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春菊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探索生物界各种生命现象的共同规律。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既能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思维视角分析生命现象和规律,又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与创造力。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实施,培养高中生的生物探究能力,创建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成为高中生物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组织展开多元化的生物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生物概念和生命现象的学习与研究,从而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构建更为系统化的生物知识体系,进而创建以生为本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生物 高效课堂 生命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1-0187-03
高中生物学科中包括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们既要学习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内容,又要学习生命活动的调节,还要学习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以及叶绿体的相关知识内容,更要学习生物技术与工程以及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真核生物等其他内容。而且学生们还要围绕上述内容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展开深入的学习与探究,并能够运用其来分析、解答相关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习惯通过背诵的方式来记忆相关知识点。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建良好的生物探究氛围,调动起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切实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一、注重课前预习,创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当学生们在课前初步预习了即将要学习的生物概念、生命现象、生物技术等内容,那么他们就会在课堂上积极分享自己预习的生物内容,并会与教师、同学等展开积极的互动交流,分享自己对生物概念、生物技术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当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了课堂互动中,那么他们就会结合已经构建的生物知识生成新的知识体系,进而就会展开高效的学习探究活动。传统的课前预习,教师一般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尽管学生们认识每一个汉字,但是由于生物内容较为抽象,所以部分学生在自主理解教材内容时比较吃力。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设计用于学生自主预习新课的导学案,具体可以分为纸质版的导学案以及电子版的课件图片,即教师可以将关于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内容和学习活动流程呈现到一张纸上,也可以设计用于学生们自主预习的课件视频,从而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内容,一边学习导学案内容,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预习效率。
例如《植物细胞工程》一课,如果学校具备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技术,那么教师可以在课件图片中呈现植物组织培养的整个实验过程,呈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呈现植物细胞的融合,植物组织培养以及原理與过程等。基于课前导学的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还可以呈现如下问题: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区别是什么?脱分化的条件是什么?脱分化的实质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们可以尝试着自己解答上述问题,并总结自己的疑惑点等。图文并茂的知识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更为全面、系统地理解植物细胞工程,有助于学生建立关于生物学内容的直观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享他们自主学习到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全过程,然后教师在了解学生们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二、优化课堂导入,创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尽管课堂导入只占用几分钟的时间,但是科学有效的导入能为后续高质量的课堂探究活动奠定基础,能有效调动起学生探究生物学知识内容的积极性。当学生们在课堂起始环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探究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保持专注、活跃的学习状态,就会深入构建教材内容。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导入。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起始环节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日常食用的醋、酒、泡菜等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有哪个同学知道,请举手表达。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与“发酵”有关的信息。所以他们会在描述酒、泡菜等制作过程时,将其与发酵技术有机整合在一起,然后展开发酵技术的学习探究。再如《人脑的高级功能》一课,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同样可以在课堂起始环节创建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机整合在一起,具体可以是:结合生活经验与生物知识,你们认为人的大脑有什么功能?那么学生们就会结合生活认知经验探索大脑的高级功能。
教师可以运用课件视频导入。教育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课件图片的直观性与便捷性来导入新课。而且学生们对课件图片内容的兴趣更高,对其中的内容记忆更为深刻。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一课,当学生们看到了图文并茂的神经元图片,对“树突、细胞体、细胞核、轴突、轴突末梢”等结构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那么他们就会积极自主地展开后续内容的学习与探究。
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复习导入,运用实验导入,运用比赛导入,只要是有助于创建良好生物探究氛围,有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导入方式,教师都可以拿来应用。
三、注重实验活动,创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探究课程,直观、生动的生物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观念,有助于学生以科学的思维视角来学习、构建生物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实验活动的科学应用,引导学生加强观察、猜想、操作、分析、整理归纳,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注重生物实验的演示操作。由于生物实验环境、器材、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们不可能完全参与到生物实验活动中,所以一定的演示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生物实验演示活动中,尽管学生们没有完全参与其中,但是他们能清晰地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能深入理解其中的实验原理,且能发展自己的科学思维观念。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课,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视频呈现具体的演示实验活动,具体可以是感受细胞膜存在的实验,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观察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的过程,感知细胞膜的存在。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呈现用清水泡红色花瓣以及用开水烫红色花瓣的整个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深刻感知活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实验探究活动中。如果学校有相应的条件,那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操作实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活动中形成较强的生物探究能力。一直以来,生物实验操作都是亟需学生提升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们创造自主实验的机会与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显微镜观察和比较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引导学生运用显微镜观察、对比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那么学生们就会自主调节显微镜,自主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等。
