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雪,徐淑波,杨孟云,汪曦
(1.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2.南昌市服装数字化系统设计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201)
鞋靴最早是为了避免足部受到侵害而出现的,随着生产力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鞋靴也逐渐完成了由实用性、舒适性到美观性的过渡。材料不仅决定着外观,还影响着鞋子的舒适度及功能性。因此,多材料融合不仅能够为鞋类设计带来新的美学可能性,还可促进鞋靴舒适度和性能的改善。
鞋靴作为人类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以实用性为主,如保暖御寒、防护各种伤害,方便劳作和起居等,在寒冷地区祖先利用兽皮来抵御风寒,形成了“裹足皮”,如图1所示,在南方的先人们以草茎等制成草鞋来隔热[1],鞋靴雏形在此时期仅使用单一材料所制。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发现单一材料制作成的鞋靴功能受限,便将各种材料综合应用在鞋靴中,如图2所示的清代时期“花盆底”鞋,鞋底以木为主体,塑造状如花盆的造型,起增高作用,外裱一层白布并塑髹白漆,钉缀彩色料石图案与鞋面纹饰相呼应;鞋面以缎面刺绣为主,辅以珠绣形成材料的对比,丰富图案的细节、层次和质感。直到现在,在鞋靴中使用多种材料已然成为惯例。
图1 草鞋
图2 花盆底鞋
从鞋靴的部件构成来看,可分为鞋面、鞋底及装饰配件等,单一的材料无法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所以有鞋面材料、鞋里材料、鞋底材料以及各五金配件的划分[2],针对特定的部件选用特定的材料,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鞋靴性能。
1.2.1 鞋底材料要求
鞋底作为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部件,在人们行走过程中需要承担身体的重量,并且需要有一定的耐磨性,市面上的鞋子种类有很多,对于日常穿着的鞋子需具备最基础的性能,如耐磨性、抓地力、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缓冲性能。
1.2.2 帮面材料要求
鞋帮面是与脚接触最多的部件,对于人脚有一定的包裹性,帮面材料也会根据鞋子的实际用途进行选择,如跑步鞋的帮面材料多选用透气性较好的网眼布材料,雪地靴则会选择具有保暖性的材料等,但总体来说,鞋面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柔软性、防水性等。
1.2.3 鞋类配件要求
在鞋类设计中,配件可分为功能性配件和装饰性配件,功能性配件如鞋带、鞋眼、拉链、针扣等,装饰配件也可在功能性配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如对功能性配件进行设计,此外还包括不具备实际作用的部件,如鞋花、水钻、铆钉等装饰物。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造物活动中的基本物质,人类对于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着社会的形态和人类生活的质量。材料狭义上指用于制作物品、器件、构件或其它产品的基本物质[3]。常见的材料包括皮革材料、纺织材料、木质材料、金属材料、玻璃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材料、橡胶材料、珠宝玉石材料等,目前在鞋靴上常见的材料及其性能如下:
2.1.1 皮革材料
皮革材料是在历史长河中陪伴人类最长久的材料之一,皮革作为鞋靴制作中最传统的材料凭借其手感细腻光滑、柔软舒适、透气透湿透水性能好、耐磨性耐寒性能好、抗张强度大,可塑性强及特殊的革面肌理等优点被人们所喜爱。在鞋子上应用较为广泛,可作为帮面材料、中底、大底、鞋垫、鞋带等部件材料。
2.1.2 纺织材料
纺织材料主要指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且有一定力学性质和厚度制品的材料统称,常见的纺织材料有棉、麻、毛、丝、聚酯纤维等,纺织材料的性能特点主要是透气性好,柔软舒适,轻便,色彩图案丰富并可根据设计需要织造出更为丰富的肌理效果。在鞋子上主要作为帮面材料、鞋带材料、鞋垫等进行应用。
2.1.3 橡胶材料
伴随着橡胶工业的起步与发展,橡胶材料在鞋底上的应用占据绝对优势,橡胶材料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弹性好、耐磨性、防滑性、防水性及良好的减震缓冲性能[4],并且橡胶可根据设计所需制成各种硬度、颜色和纹理的鞋底,橡胶鞋底的设计在近两年的鞋靴流行趋势中被广泛开发。
2.1.4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在鞋靴中的应用虽不如其它材料普遍,但其却在特定的用途和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作为增强鞋靴结构稳定性起支撑作用的鞋跟和勾心;为防止鞋头易磨损变形使用金属材料作为保护套;在专业滑雪靴和溜冰鞋中的冰刀;在时尚鞋靴设计中,金属材料常用作鞋靴辅料设计,如拉链、鞋眼、鞋扣、链条、铆钉、品牌标识件等,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也能为鞋靴增添装饰效果和风格特色[5]。
