执行局局长。

上任后,鲍卫忠先给自己立了个“规矩”:首次去被执行人家里,只要距离不远,都不穿制服、不开警车。这个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佤族汉子心细如发:“老百姓看到警车会议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太好,容易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开展工作。”不管执行工作有多难,作为执行局的带头人,鲍卫忠从不抱怨,只是身体力行,用耐心“磨案子”,用双脚“跑案子”,把一次次执行变成了一场场鲜活生动的党课和法治课。为了1900元钱,他会开着车往返山间几十公里,多次到被执行人家里做工作,只为解开当事人的“心结”。一个小伙子买摩托车欠了7000多块钱,一年多联系不上。车行老板以为这钱要打水漂了,是鲍卫忠来回跑了几次去找人。路程远,跑一次往返就得一整天,最终小伙子分期付款,慢慢把这笔钱还上了。

执行工作是案件办理的最后一环,在鲍卫忠看来,只有通过执行把真金白银交到胜诉方的手上才意味着案结事了。沧源法院的执行案款数额一般都不大,但是这几百元、几千元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决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懈怠。他常说:“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关系到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2016年3月,全国法院系统为期3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全面打响。那些日子,鲍卫忠更忙了,白天时间不够用,晚上就通宵加班。他牵头全面梳理了历史存案,逐一研究破解,仅仅用了3个月就将300多万元案款全部执行到位。最终, 650件“钉子案”“骨头案”被成功化解。对于鲍卫忠的忙,妻子周红最有发言权。在她的印象中,鲍卫忠总是很忙,到执行局工作后更忙了,通宵加班、出差好几天都是常事。“什么时候回家”“要去哪里”……这是周红打电话时问得最多的问题。

暖民心:做有温度的法官

“尽快把司法救助的相关材料报送过去,争取把救助金发给申请人。”这是鲍卫忠生前发送的最后一条信息。执行干警金欣欣没有想到,这竟然是鲍卫忠布置给自己的最后一项工作。案情是父亲去世后得到一笔补偿款,但奶奶没有分给两姐妹。由于经济困难,尚在读书、还未成年的两姐妹面临辍学,便申请了强制执行。鲍卫忠3次前去调查发现,补偿款已被用于偿还外债。被执行人卫某年已七旬,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也无财产可供执行。几经考量,他想到了为姐妹俩申请司法救助金以解燃眉之急。鲍卫忠去世一个月后, 5万元的司法救助金到账了。“他挂念许久的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理。”金欣欣哽咽着说:“可是我再也听不到他的叮嘱了。”

在同事们看来,鲍卫忠似乎有种神奇的力量。“每办一个案件,都会多一个兄弟和朋友。”那是因为鲍卫忠一门心思为老百姓着想。他常说:“结案不是最终目的,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事人的愁事和难事才是根本。”在他心里,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法是无私的,但必须有温度;他需要执法如山,也可以春风化雨,做一名有温度的法官。面对急需用钱看病的执行申请人,他自掏腰包,瞒着同事们悄悄为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垫付了8840元执行款。看到被执行人因饲养的土鸡找不到销路而焦虑发愁,鲍卫忠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帮他卖鸡蛋和土鸡,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刷屏”,曾创下一天卖掉50只土鸡的销售纪录,被调侃为“最跨界”的执行法官。有了卖土鸡的钱,被执行人每月都会按时送来执行款。最后交清时,他握住鲍卫忠的手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你,别说还钱,我养鸡的钱都要亏了!”

“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鲍卫忠曾经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的这段话,是他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他一生的坚守。24年间,他扎根祖国边疆,把尊法守法的种子播撒在沧源大地上,也把自己的笑容和奔波的身影留在了每一个他所温暖过的人心中。他用精神铸就的丰碑,将永远屹立在当地老百姓的心里,永远巍峨。

猜你喜欢
执行局沧源佤族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如何叫醒装睡的人
新城乡(2018年9期)2018-10-17 01:26:48
试论沧源崖画与佤文化的传承
文化产业(2018年21期)2018-08-29 02:52:46
沧源佤山实现“航空梦”
沧源翁丁山地佤寨的空间布局及形态分析
募捐援助白区罢工
党史文苑(2017年15期)2017-08-30 19:45:54
英国执行局模式评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发展之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