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2024-04-14 23:43:02张巍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张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教师应以“双减”理念为指导,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实践性、趣味性、综合性、个性化等,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效促进其化学综合能力的提升,达到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1-0196-03

化学作业设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生应从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出发,优化作业设计内容和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学习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然而,目前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作业设计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化学作业的兴趣,而且也阻碍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初中化学作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缺乏实践性。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但在作业设计中,往往缺乏实践性的内容。学生只是被要求记忆和理解概念,而没有机会亲自进行实验或观察现象。这样的作业设计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其二,缺乏趣味性。化学作业设计往往过于枯燥和乏味,缺乏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抵触情绪,难以主动学习和探索。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三,缺乏综合性。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作业设计中,往往只注重化学知识本身,忽略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其四,缺乏个性化。学生之间能力、兴趣存在差异性,但传统作业往往只有一种标准答案,缺乏个性化的考虑。作业设计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与形式,发挥自己的个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五,缺乏实际应用。化学知识应该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相结合,但在作业设计中,往往缺乏实际应用的内容。作业设计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师通过化学作业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同时借助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等方式,使学生在探索中形成科学思维,强化知识理解力、应用力。

(二)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作业内容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观察和记录等环节进一步熟悉,对于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有促进作用。

(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创新性的实验、提出新颖的问题、探索未知的领域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创新思路

(一)优化作业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素养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浓厚的科学素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将科学素养逐渐吸纳,对于提升化学综合实力有关键作用。然而,当前初中化学作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作业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与实际生活脱节等。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抑制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优化初中化学作业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当前初中化学作业往往只是简单的填空、选择题或计算题,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如开放性问题、实验设计、化学现象观察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这样的作业能够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效果。此外,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如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实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最后,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但目前初中化学作业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作业内容,如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环境保护与化学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學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的作业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化学观念素养。

例如,“制取氧气”这节课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氧气的制取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自行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并在作业中写出实验步骤和结果。之后,开展化学游戏,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化学游戏,如“化学大挑战”“化学谜题”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然后设置问题:“如何制备氧气的效率最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布置合作性作业,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合作性作业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的任务。通过合作性作业,学生可以相互沟通、合力解决问题,提高作业效率。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布置合作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素养。通过布置合作性作业,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这节课之后,首先,小组组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可以根据学生化学实力、性格特征进行分组,以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补性。其次,任务分配。将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分成几个部分,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其中一个部分。例如,一个小组负责研究燃烧的原理,另一个小组负责研究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等。再次,资料收集。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负责的部分,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资料搜集。最后,讨论和分享。小组成员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可以通过小组会议、在线讨论等方式进行。同时,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一份合作性作业报告,报告可以包括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实例分析、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等内容。合作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将学生分成小组,以保证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交流。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整体性分析与评价,使学生深度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实现科学思维素养的提升。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提升学生科学探究与实践素养

初中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識传授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化学教师应该设计生活化作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设计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或实践性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在设计生活化作业的过程中,作业内容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还应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节课时,在设计作业之前,教师应该先引入相关的知识背景,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设计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实践任务。如要求学生观察不同饮料的酸碱性质,并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生活化作业一般以“项目”为载体展开,为此教师鼓励学生们自主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生活化作业。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学习效果。最后,学生完成生活化作业后,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成果汇报与交流,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自身作业成果,并实现自身化学素养的提升。

(四)开展实践性作业,强化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

实践性作业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性作业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素养。通过实践性作业,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中,观察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形成科学观念,提高科学探究力。同时,对于合力完成的实践性作业,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应明确作业的目标和要求。其中,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等,通过实践性作业,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这节课时,首先,确定实践性作业的目标,即让学生了解不同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验证这些影响。之后,设计一系列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金属元素对水的影响,进而讨论这些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实践工具和材料,如实验器材、化学试剂等,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最后,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并与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联系。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性作业,使学生置身其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科学思维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作业成效,还强化了他们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

(五)优化作业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意识到作业评价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优化作业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一,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我们还可以引入实验报告、口头表达等形式,让学生从他们的需求出发选择多种成果展示方式。这样一来,更能够激励学生主动投入到作业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潜力。其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化特征,这是在化学作业设计中需要教师关注的点,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认知程度等方面出发,设计个性化作业。其三,鼓励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溶液的形成”这节课时,首先,明确评价目标。评价目标可以包括掌握溶液的定义、了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理解溶解过程的原理等。明确评价目标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作业内容和评价标准。其次,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除了传统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外,可以引入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综合应用题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提供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并给予学生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错误和改进不足。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作业讲评,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最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深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通过创新化学作业设计形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升的同时,有效推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孙捷.基于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2):91-92.

[2]林一平.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浅析[J].学苑教育,2022(34):79-81.

[3]薛峰.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单元作业研究[J].辽宁教育,2022(13):30-34.

[4]张志军.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2(11):22-23.

[5]屈登琴.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策略[J].读与写:中旬, 2022(8):84-86.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6:32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47:56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33:38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9:32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3:13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2:31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7:49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