2.1.5 塑料材料
塑料是20世纪对产品设计和造型影响最大的材料,可回收利用和再生。塑料的优点有很多,如质轻速干、绝缘鞋好、生产工艺简单、材料利用率高、耐磨性能好、透光性好等。塑料材料被用来制作雨鞋和其它防水性能的鞋靴。
2.1.6 其他材料
除上述材料以外,还有一些材料也能作为鞋类设计可考虑的材料,木质材料凭借其特殊的纹理可以增添自然或精致美感;珠宝玉石材料作为装饰材料可在鞋靴显眼位置增添奢华感和视觉吸引力;陶瓷材料和玻璃材料虽不常见,但仍可在设计中进行融合,如将彩色玻璃、小型陶瓷片或者陶瓷珠子作为鞋子的装饰,使鞋子看起来更加具有设计感和风格。
鞋类设计中,多材料融合是实现鞋类功能最大化的关键策略。通过对比和筛选材料,使各种材料在融合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特性以达到提升鞋靴性能的目的,从而制造出既符合实用性又彰显美学价值的鞋靴,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
例如,结合轻质的多功能泡沫(EVA)和加固的橡胶鞋底,可以生产出既方便又具有良好抓地力的运动鞋。在鞋面设计中,采用薄型的网眼布和柔软的内衬材料,如海绵或织物,可以增强鞋子的舒适性和轻便性,更加适合常见的室外活动;在徒步鞋中,结合使用Gore-Tex材料和强韧的合成纤维鞋面,在防水性性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透气性,确保在各种天气条件下脚部的干燥和舒适,鞋底通过将橡胶材料进行凹凸纹理的设计来提高抓地力,适应复杂的野外地面状况。此外采用记忆泡沫鞋垫,以提高长时间行走的舒适性。鞋面和鞋舌部分的高强度纤维网格可增强耐用性及保护性,这种多材料融合的设计方法能在最大程度上考虑鞋靴功能:舒适性、透气性、耐磨性、防水性、轻量化以及特定功能性等。
时尚是流行的产物,传统单一的鞋类设计风格已无法满足人们表达个性自我的需求,尤其在鞋类设计中,鞋靴款式造型的变化需秉持符合人脚型规律的原则不宜过于夸张,所以对于鞋靴材料的重新审视成为了设计的突破点,鞋类设计师开始从多材料融合的角度出发,挖掘材料设计的可行性与创新性,将常见的材料以新的设计手法展现出来,从而突破传统鞋类设计,引领时尚潮流。
以轻便、灵活、全方位的舒适感为设计理念的洞洞鞋成为人们出门必备的时尚单品,如图3所示,以Crocs品牌为代表的洞洞鞋通常使用一种名为CrosliteTM的专利闭孔树脂材料,该材料具有轻质、缓冲和舒适性,抓地力强且不易打滑,并且可根据气候变化,在后跟带和鞋内增加保暖的绒毛设计来给予双脚温暖呵护,保障了鞋子基础的实用功能,同时DIY鞋装饰物的设计使得消费者在穿着过程中能够根据穿衣风格进行自由搭配,从而彰显个性、穿出乐趣。
图3 Crocs暖棉洞洞鞋
皮革材料、金属材料与橡胶材料的碰撞使鞋子呈现新风格,如图4所示,鞋底橡胶发泡材料的夸张造型搭配金属覆盖片的设计突出鞋子亮点,鞋面异形针扣的设计模糊了其作为配件的实用功能,增加朋克风格,皮革作为鞋面的主材料,通过磨砂和亮面效果的碰撞彰显鞋子质感,该鞋子对常见鞋靴材料进行重新塑造再设计,体现了材料在鞋类设计的自由度和创新性。
图4 朋克金属厚底鞋
多材料融合在鞋类设计中的未来趋势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功能性与舒适性的提升。设计师通过结合不同的材料,如轻质泡沫、耐磨橡胶、透气织物等,创造出既舒适又具有高性能的鞋靴。
(2)可持续与环保材料的使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使用可回收材料、生物基材料或环保友好的替代品,如回收塑料、植物皮革、剩余纱线制作飞织材料等。
(3)新技术的融入。将现代先进技术,如3D打印、智能材料、纳米技术等,融入鞋类设计中,为鞋类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可以进行更精确和个性化的设计。
(4)美学与时尚的结合。设计师在追求功能性的同时,通过选用各种颜色、纹理和材料,从而创造出既实用又时尚的鞋靴产品。
(5)健康与科学的关注。鞋类设计越来越多地考虑到脚部健康和人体工学原理,通过科学的材料组合和设计来提高穿着者的舒适度和减少受伤风险。
(6)多功能与适应性。现代鞋子设计趋向于多功能性,鞋靴材料要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活动,如城市徒步鞋、跨界运动鞋等。
综上所述,从提高实用性、增强美观性到推动技术创新,多材料融合在鞋类设计中都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挖掘各种材料的性能并综合运用,以实现鞋靴功能的全面最大化,在日益饱和的鞋靴款式造型中,多材料融合设计方法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将引领鞋类设计行业走向更加多元和创新的发展道路。未来在多材料融合的推动下,鞋类设计将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和前所未有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