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术的革新使得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数字化,阅读的内容载体不再拘泥于知识。大学生作为使用数字工具的主要群体,其在进行数字阅读时会被多方面因素影响,该文探讨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影响。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回顾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加以分析,采取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回收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三个层次的优化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策略。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群体认为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其数字阅读素养起正向影响作用,最终提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的氛围—大学生的数字阅读素养这一影响框架,望对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数字阅读素养;数字阅读;阅读素养;父母教育;受教育程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252.7;G642"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2(b)-0194-05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on College Students' Digital Reading Literacy in China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has diversified the way of obtaining information, which tends to be digital, and the content carrier of reading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knowledge, and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main group using digital tools, will be affected in many ways when they read digitally.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 were mainly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the form of online distribution, and three levels of strategies to optimize the digital reading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s. The study found that most college students believed that their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digital reading literac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influence framework of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family atmosphere, and college students' digital reading literacy, hop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Digital reading literacy; Digital reading; Reading literacy; Parent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University student
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出现,数字阅读的工具愈发多样化,随之带来的是数字阅读的用户群体数量大规模上升,而随着这种上升,数字阅读的素养问题就越来越重要。当今大学生在数字阅读时会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影响,通过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共计发放89份问卷,通过题项设置进行两次筛选,得到有效样本60份。基于问卷结果分析,最终提出三个方向的提升策略并针对结果提出影响框架,希望为相关研究贡献新的思路和力量。
1 概念及内涵的界定
1.1 概念的界定
王健等[1]认为数字化阅读素养是新媒介时代公民的一种必备素养,可以将其概括为一种在数字化阅读中能通过合法方式快速高效地获取、辨别、分析、利用、开发信息等方面的素养,这一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养成和提高。钟坚安等[2]认为数字阅读素养指的是阅读者在处理阅读内容时应具备的相关意识、知识、能力,乃至态度、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而这一界定与数字阅读素养这一概念的内涵有相似之处。刘畅等[3]将数字阅读素养的概念定义为:为了获取知识、发展潜能,通过对电子媒介呈现的各类形式的文本进行认读、 提取、推理、整合、解释、评价以获取有意义的技能与策略,其中包含数字阅读意识、数字阅读知识、数字阅读能力、数字阅读道德 4 个维度。
1.2 内涵的界定
国内诸多学者对数字阅读内涵的界定大体上趋于一致,即使个中有所差别, 也有相似之处。王健认为:“通过数字阅读素养的定义可看出, 数字阅读素养既包括认知态度层面的内容, 也包括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内容。概括来讲, 数字阅读素养主要包括数字化阅读意识、数字阅读能力和数字阅读道德三个方面。”张传真认为结构内涵应当包含知识、意识、能力、伦理四个层面。杨帆将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结构要素分为数字阅读意识、数字阅读知识、数字阅读能力、数字阅读方法与策略、数字阅读道德五个维度。可见,国内不同学者对数字阅读素养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界定,从王健[4]界定的三个维度到张传真[5]界定的四个层面,再到杨帆[6]界定的五个维度。王佑镁等[7]认为,从数字阅读初始阶段的“ 阅读意识 ”,到数字阅读行为阶段的“ 阅读能力、知识、方法 ”,再到数字阅读情感态度的“道德、伦理 ”,涉及了数字阅读素养中各层要素的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 目前国内对数字阅读素养这一概念的界定并没有统一标准,国内学者更多侧重于对概念本身进行定义;对于数字阅读素养的内涵界定,众多学者界定的维度数量不同,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维度:数字阅读意识、数字阅读知识、数字阅读能力、数字阅读道德。为了便于测量评估、研究主题,本研究将数字阅读素养定义为:数字阅读工具的利用,对数字信息的获取、甄别、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2 研究现状
数字阅读素养研究可以简要概括为测评体系、中介作用、提升策略三个方面,其中对于数字阅读素养的概念及内涵界定,众多学者界定不同,故不在此列。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数字阅读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可囊括于提升策略这一类别当中,提出因素—提出策略,故可作此三方面分类。
