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面公交运营服务提升对策建议

2024-01-09 11:38:56郑营季朗超徐正祥陈艳艳
城市公共交通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专用道场站公交车

郑营 季朗超 徐正祥 陈艳艳

(1.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61;2.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

引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支撑。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城市公共交通应坚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服务和高效能治理,按照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要求,聚焦人民美好出行需求,从满足“基本出行”向关注“品质出行”深入转变。近年来,北京市受非首都功能疏解、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互联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等新业态涌现、票制票价改革等因素影响,地面公交客运量呈下降趋势。在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客流下行趋势双重背景下,地面公交亟需加速转型升级,通过优化运营模式、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有效改善乘客出行品质,增强公交吸引力和竞争力,使公交“留住”和“吸引”更多乘客,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公共出行服务。

1 运营现状

2022 年,北京市城区地面公交线路总数为1291 条,较上年增加74 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公交线网总长度为8180.6 公里,较上年增加409.3公里;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为30174 公里,较上年增加1594 公里;运营公共汽(电)车23465 辆,较上年增加386 辆(表1)。2022 年公共汽(电)车客运站总数为709个[1]。

表1 2015-2022 年北京城区公共汽(电)车指标[1]

2022 年北京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为19.2 亿人次,较上年下降24.7%,出行分担率为10.2%,较上年下降1.3 个百分点[1]。从北京市城市客运结构来看(图1),2022 年公共汽(电)车在城市客运出行中的占比为36.04%,较上年下降1.54 个百分点[1]。

图1 2015-2022 年北京城市客运各方式客运量占比

2 主要瓶颈

2.1 公交准点率和运行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1)中途及到达准点仍有提升空间。据调查,北京地面公交准点发车率基本达到100%,而因北京市社会活动多、私家车数量多、部分路段交通拥堵严重、部分道路资源被停车占用等问题,高峰时段地面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受到较大影响。据统计,2021 年北京市工作日高峰时段地面公交准点到站率约为58.8%,较上年降低0.3 个百分点。

(2)速度竞争力不足。2022 年北京地面公交早高峰平均出行距离为7.64 公里,平均出行耗时为51.11 分钟(含出行两端采用自行车或步行等交通方式的距离及时间),计算可得,平均行程速度约为9 公里/小时[1],约为小汽车行程速度(25.2 公里/小时)的35.7%,地铁/市郊铁路行程速度(15 公里/小时)的60%。

2.2 公交路权优先有待进一步保障

(1)公交专用道存在诸多卡点。北京公交专用道于1997 年启用,前些年以年均30-40 公里的规模推动施划,覆盖了主要环路、放射线及骨干道路,覆盖公交客流比例达48%,专用道沿线站点500 米人口覆盖率达62%[2],充分体现了公交优先发展理念。但经统计,在北京公交专用道网络中,大约有14%的路段为断点[2],集中在交叉口、桥区、快速路进出口及高速路收费口等区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车速的进一步提升。以北京三环路为例,公交专用道启用后,早高峰三环路主路外环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约为25.2 公里/小时,较施划前提高约12.8%,而京藏高速施划后提速56.5%,京港澳高速施划后提速65%[3],相比较,三环路公交专用道提速效果不理想。原因是三环路出入口以及与环路放射线的交叉口数量较多,出入口处公交专用道断开,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经过每个出入口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拥堵和减速,影响整体运营速度。

(2)违规占用公交专用道现象严重。部分社会车辆违规占用公交专用道行车,影响了公交车正常运行,降低了公交专用道整体使用效率,如,7:30-8:30 时间段内,京通快速路(远通桥段东向西)每10 分钟通行车辆数约为400 辆,其中违规使用公交专用道的车辆约为70 辆,占比达17.5%[4]。

2.3 设施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

(1)充电桩配套建设不足。2021 年,北京新能源公交车为12195 辆,占比为52.84%[5],未来还将继续加强新能源车推广。目前,租赁公交场站及桥下空间均不能建设充电桩,充电桩数量存在一定缺口,造成部分车辆排队充电及异地充电,部分驾驶员排队充电时间较长。为了保障公交车运行效率,充电桩建设有待完善。

(2)场站建设有待加强。2021 年北京市公交场站面积为343.3 万平方米,车均场站面积为108.91平方米/标台,为全国平均水平(128.4平方米/标台)的84.8%[5]。为进一步提升公交运行效率,仍需加强场站建设,尤其是郊区公交场站受用地等因素影响建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郊区公交线路的开通、运营和服务。

