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梓希
摘 要:卫生总费用核算是一项与卫生筹资政策密切相连的基础性研究,同时它也是评价一个地方卫生经费使用情况的强有力手段之一。基于河南省2012-2019年间的相关数据,利用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深入分析河南省卫生总费用核算管理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的改进建议,旨在为河南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卫生总费用;公共财政;核算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3-0083-03
一、研究背景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推进医疗保健业务的进步不仅与公众的身心健康有关,也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生活水平,对现有的医疗保健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以推动其更加完善和健康发展,以满足公众对医疗保健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生活水平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医药保健行业也在不断进步,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逐步扩大,疾病防治方面逐步升级。然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仍未达到满足全体人民健康需求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群众对于医药费用迅速增长、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反映依然强烈,这主要集中体现在老百姓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的抱怨。因此,本文将依据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财政理论,探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减轻居民所承担的基本医疗卫生费用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基础医疗服务被分类为具有公共属性的物品,该理论确定了公共资金筹集中政府的责任。它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支出的费用,包括预防保健、卫生監督、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这些卫生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有效供给,需要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来提供。在公共产品理论下,政府需要承担卫生服务的供给责任,确保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卫生服务,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河南省2012—2019年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呈下降趋势,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比重逐渐上升,这一现状体现了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政府需要通过税收等财政手段筹集资金,用于卫生服务的提供。
(二)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理论下的卫生总费用,是指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手段为卫生领域提供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目前亟须公共财政的支持来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居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在公共财政理论下,政府需要承担卫生领域的公共支出责任,通过财政拨款、税收等手段筹集资金,确保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和质量。同时,公共财政也需要对卫生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和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河南省卫生总费用现状
(一)总体水平及变化趋势情况
以往研究数据显示,2012—2019年期间,河南省的卫生总费用增长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而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这反映了河南省卫生费用的来源和结构发生了变化,政府与社会卫生支出逐渐成为卫生费用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变化可能与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有关。
另外,由下页表1可以看出,2012—2019年期间,河南省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5.24%增长至2019年的6.56%,表明河南省卫生总费用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所占比率稳中有升,整体趋于稳定。在卫生总费用构成中,政府和社会卫生
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略有提高,分别从1.69%、1.32%增至1.86%和2.6%。个人卫生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从2.23%下降到2.11%。从整体上看,河南省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不断上涨,从5.24%增长至6.56%。
(二)筹资结构情况
河南省的卫生总费用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它是指由政府财力作保证、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非税性收入等、属于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体现了政府各个部门对于卫生工作重视与投入的支出。2012—2019年,它的开支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步增加。
而社会各界对卫生服务的贡献程度可以通过社会卫生支出来衡量。我国社会卫生支出主要是政府财政补助部分和个人医疗救助部分。在2012—2019年期间,卫生总费用中这一部分的支出所占比例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同时,为了衡量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费用的负担程度,本文采用了居民现金个人卫生支出作为衡量指标。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增加,河南省卫生总费用中居民现金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这意味着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个人在卫生服务费用中的负担程度逐渐加重。
由表2可以看出,在全省卫生总费用的筹资结构和支出结构中,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则呈下降趋势。另外,从河南省2012—2019年卫生总费用的变化来看,总费用呈现整体上涨的趋势:社会卫生支出出现大幅度增长,在卫生总开支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从25.16%增长至39.61%。除此之外,政府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也在逐渐上涨,但所占比重却逐渐下降。
(三)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情况
通常情况下,我们评价一国或一地区卫生发展与社会经济增长协同性时会以卫生总支出占该国GDP之比作为基准。由表1可以看出,2012—2019年间,该省卫生总支出占GDP之比由5.24%上升至6.56%,总体呈现上扬态势。
但在此过程中,卫生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出现了波动,这反映了财政支出增长与卫生费用总量增长之间的不平衡。这种失衡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例如政府财政政策的调整、卫生政策的变化、经济形势的波动等。为了保持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政府需要加强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卫生费用的使用效益,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卫生费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卫生费用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
(四)卫生总费用流向情况
参照2012年的数据,可以看到河南省一半以上的卫生资金流向了医疗机构。以公共财政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图1分析可发现,当前政府财政资金不足时河南省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有效性不强:卫生资源过多地流向了医院,造成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不到位。
自2012年以来,尽管河南省的医疗总开销不断攀升,但由于公共财政投入的限制,医疗资源的配置和效用却并非理想,导致在各级医疗单位的医疗费用分配上形成了“倒三角”的现象,大型医院的开销过重,反观乡镇和社区的医疗机构,其数量和占比却相对较小,进一步加剧了“看病贵”的问题。因此,公共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卫生费用的合理控制、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图1 河南省卫生总费用流向及构成
四、建议
(一)制定政府财政投入政策
毋庸置疑,卫生健康事业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在于其公益性和福利性,這是政府资助和社会筹资共同塑造的一种社会福利特征。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是政府资助政策的两个主要领域,为了更好地满足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政府可以采取增加投资和实施规范化的财政转移付款制度等措施,以确定资金规模、构成和支付方式。目前,在河南省的卫生支出中,个人所需承担的费用仍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而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的资助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二)完善医疗保险筹资制度
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并减少疾病的风险,医疗费用的管理就会显得更加有效。以河南省为例,推动和完善医保改革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应对风险的策略。这不仅能分散疾病风险,也能共同分担社会和个人的疾病风险,缓解经济压力。因此,我们可以开展试点工作,整合工人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管理与资源,积极完善医保政策和制度,争取尽快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保保障范围,使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医保定点机构,获取相关政策支持,形成全面保障,同时引导城市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
(三)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在河南省基层医疗健康保障机制设立后,需要优先将卫生保健资源配置给基层社区和县乡,并确保基层卫生服务系统持续加强。首先,确保县乡卫生院按照标准制度进行建设,并持续提升农村及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的医疗服务技能,实行包括医学生免费定向培训和全科医生特聘计划在内的一系列积极措施,以丰富基层医疗人力资源。其次,关注大型医院的全面管理,主要约束随意扩大医院规模以及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等行为,规范医疗服务。最后,设立操作性的双向就医制度。当条件允许时,逐步实施全科医生首诊制度,进一步提升全科医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薛浩,田召召,张晓星,等.河南省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9,32(12):48-52.
[2] 王仲阳,刘强,田粮祯,等.“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2):46-49.
[3] 阎佳星.河南省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6.
[4] 罗圣明.郑州市医疗卫生机构费用结构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6.
[5] 黄菀芮,刘璐.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河南省卫生总费用预测研究[J].运筹与模糊学,2022,12(3).
[6] Wang Zhongyang,王仲阳,Liu Qiang,等.“十一五”河南省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与分析[C]//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10.
[7] 孙琪.河南省卫生总费用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J].运筹与模糊学,2022,12(2):478-486.
[责任编辑 白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