2.1 测评体系
王佑镁等[8]提出:“综合使用抽样调查、评价研究、层级分析法(AHP)、BP 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探究中小学生数字阅读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开发中小学数字阅读素养量表和评测系统进行评测,实现了 BP 神经网络应用于数字阅读素养评测过程,并通过 MATLAB 软件对设计好的 BP 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评价结果。”其又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字阅读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一文中提出:“基于综合评价方法与原则,从概念界定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将数字阅读素养概括为以数字阅读意识、数字阅读知识、数字阅读能力、数字阅读道德为构成要素的中小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测评体系框架。”[9]
2.2 中介作用
基于控制—理论框架,王美姝等对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中介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氛围可以通过激发学习者的掌握目标定向及阅读愉悦情绪的发展,间接促进学习者的数字阅读素养的发展,且学习者的掌握目标定向对阅读愉悦情绪有显著的正向作用[10]。
张娜等[11]从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与青少年数字阅读素养的关系出发,发现了阅读兴趣的中介作用与父母情感支持的调节作用。而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status,简称 ESCS)是指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父母最高职业地位和家庭拥有物。
2.3 提升策略
邓李君等[12]提出了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提升策略。陈纯槿[13]对社交媒体如何影响青少年的数字阅读素养进行了研究,运用多层中介模型以及从元认知、情感和行为视角探查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数字阅读素养的影响。除此之外,李香勇等[14]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提升策略。
综上所述,青少年、儿童等相关的数字阅读素养研究较多,且多数以中小学生为数据样本,大学生年龄基本为 17—18 周岁,同为青少年年龄范围之内。不难发现,对于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定向研究相对较少,而基于里层次的影响因素更少。故本研究针对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这一影响因素的细化分支,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具有微观层次上的意义。
3 问卷调查介绍
3.1 问卷结构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影响进行样本采集并加以分析。问卷概述如下:
(1)为了进一步筛选目标群体,以防发放问卷时无关群体填写造成研究结果偏差,本次问卷第1题“您是否为在校大学生”设置为跳转逻辑,即第1题选否会直接跳转结束。
(2)本次调查除研究目标群体限制外,研究主题为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故第 6 题“您平时是否会进行数字阅读?”同为跳转逻辑,选否会直接跳转结束。
(3)11—12 题基于第 10 题“您认为父母的教育程度是否会影响您的数字阅读素养?”选择“是”,故第 10 题同样设置跳转逻辑,选否会直接跳转至 13 题,统计认为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没有影响的群体希望以何种方式提升数字阅读素养。
3.2 研究结果分析
3.2.1 前期筛选
本次问卷通过线上形式进行发放,回收问卷 89 份,由上文中提到的第 1 题及第 6 题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得到有效问卷 60 份。
回收的 89 份问卷中通过第一轮筛选共有 71 人,不难发现,大学生年龄较多处于 21—25 岁,有 60 人,而 15—20 岁有9人, 26—30 岁有2人,笔者根据问卷星数据统计表绘制出表1。
第一轮筛选中,71 人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多集中在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中专/技校,其中占比最高为初中。
3.2.2 有效样本分析
通过第6题“您平时是否会进行数字阅读?”对样本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得到有效样本 60 人。
有效样本数据中,大多数大学生每天会进行 0—2 小时的数字阅读,对其数字阅读能力的测评详见第8题,即“您如何评价您在数字阅读时的能力?”,且该题项下设5小题,每小题采用统一评价标准,即“特别差”“差”“一般”“好”“特别好”,具体情况如下。
问题一:搜寻所需要的信息,不同选项选择人数分别为:1人、1人、20人、26人、12人。
问题二:甄别所搜寻到的信息,不同选项选择人数分别为:1人、2人、28人、20人、9人。
问题三:分析数字内容,不同选择人数分别为:1人、6人、27人、19人、7人。
问题四:能够利用信息,不同选项选择人数分别为:1人、2人、26人、21人、10 人。
问题五:使用数字工具(电子设备),不同选项选择人数分别为:1人、2人、18人、24人、15人。
由此不难发现,以上五个问题的人数占比大多集中于“一般”“好”两个选项之中,且占比较高。
第 9题“您父母是否会鼓励您使用数字工具进行阅读”、第 10 题“您认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是否会影响您的数字阅读素养”中,60 人有效样本中有 47 人认为父母会鼓励其使用数字阅读工具,13 人认为不会鼓励;60 人有效样本中有 38 人认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其数字阅读素养, 占比较高,剩余 22 人认为不会影响,也因此而跳转至13 题。
认为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自身数字阅读素养的人中,于 11 题“您认为父母的教育程度(学历)对您数字阅读素养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中,仅有 4 人认为这种影响是负向的;于 12 题“您认为父母教育程度对您数字阅读素养影响的原因体现在哪些方面?”所设置的多个选项中排名前三的选项及其占比分别为:家庭的学习氛围(92.11%),父母的阅读习惯、父母对教育的态度(63.16%),父母提供的资源工具(电子设备)(50.00%),其中“家庭的学习氛围 ”占比最高,笔者根据问卷星数据统计表绘制成表2。
有效样本 60 人中,22 人跳转至 13 题,即“您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数字阅读素养?”; 38 人顺序答题至 13题。综合来看,多数学生更希望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数字阅读素养。
3.3 问卷总结
综合以上问卷分析,可以看出,就数字阅读能力而言,本次问卷中基于有效样本可以发现 50%以上的学生认为其数字阅读能力处于“一般”至“好”的水平,且 60 人有效样本中 50%以上的学生即 38 人认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数字阅读素养有影响,再进一步细化,认为有影响的学生中很大比例的人认为这种影响是正向的。60 人有效样本中大多数人更希望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数字阅读素养。