2.4 运营安全有待进一步加强

(1)驾驶员工作压力较大。近年来北京公交给予驾驶员高度的关怀和保障,公交驾驶员的福利待遇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作为服务行业,公交驾驶员工作要求高、工作环境复杂,为保证安全驾驶和服务质量需时刻保持谨慎状态,其工作压力较大,职业病多发。年轻人选择公交驾驶员岗位意愿相对不高,加之驾驶员岗前培训时间较长,驾驶员招聘具有一定难度。

(2)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不规范行为易造成安全隐患。部分区域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违规行为较多,如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驾驶人员不规范行驶,行人横穿马路、在路上低头看手机等,均对公交行车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对策建议

3.1 锚定战略目标,切实推进公交路权优先

公交路权优先是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秉持“以人为本”城市交通发展理念、提高道路整体通行效率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公交运行可靠性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采取相关举措切实保障公交路权优先。

(1)持续优化公交专用道布局。在现状基础上加强公交专用道的连续性和联通性,通过科学计算和分析,在公交客流较大的走廊上优化专用道布局。如纽约通过计算具体道路的出行分担率来决策是否需要施划公交专用道,当单向四车道的道路上公交出行分担率大于25%时,就可以在该道路上施划1 条公交专用道。通过公交专用道优化,可有效提高公交的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提高乘客公交出行的可靠性。

(2)打通卡点、断点。根据道路条件和公交线网布设需要,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和渠化,打通快速路上公交专用道断点,提高公交车和社会车辆交织路段通行效率,从而提升公交专用道网络的整体效能;加快高速路收费站公交专用道延伸方案研究,打通高速路公交瓶颈点;将城市道路公交专用道延伸至交叉口进口处,保证公交车快速通行。

(3)加强公交专用道辨识度。进一步突出公交专用道标识,提高辨识度,减少小汽车占道现象,如东京从1971 年对公交专用道进行彩色施划,施划后小汽车违规停车和占道现象大幅减少;首尔中央公交专用道采用红色路面进行标示;伦敦市区的公交优先道统一画成红色路面,增加辨识度[6]。

(4)加强公交专用道监控和执法。从严查处占用公交专用道违规停车、违规通行等行为;通过公交车载摄像头和重点路段电子警察设备取证、群众“随手拍”举报等措施加大公交专用道整治力度。

(5)推进公交信号优先。在城市公交主要走廊的道路交叉口设置公交优先信号,确保公交车优先通行,如伦敦在主干道的主要地点安装了选择性车辆识别系统,同时在公交车上安装了对应设备,使公交车能够优先通过交叉口;纽约2019 年《公交提升行动计划》提出,每年增加300 个公交优先信号交叉口。

3.2 聚力设施提升,完善运营服务硬核保障

完善的设施设备是公交高效运营的前提和基础,是运营服务的硬核支撑,必须建立与运营生产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1)加强公交场站建设。按照《北京市公交场站专项规划(2020 年-2035 年)》,积极推进公交场站规划落地,补齐困扰公交运营发展的场站短板。新建小区、学校、商场、公园、大型公共场所等项目从严要求配建公交场站,与项目建设实行“四同步”制度(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使公交线路能够顺利覆盖新建公共场所、偏远地区等公交盲区,增加公交覆盖率和可达性。

(2)加大公交充电桩建设力度。加大公交场站内充电桩配套建设,争取桥下空间充电站建设资格,实现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过程中充电配套设施保障。供电部门要保障公交充电桩供电,确保所建充电桩能正常供电和使用,避免因供电电流问题造成充电桩使用障碍。

3.3 坚持安全至上,全方位降低事故发生率

安全是公交发展的红线和底线,公交运营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总体安全理念,将安全管理与生产经营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北京公交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具备较高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并应用科技手段赋能行车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减少事故发生率,可在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加强企业宣传教育、科技创安等方面持续发力。

(1)规范道路交通秩序。进一步规范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行车秩序、加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工作,杜绝电动车不戴头盔、逆向行驶、违规载人等现象,确保城市交通环境更加畅通、有序、安全,减少因交通环境造成的公交安全行车隐患。

(2)缓解驾驶员工作压力。政府、社会及企业共同努力,加强舆论宣传,不断改善公交驾驶员的职业环境,使社会公众对驾驶员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使其获得更多理解和包容,使公交驾驶员真正成为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

(3)继续加强科技创安。至2022 年底,北京公交约8000 辆公交车安装了主动安全预警系统,5750 辆公交车安装了异常行为识别系统,累计为重点高速线路、夜班线路、城市副中心线路配发驾驶员多体征情绪感知设备2150台[7],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科技创安力度。

