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赛雄
1998年,任正非在《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的讲话中说道:“有管理进步的愿望,而没有良好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必定效率低下,难免死亡。”这句话放在现在的华为依然适用。虽然现在的华为已经比1998年不知强大了多少倍,但伴随着企业同时增大的,还有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压力和阻力。如何在这些不确定因素中找到最佳经营之道,既是华为一直在探索的,也是其他很多企业一直在探索的。
在一个企业中,企业管理始终是为经营或者企业目标服务的。经营能力是指要选择正确的事情来做,而管理能力则是指把事情做正确。但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往往本末倒置,时刻揪住一些管理问题不放,结果忽略了经营问题,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倒闭。这也提醒我们,管理水平是不能超越经营水平的。过分关注细节问题,反而解决不了关键问题。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绝不是好现象。只有具备了清晰的管理观,才能具有清晰的管理行为,也才会有合适的管理标准。
企业经营宛如滚滚江水,在奔腾入海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泥沙俱下,有问题很正常。只要在正確目标的牵引下滚滚向前,过程中的问题都将不再成为问题。但我们会看到,现实中一些管理者好像天生有“洁癖”,整天拿着显微镜找问题,舍本逐末。其实企业有很多问题是过程性和阶段性的,无须解决却非要解决,就是在做无效功。
企业能消灭所有问题吗?物理学告诉我们,孤立系统的熵值永远是增加的。也就是说,企业的问题永远解决不完。管理者千万不能有除“恶”务尽的思想,因为这本身会因无谓地消耗了企业的能量,而成为真正的恶。管理者一旦养成盯着问题不放的习惯,就有可能在管理上染上近视的毛病,陶醉于局部最优,而罔顾全局。
比如有一家连锁经营企业,其加盟商为了抢占商机,擅自增开了一个加盟店。被发现后,这家连锁经营企业以加盟商事先未经审批为由,责令其关停增开的加盟店并给予处罚。这显然是管理思维在作祟。加盟商有商业敏感性是好事,企业应该给予鼓励;况且加盟商并没有造成其他负面影响,过分打击反而伤害其积极性。此时企业要做的,应该是及时为加盟商提供辅导和支持。
事实上,企业经营的关键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提出正确的问题,把资源分配给机会而不是问题,不断为企业输入负熵,以抵消内部熵增。因此,管理者必须用经营思维来决定管理思维,让经营思维所起的作用大于管理思维。因为经营才是目的,管理只是手段,管理要为经营服务。
一旦经营和管理本末倒置,就会越做越烦琐,越管越没有效益,这就是很多企业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并不是说管理者从此就不需要关注问题,而是说所有问题必须能够促进经营,这才称得上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让经营与管理保持平衡,企业领导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他的所思所想所行,直接关乎企业的文化氛围,他的格局也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上限。
华为的成功,就离不开任正非在初建华为时所制定的员工持股制度。后来任正非说:“我创建公司时制定的这个制度,就是通过利益分配团结员工。那时我并不懂期权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这方面很发达,有很多种形式的激励制度。我只是凭着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应该与员工一起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创立之初,我跟我父亲商量过这种做法,结果他大力支持。这其实是无意中栽的花,没想到今天竟开得这么鲜艳,成就了华为的大事业。”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资产的竞争,人不是靠“管”才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而应该靠“经营”。
(摘自“华夏基石e洞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