4 研究不足与结论
4.1 研究不足
4.1.1 样本数量
本次研究过程中,从发放问卷至回收问卷,所获得样本数量不足,且调查周期较短,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北部地区,代表性不足,还须进一步延长调查周期,进一步细致化研究。
4.1.2 问卷设置
问卷问题的设置不够细致,所回顾文献不够全面,若于此方面加强问题的设置,使其逻辑性更为缜密,会使研究结果更加精确。
4.2 研究结论
基于对本次研究所发放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群体的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其认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的数字阅读素养是有影响的,并且大部分人认为这种影响是正向的。这种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家庭氛围中,因此本研究将家庭氛围界定为一种里层次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这样一种影响框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的氛围—大学生的数字阅读素养。
总而言之,结合问卷中第12题及第13题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更希望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数字阅读素养,但家庭学习氛围的支持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认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会间接影响家庭的学习氛围,而家庭学习氛围作为一种里层次的中介导向因素,则会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数字阅读素养。
5 提升策略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这一影响框架提出以下提升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策略。
5.1 父母—大学生的单向式营造数字阅读氛围
高校的大部分大学生已然具备初步的三观,且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若要通过后天继续提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父母可以在家庭中通过行为来营造氛围,并在刚需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硬件支持;大学生可以通过提升深度阅读时间,逐步培养数字阅读习惯、能力等。父母和大学生双方协同统一发展,营造家庭学习氛围。
5.2 大学生—父母的单向式促进数字阅读手段的应用
大学生可单向地教授其父母相关数字技术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也会因此而发现关于数字技术及其相关应用的利弊,而这一过程也可促进双方交流,从而增加彼此话题量,进而在深层次上营造家庭学习氛围,提升大学生的数字阅读素养。
5.3 多向式后天培养数字阅读习惯
对于大学生而言,利用现代数字工具进行阅读较为方便,培养这一方面的习惯可通过客观因素加以促成,高校、地方图书馆等组织可以不定期举办与数字阅读相关的知识竞赛、实操比赛等活动,从而刺激大学生的数字阅读行为,丰富其精神,进而提升其数字阅读素养。在此基础之上, 大学生又可向其父母从面对面及线上等形式碎片化传输相关内容逐步过渡到饱和式传输,从而使其父母也认识到其中利弊,逐步培养父母的数字阅读习惯,进而形成二者的相互促成。
6 结束语
本研究主要探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家庭学习氛围为二者影响关系的中介变量,因此提出新的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影响思路。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影响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并引起社会的重视,为日后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健,张立荣.新媒介时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6):73-77.
[2] 钟坚安,陆浩东.浅论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提升中元认知的作用及其能力的培养[J].图书馆界,2022(4):16-24.
[3] 刘畅,费晗璐.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儿童数字阅读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成因与行动路径研究: 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J].出版科学,2023,31(6):66-75.
[4] 王健, 陈琳.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中小学电教,2011(6):23-27.
[5] 张传真.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8.
[6] 杨帆.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评价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7.
[7] 王佑镁,南希烜,尹以晴,等.数字阅读素养的内涵模型与结构要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5):63-71,81.
[8] 王佑镁,李宁宇,尹以晴,等.从再现到预测: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中小学生数字阅读素养评测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8):68-76.
[9] 王佑镁,李宁宇,南希烜,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字阅读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建构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2(4):23-31.
[10]王美姝,胡洁.控制—价值理论视阈下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中介研究[J].情报科学,2023,41(8):168-174.
[11]张娜,宋晓娟,王玥.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与青少年数字阅读素养的关系:阅读兴趣的中介作用和父母情感支持的调节作用[J].应用心理学,2022,28(6):507-515.
[12]邓李君,杨文建.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3(7):67-73.
[13]陈纯槿.社交媒体如何影响青少年数字阅读素养[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12):59-67.
[14]李香勇,王艳.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现状研究:基于四省五校的调查[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2,27(2):22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