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娜娜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00)
“新中式”这个词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被重视起来,开始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中诞生的,最早是被使用在建筑、室内装饰领域,因其在时尚新颖的外观中凝练了内敛、含蓄的中国古典情韵而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在服装行业,“新中式”可以理解为创新的中式服装风格。因为时代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场所与生活习惯都在改变,传统的中式服装不太能满足现代人的着装需要,然中式元素与中式风格是岁月淘洗过后留下的珍宝,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有极高的价值,理应且必须得到更好的传承。
校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穿在身上的文化,承载着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和教育。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自豪和信任,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提升,让同学们接触文化并欣赏文化才能真正使他们由内而外的自信与自豪,因此“穿在身上的文化”——校服,便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文化自信的切入点。设计好的“新中式”校服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学校的特色和理念,展现国家和民族的风采,能够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鉴于中小学生群体过于庞大,并且中学是学生们学习、树立正确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将目标群体范围缩小在中学生之间。
新中式风格源于20世纪末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时期,是一种将传统艺术和现代生活结合的风格,结合了中式传统与现代时尚,既传承了中式传统元素,又融合了现代简约时尚的生活理念;既保留了中式造型线条,又融合了现代中国之路发展理念[1]。考虑到校服这一品类的特殊性,将能使用到校服设计中的中式元素分为以下六类,分别是中式色彩、中式图案、中式款式、传统面料、非遗手工艺、少数民族元素。
将中式色彩划分为高对比度的撞色搭配、邻近色搭配、同色系搭配、大面积白色或浅色、大面积黑色或深色;将中式图案使用划分为几何形图案、具象图案、抽象图案、具象与抽象的组合图案、极简风格图案、复杂图案、小面积图案、大面积图案与无图案;将常用的中式款式结构元素划分为立领、对襟、斜襟、盘扣、传统裙装(马面裙、百迭裙等)、中山装、传统旗袍;将传统面料划分为棉、麻、丝绸、羊毛。
将中式元素的使用程度划分为只在细节处使用和大量使用;将中式元素的使用方法划分为不创新直接使用、保留大部分元素本身的特色,只小幅度创新使用、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大幅度创新融合使用。
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调研受访群体对新中式校服与文化自信之间的看法、受访者是否愿意穿着新中式校服。
第二部分调研受访者对新中式校服设计元素的观点、包括更倾向的中式设计元素、更倾向的中式色彩类型、更倾向的中式图案类型及使用面积、更倾向的中式服装结构、更倾向的传统面料以及对使用非遗手工艺以及少数民族元素的观点。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网络调研,调研群体主要为在校的中学生以及经历过中学阶段的其他人士。
问卷共发放157份,全部收回并且无缺失项,回收后以问卷完成时间作为衡量问卷是否有效的标准,规定作答时间三十秒及以下的为无效问卷,作答时间三十秒以上的为有效问卷。经过数据筛查,所回收的157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据统计分析得知,答卷填写中的男女比例为49.04%与50.96%。其中正处于中学阶段的有76.32%,经历过中学阶段的其他人士占比23.57%。
在“学校是否强制穿校服”这一问题中,81.53%的问卷填写者表示学校会强制穿着校服,18.47%的问卷填写者给出了否定答案。
在“校服满意度问题”中,持有“一般”看法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0.13%,“很不满意”与“不满意”观点共占比25.48%,“满意”与“很满意”共占比34.39%。
被问及“新中式校服是否能增加文化自信”“如果强制穿着校服,是否愿意穿着新中式校服”这两个问题时,明确认同新中式校服能增强文化自信程度的被调研者占总人数的64.33%,仅有不到10%的人给出否定答案;表示愿意穿着新中式校服的被调研者占比63.7%,处于中立位的占比27.39%。
将所回收的有效数据导入SPSS PRO数据分析软件中进行信度分析处理,得出问卷数据总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1,Cronbach's α系数值主要是用来评判评价收集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Cronbach's α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信度不错。问卷总体的标准化Cronbach's α系数为0.918(>0.700),表明问卷结果的信度较高。
将除基础信息题外的有效数据导入SPSS PRO数据分析软件中进行效度分析处理[2],结果显示KMO值为0.802,在Bartlett球形度检验中,显著性P值小于0.05,通过Bartlett检验,证明数据有良好的结果,适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3]。
使用SPSSAU软件与优序图法,对被调研者所选择中式色彩、中式图案、中式款式、传统面料、非遗手工艺(剪纸、扎染、绒花、刺绣等)、少数民族元素这几项设计元素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权重分布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优序图法设计元素重要性权重计算结果
分析表1、可知,在新中式中学校服设计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面料、色彩、图案。
使用优序图法计算被调研者认为上述元素在新中式中学校服设计中的合适程度,得到表2。分析表2可知,中国传统图案、中国传统款式结构、中国传统色彩是最合适的三个要素。相较于重要性排序,面料的权重降低了很多,可能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也较多,被调研者可能是考虑到穿着效果、购买成本及使用成本等[4],具体原因则需要进一步探究。
表2 优序图法设计元素合适程度权重计算结果
对传统色彩、传统图案、传统款式结构、传统面料的使用方法或种类进行进一步探讨,得到表3、表4、表5、表6。
表3 优序图法色彩使用与搭配权重计算结果
表4 优序图法图案使用权重计算结果
表5 优序图法传统款式、结构权重计算结果
表6 优序图法面料使用权重计算结果
从色彩搭配与使用权重排序上看,支持度最高的是同色系搭配,支持度最低的是大面积黑色或深色。被调研者对邻近色搭配和大面积白色或浅色的反应都是很不错的。
从图案使用权重排序上看,绝大多数的人是希望校服上装饰有图案的,图案类型中,具象、抽象的组合图案最被认可,极简图案比复杂图案更受欢迎,小面积图案(领、袖等局部)的认可度比大面积图案高很多。
从传统款式、结构权重排序上看,传统裙装(马面裙、百迭裙等)、中山装、立领、斜襟元素的权重占比较高,是非常好的新中式校服设计切入点。
从面料使用权重排序上看,棉与丝绸的权重占比最高,可以考虑在设计时尽可能地使用。
对中式元素的用量、创新程度使用优序图法进行权重分析,得到表7、表8。从权重值排序上看,只在细节处使用中式元素与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大幅度创新融合权重值高,更加符合受众群体的需求。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点。
表7 优序图法中式元素的用量权重计算结果
表8 优序图法中式元素创新程度权重计算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的被调研者认为新中式校服有助于培养文化自信,服装是穿在身上的文化,孩子们需要从服装中汲取文化的养分以助于其文化自信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新中式校服非常适合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新中式中学校服设计过程中,对于中式元素的使用,不论是元素种类还是使用方法与创新程度,都最好从受众的喜好出发,不能背离本心脱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校服的满意度。除此之外,想要表达好文化,就一定要先理解文化,理解形式背后的精神内核,加以转化与创新,让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