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保障

2024-01-23 07:47:49孙式静
山东人大工作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法职业院校实训

孙式静

2022 年4 月20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5 月1 日正式实施。这是该法自1996 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实践成果转化为法律规范,为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了法治基础。该法的贯彻实施对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笔者认为,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困难和问题,对此,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植根法治沃土 职业教育“热起来”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以来,各地区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法律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在职业教育法学习宣传中,注重与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相结合,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相结合,深刻领悟修法精神,准确把握修法内容。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技工院校和用人单位全面学习了解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的一系列制度举措,推动就业导向、多元办学、产教融合等落实落地。各类媒介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了重视职业教育、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为职业教育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 突破发展困境

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发展后劲不足、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宣传力度不够,影响社会重视程度。一是关于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总体不高,多数学生和家长不愿主动选择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在层次上低于普通教育。二是就业不够理想,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落户、就业、职称评审等方面会存在不受重视的现象。

办学规模不够大,影响整体竞争力。一是在校生总量不大,职普比例较低。二是职业学校办学实力不够强,吸引力较弱。三是职业培训统筹力度不够,各地培训政策不统一,培训资金来源渠道多样,补贴标准和管理方式各有不同,造成培训资金重复使用,效率不高。

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影响发展后劲。一是专业设置与现代产业发展关联度不够高。受教学成本和师资不足的影响,大多数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以社会服务类专业为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关联度不够密切。二是专业设置不足。由于“双师型”教师数量少,学校专业设置缺乏科学调整和布局,能够直接服务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经略海洋、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专业较少,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也较少。三是实训基地设施落后,部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够强,无法很好适应企业所需。

引进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影响师资力量。一是教师编制不足,在编教师少。二是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现行师资管理模式与职校专业设置需求不匹配。当前职业学校的教师选聘仍参照普通高中有关机制,与职业教育专业化、技能型的教学需求存在脱节。

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而培育大国工匠,离不开丰沃的土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深化认识,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介,加大对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典型事例,推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择业观,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施策,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硬招实招,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各级各部门要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契机,切实担负起所承担的职责,共同配合、同向发力,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落实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职称评聘、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的相关法律规定,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院校办学针对性。一是紧贴市场和企业需求办学。建立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大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审核和指导。特别是聚焦重点工作,优化专业设置,为全省产业升级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广“订单式”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率。出台校企合作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形成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德育课程与技能课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三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探索搭建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职业教育相关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岗位培训、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工作,最大程度实现育人信息互通、育人资源共享,实现各教育主体间的彼此联结、互促共进。

拓宽投入渠道,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一是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重。二是吸引企业参与共建实训基地,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带动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建一批实训基地。三是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提升实训基地管理水平,为社会公众、职业院校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一是充实师资队伍。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大力支持职业学校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对于特殊专业和急需紧缺的教师,可适当放宽年龄、专业、学历门槛。二是建立双向交流机制。鼓励职业学校通过推行“名师工程”“大师工作室”等方式,引进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到校任教,支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鼓励学校通过共享技能型教师,降低聘请成本,缓解“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三是完善多层次培训机制。充分运用现代师资培训网络,加强对教师专业技术的培训力度,着力建设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教育法职业院校实训
思考
中国火炬(2024年4期)2024-05-18 06:50:49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职业教育法》重要问题修订意见的调查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