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宇 刘娇娇 吴迪
摘 要: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以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素质为目标,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高等院校转型发展中应重视该教育模式的实施,优化调整专业课程,加强德育教育,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能够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传授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促进学生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育人能力、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但目前部分高等院校教師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素质教育效果。基于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探讨高校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教师;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3-0110-03
高等院校教师主要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联系学生实际,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向学生传递知识,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整个教育过程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明确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做好教学组织工作,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解决以往教学目标不明确、模式单一等问题,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高等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把关定向是高校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工作,主要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思路,把好教学关,基于专业特点充分贯彻落实现代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方向正确合理,坚定人才培养方向,使培养出的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在此期间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
(二)教授专业知识技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等院校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实际工作中,通过教学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他们深入了解和认识学科内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快速、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持续研究和学习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掌握与该学科知识有关的内容,明确新观点,传递新技术和新知识,使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教师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自觉学习专业知识,而教师借助多样教学工具与设备,运用新型教学技术手段,灵活开展知识教学,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适宜引导,帮助学生快速解决学习难题。社会持续发展对学生的能力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应具备敏捷思维和一定创新创造能力,才能合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教师教学中将科研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养成较高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在学习中勇于创新,并能够有效应对和处理各类问题,助力行业发展。
(四)让学生向着既定目标发展
高等院校教师会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改革需要对教学内容、流程进行科学设置,按照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使学生可以沿着正确路线发展,找到自身发展方向。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要能够立足实际,通过组织教育、科学引导、控制促进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内化,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快速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让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发展[2]。
二、高等院校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不合理,缺乏针对性
许多高等院校虽然提高了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但事实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教师教学中没有充分联系实际合理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对于素质教育和自身的主导作用认知模糊,认为素质教育只是单纯地传递和讲解知识内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后素质能力就可以得到提升。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素质教育要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协调好课堂知识传递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关系,或者将重点放在特长培养方面,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从而阻碍了学生今后发展。由于教师认识上的不足会直接导致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保障素质教育和专业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有些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解教材内容,不注重知识内容拓展,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及时更新与完善,影响现代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运用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和分析各类问题,所用教学方法不合理。同时,运用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方式方法不灵活,沿用传统教学手段,不注重现代教学方法的合理引进与融入,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整体来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情况也是教师业务素质的表现,若素质能力和业务水平不达标则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应具备的素质
(一)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良好的理论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与前提,由于素质教育对高等院校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理论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能够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比如采用提问式的方法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内容,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们掌握更多知识,提高能力素养[3]。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尽快适应新时期教学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性,需要教师不断强化这方面能力。
(二)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知识教学主要是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内容的有效传递,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更多新知识和新技能,深入、全面掌握教材知识并有效传递给学生,这对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有着积极影响。高等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多学科知识内容相结合,根据教学需求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优化和调整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量,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运用灵活的手段方法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中所用的方式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师也要联系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选择适宜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同时也要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持续创新,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向学生传递多种新知识与新技能,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推动他们今后创新发展。
(四)保证行为动作的规范性
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并在实际授课阶段规范自身,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通过言语、行为去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教师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教师应保证行为动作的规范性,自觉约束自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若教师的言语和行为不规范,学生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不利于素质教育顺利开展。因此,要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规范教学过程,注意言行举止,从多方面去引导和教育学生。
四、素质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
(一)教师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想充分体现教师在高校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则应在教学中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工作有效落实,让实践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教师教学主要面向的对象就是学生,通过知识传递培养所需人才,但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会受到学生的影响,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方法、内容进行相应调整,所以教与学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需要调整好二者的关系,不能存在一方强、一方弱的问题,否则会影响教学质量,无法发挥教学系统的功能作用[4]。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高等院校教学中教师是传递知识技能的一方,而学生是受教育的一方,但学生也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因为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主观意识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学生可以主动选择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还可以将知识内化,提高自身能力,或者增强自身创新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内在动力的充分调动,对学生进行正向启迪和引导,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探索,找寻问题的答案。
(三)优化和调整师生关系
从高等院校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师生关系的建立主要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权威型是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所教思路思考问题;民主型是将教师和学生放在相对平等的位置,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放任型是放任学生,让学生自由学习,教师不进行约束和引导。这三种师生关系中民主型关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而且还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信任关系,促进情感传递和知识交流,这是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
(四)更新教学内容,传递有效知识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也会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关系到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教材是高校教学中的基础要素,保证教材知识完善、内容新颖充实,才能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以应在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更新和优化教材内容,拓展课堂讲授的知识内容,可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结构。同时,要想保证教学知识的有效性,还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保障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学习后可以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能够熟练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五)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则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状态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满足高校教育改革的先进方式方法。同时也要根据教学成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改进与调整,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多方面知识的有效传递,保证教学内容合理[5]。教师也要立足实际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设计,注重统筹规划和系统化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适当的时机提示和指导学生,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同时也要落实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多重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高涨热情。
(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要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在传递理论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可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掌握“学法”,知道如何去学、怎样去学,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统一教法和学法,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快速掌握学法。教师应采用引导、启发和激励等方式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分析与实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五、结束语
大学生素质教育属于一项系统化、长期性工作,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和运用多种资源,从多方面开展相关教育工作,而高校教师在这项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教师应明确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在教学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有效融入,使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可以满足大学生自我教育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充实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和贴近当前学生的思想与生活,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曾艳.职业教育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思考[J].中外交流,2021,28(2):909.
[2] 陈佑清.学习中心教学:如何理解教学关系及教师主导作用[J].湖北教育,2022(35):34-36.
[3] 程健康,郭东敏.教師在“大思政课”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素质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23,33(3):102-105.
[4] 高玉洁.关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主导作用的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2(1).
[5] 陈茂林.浅说教师的主导作用[J].山西教育:管理版,2023(5).
[责任编辑 文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