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平
摘 要:中职汽车制造专业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专业,随着汽车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快速发展,面临着专业人才技能标准需求的不断提高。本文旨在研究中职汽车制造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创新路径,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研究通过深入探讨“理实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中职汽车制造专业在“理实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路径和对策。研究发现,当前中职汽车制造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存在师资力量有限、实践条件有限、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不足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四位一体”,以及以教师教学为重点的“五措并举”作为创新路径,通过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多手段优化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优化和完善中职汽车制造专业“理实一体化”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汽车制造专业 理实一体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的需求持续扩大,汽车制造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愈发多样化和复杂化。同时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和互联网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汽车制造技术提出更高的技术标准,也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要求从单纯的技术操作能力转变为更注重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在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时缺乏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无法适应汽车制造企业对综合素质、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导致学生无法更好适应行业变化和技术进步,进一步削弱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1]。
当前,尽管许多中职学校的汽车制造专业已经开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必须客观地认识到“理实一体化”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通过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车制造专业的优势。本论文旨在基于中职汽车制造专业的实际情况,研究“理实一体化”的创新路径。通过将“教、学、做、考”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同“五措并举”的五个具体环节有机衔接起来,进一步强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质效,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中职汽车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可行的创新策略。
1 “理实一体化”的内涵及应用价值
1.1 “理实一体化”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效果[2]。
“理实一体化”既强调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其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系统性地学习和掌握汽车制造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机械、电子、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為后续的实践操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而实践操作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在中职汽车制造专业中,实践操作可以包括模拟实验、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2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汽车制造专业中的应用价值
“理实一体化”具有教学模式形象、教学过程互动性较强等多个特点,在中职汽车制造专业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2.1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传统的理论教学容易使学生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无法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实践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3]。这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汽车制造专业的核心目标,也是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之一。例如,在学习汽车电路原理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搭建电路、排除故障等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1.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学习机会。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2.3 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工作环境中,汽车制造领域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技术问题和挑战,因此汽车制造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能力。例如,在汽车维修实训中,学生需要根据故障现象和实际情况,进行故障诊断和修复,这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工具和设备,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1.2.4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得中职学生能够在校期间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于汽车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市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而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的中职毕业生将更容易获得优质的工作机会。
2 中职汽车制造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中的主要问题
2.1 师资力量有限
当前,部分中职学校由于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不足,行业与教育之间存在脱节,以及实训设施和实践资源有限等原因,教师队伍在实践操作方面相对薄弱,无法满足“理实一体化”的要求。这可能导致教师无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并不能提供充分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享。缺乏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可能无法准确把握实际应用场景和行业发展趋势,从而影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实践条件有限
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行业对先进的实验设备有着较高的需求,然而,一些学校可能由于经费限制或其他原因,并未能及时更新设备,导致设备老旧、功能不全。这样的实践条件无法满足学生实际操作的需要,影响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
此外,实践教学需要充分的实践资源支持,包括实验材料、技术文献、行业数据等。然而,部分学校的资源供给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机会。缺乏实践资源会阻碍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趋势,限制他们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偏重于理论知识考核,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局限性导致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评价不够全面和准确。此外,目前,许多教学评价体系仍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察。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水平。
2.4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不足
学校教学过程中往往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隔开来。教师可能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设计。这导致学生在实践中无法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仅停留在机械的实践操作层面,无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一些学校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略了实践操作的培养。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缺乏创新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实践环节,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 中职汽车制造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中的创新路径
3.1 “四位一体”,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
“四位一体”是以学生为中心,把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综合评价四个元素,借助教、学、做、考四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
3.1.1 教—创新教学模式
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学习。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如案例分析、教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例如,可以设计教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或者进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掌握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
3.1.2 学—强化学生探究式学习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在项目驱动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合作,学生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3 做—注重学生实操能力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模拟实验、维修实訓以及项目实践等形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例如,在汽车制造专业中,学生需要进行车辆维修实际操作,学习到具体的技术和技能。此外,还可以开展创新设计项目,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创新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原理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1.4 考—强化综合能力考核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中的考核环节需要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设计。除了传统的书面测试外,还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考核、项目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的考核方式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例如,通过模拟实验、汽车维修、项目演示等形式,评估学生的技术熟练度、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综合评价的结果将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激励,促进他们在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3.2 “五措并举”,多手段优化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五措并举”是在以教师教学为重点,针对当前存在的师资力量有限、实践条件有限、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不足等问题,从教材、教法、学生主观能动性、师资力量、教学效果评价出发的五项具体策略,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职汽车制造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
3.2.1 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开发
制定结合实际需求的教材,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通过编写具有现实意义和行业要求的教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教材内容要贴近行业发展需求,突出实践操作的环节,注重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实感受到知识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4]。
3.2.2 教学方法与过程的设计
采用启发式、问题导向和项目驱动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探究式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项目驱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有效地掌握知识。
3.2.3 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实验课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5]。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索,从而更好地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还应提供充分的指导和支持,给学生提供切实的机会去实施并评估实践活动。
3.2.4 师资力量建设和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提供师资培训和支持,激励教师积极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此外,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间的交流和分享,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成长。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支持和激励教师,学校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2.5 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应用能力。评价体系应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成果、实践项目评估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问题,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评价结果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重要依据。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让他们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和教学能力。
4 研究结论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践环节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积极探索的教学方法,对于中职学校汽车制造专业教学来说意义重大,其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行业需求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然而当前中职汽车制造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中,仍然存在师资力量有限、实践条件有限、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创新“理实一体化”实施路径,即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教学手段出发,通过实施“四位一体”和“五措并举”等创新路径,把教、学、做、考四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把教材、教法、学生主观能动性、师资力量、教学效果评价有效衔接起来。进而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双重提升。这将为中职汽车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借鉴,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文强.浅谈汽车装配基础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开发[J].汽车维修技师,2023,(09):125-126.
[2]邓士俭.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电教学中的应用[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2:319-321.
[3]徐子奇.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发明与創新(职业教育),2021,(04):178-179.
[4]孔凯.多维激励方法融入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20.
[5]胡萍.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浅析[J].高考,2019,(0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