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并使这些优良品质向下生根、向上生长。在教育强国的大道上,教师要勇毅前行,争做政治坚定、情怀深厚的信仰之师,思维创新、视野广阔的有识之师,严于律己、人格正直的品行之师,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以课堂之强,夯实教师之强
能否上好一节课,是衡量教师专业度的重要标尺。教师可根据不同种类的课堂,进行资源整合与利用,用最适宜幼儿的方式开展教学。
在开展班级活动时,教师可推进富有趣味性的“小课堂”,使课堂“活”起来,与幼儿进行心灵沟通。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家园共育的理念,发掘家长资源,开展社会“大课堂”,多方面地进行纵向联合,最大限度地给幼儿创造学习机会,丰富课程内容。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网络“云课堂”,将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以教师之强,夯实思政之强
学前教育是学龄前儿童接受的系统化、全面化的教育。教师应从思政课程出发,在幼儿心中播撒美好的种子。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加强学习,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思政课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其次,幼儿园和小学之间也要做好思政课的完美衔接。幼儿园和小学重在启蒙,在制订相关教学计划时,教师要注重协调内外各种教育力量,遵循螺旋上升的规律。
此外,教师还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从一日生活出发,在活动中的每个过渡环节进行渗透。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注重发挥幼儿活动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思政之强,夯实教育之强
教师肩负着家庭的希望,必须时刻保持与家庭的高度配合,把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作为追求,培养感恩、明理、知足、上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对于3—6岁的学龄儿童,学前教育阶段正是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和习得知识的最佳时期。教师应及时向幼儿传递正确、积极、向上的思政理念,为幼儿以后的生活与学习奠定基础。
针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开展思政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在园的时间,积极采取各种有效举措,在进行一日活动时,可结合身边的小事,与幼儿探讨大道理。比如,取餐时要排队,让一切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
思政课的本质是给幼儿讲述一些事实和道理。对于学龄前儿童,教师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做到既通俗化又避免庸俗化。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生搬硬套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可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用幼儿听得懂的话和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开展教学,帮助幼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多向幼儿传递红色文化,深入浅出地教育幼儿,引导他们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早立志、立大志。
此外,教师还可给幼儿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幼儿的志气、骨气与底气,帮助他们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幼儿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