四、组织合作交流,创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高中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更为全面、系统地学习生物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互助能力。而且高中新课标理念中明确指出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小组学生围绕生物教材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与分析,鼓励学生将他们构建的生物知识内容积极分享出来,从而创建良好的生物探究氛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本中的重难点内容展开讨论交流。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一课,小组学生们可以共同探究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共同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每一个学生都要深入阅读教材内容,自主绘制光合作用“光能、叶绿体中色素、水分子、氧气、氢气”等光反响的图示过程,自主绘制光合作用暗反响的图示过程等。当学生个人进行了自主学习与总结,再将自己总结的内容分享给小伙伴,从而共同经历课本重难点内容的探究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生物重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即每一个学生都要自主经历生物习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并将具体的习题解答内容整理到练习本上,然后将其分享给小组同学。具体习题可以是引导学生选择出关于叶绿体的正确说法,其中包括“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叶绿体色素分布,叶绿体功能”等相关语言描述。小组学生要进行一一的分析,然后对其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展开相应的分享以及讨论交流。
五、优化问题设计,创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提问是重要的课堂互动方式,科学有效的问题能启迪学生的思想,能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物教材内容,还能提升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进一步优化问题设计,从而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以及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生物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免疫学的应用》一课,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疫苗与病原体相比,有什么异同?患过某些传染病后康复的人,终生不再患该病,而注射流感疫苗,只能短期内预防流感,这是什么原因?那么学生们就会在问题的启发下,分析疫苗与病原体之间的异同点,分析记忆细胞和抗体的存活时间,并加强对免疫学的探究和总结。
教师可以设计并提出层次化的问题。既然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客观存在,那么教师自然要设计层次化的问题,从而让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如《植物生长素》一課,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其一是面向班级生物能力一般的学生: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植物激素的概念是什么?它有哪些功能?只要学生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那么他们就能自主解答出上述问题。而且学生们只有解答出了上述基本问题,才能为后续内容的学习与探究奠定基础;其二是面向班级生物能力较强学生的问题: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给你什么启示?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引导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从而引导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生物探究的成就感。
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追问,即结合学生最终表述的内容,引导学生解释他们做出某一判断的思维分析过程,关注学生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六、注重科学评价,创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评价能增强高中生探究生物知识的自信心,能帮助学生逐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生物学习方法,能引导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构建更为系统化的生物知识体系。生物新课标理念中也明确提倡要优化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确实,当学生们生物探究活动中的优秀之处被肯定,被表扬,当学生们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与鼓励,那么他们就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会逐步提升学习效率。当学生们生物探究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被及时指了出来,那么他们就会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化、多元化评价,从而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正面价值。
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也不能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教师要综合运用“语言评价、积分评价以及电子表格评价”等多种方式,关注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互动状态,关注学生的生物作业练习情况,关注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关注学生的生物解题思维等。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互相关注彼此的生物学习方法与学习效率,从而互相学习,共同总结出有效的生物探究方法,共同加强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探究。
教师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教育是一门激励、鼓舞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自然也要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而且高中生本身就非常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表达出自己的正面期望,要充分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之处,从而帮助学生增强生物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分析了他们对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与认识后,教师要充分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行为,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层次性。即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原有的学习认知基础,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那么教师就要表扬学生的努力。比如学生的生物基础比较欠缺,分析解答细胞结构相关问题时,总是出现错误,但是经过单元整体复习,已经构建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内容,那么教师自然要表扬学生的努力。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是生物探究的主体,课堂是学生们构建生物知识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引导高中生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分析、探究和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探究习惯,提升学生的生物探究效率,从而创建以生为本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惠娟.高中生物“学导式智慧课堂”的建构与实践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31):1-3.
[2]郭翠翠,王倩倩.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中“问题探讨”的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3(27):67-69.
[3]喻阑清.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分析[J].高考,2023(19):42-44.
[4]程露.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生物学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23(2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