进一步普及和升级现有的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和驾驶员异常行为识别系统应用。通过车辆端监测设备、车载智能终端,结合道路路况数据,实现驾驶员异常行为判读、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识别与提醒、前车防碰撞、车道偏移报警等功能。通过后台大数据应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危险驾驶行为事前预警、事中上报、事后追查,由事后分析处理向前端分析处置转变,大幅降低因驾驶员疲劳、危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

继续加强对驾驶员的健康状况监控。在对驾驶员信息精细管理基础上加强对驾驶员体温、心率、血压、血氧、睡眠等健康指标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加强驾驶员生命体征智能监测技术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跟踪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以期有效降低因驾驶员健康因素造成的事故率。

3.4 深化数字赋能,积极探索智慧运营新场景

近年来,北京公交持续在智慧公交领域聚力、发力,先后发布“智能公交”2.0、3.0 系列数字化应用能力包。以“数据湖”为支撑,深入开展“机器迭代”学习,推进调度系统智能升级,形成了智慧高效的区域调度体系,常规公交线路全部进驻区域智能调度中心发车。通过远程调度指挥,实现多线路的跨线联运、资源共享,提高了地面公交系统效率和效益[8]。目前,已升级优化新版调度系统20 余次,适配多线路指挥监控场景。开发运营综合报表多张,提高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强化时刻表管理,细化客流变化趋势研判。

在此基础上,继续利用积累的海量运营数据搭建高阶模型,升级和创新更多业务场景,实现业务与技术的螺旋式驱动上升。

(1)深化线路运行特征画像。通过线路累计运行历史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详细剖析具体公交线路运行的主要特征,包括单程点、客流分布、主要瓶颈、道路资源潜力等数据,查摆具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精准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运营效率,节约运力资源[9]。

(2)持续升级智能调度系统。在历史运营数据基础上,进行模型深度学习和训练,充分考虑线路运行中的各项复杂因素,加强自动行车计划编制高阶模型的建立,并通过车载客流、满载率、运行速度等信息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自动行车计划编制的时效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减少调度员的人工干预,持续升级自动发车、远程监控的运营模式。

(3)实现对线路走行时间的精准预测。通过接入高德、百度等精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结合历史积累的运行时间和停站时间,进行公交线路运行时间预测,同时在智能发车显示屏上体现道路通行情况和堵车、事故等通行条件,为调度员提供预判依据,且通过实时预测结果动态实行管控策略,提高线路上各班次车辆间运行间隔的匀整度,提升公交出行耗时稳定性。

(4)持续创新运营调度模式。继续升级优化公交线路多线联运模式,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运营收益。根据线路实际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区间车、大站快车等调度方案[10],实现供需匹配更加精准、运输组织更加高效、乘客出行时间更加可靠。

3.5 深入民心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北京公交持续开展广泛的调研活动,听取民声,持续解决群众公交出行急难愁盼问题,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2022 年乘客满意度达93.52%[7],处于较高水平。

依据《2023 年Q2 中国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北京市选择地铁和公交出行的意愿在全国范围内最高(公交和地铁出行意愿指数为3.67)。基于此,从实际出发建立公交发展引导群众参与机制,选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市民以及外来游客作为代表表达民意,定期反馈群众的需求,畅通民众对公交发展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未来北京公交将以继续精准把握乘客需求作为重要任务,通过进社区、访企业、下基层等多方调研渠道,深入分析市12345 热线、北京公交集团96166 热线、12328 全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相关数据信息,了解居民出行过程中的堵点、难点,了解乘客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对等候时间、运营速度、准点情况、行车平稳度、车内环境、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具体接受程度,了解乘客对于线网优化、站点设置、多样化出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列出问题和建议清单,把乘客提出的问题深度融入到公交运营管理中,精准发力,解决群众出行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地面公交出行的服务水平,让乘客具有更多的认同感,使公交车真正“开”进群众心坎里。

4 结语

全面提升公交运营服务是推动公交转型升级、提高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促使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举措。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运营服务中提速、准点、路权、安全等方面的主要瓶颈,北京地面公交应锚定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目标,精准发力,大力保障路权优先,加强场站、充电设施建设,优化安全运营软硬环境,提升数字化支撑运营决策力度,同时,时刻关注乘客实际出行需求,切实提高乘车舒适度、便捷度、可靠度。下一步,基于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趋势,将继续深挖数据驱动运营服务提升潜力,通过数据赋能,持续增强乘客选择地面公交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地面公交真正服务乘客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专用道场站公交车
天迈科技助力深圳东部公交场站标准化建设 打造场站新标杆
你们认识吗
重大事故后果模拟法在天然气场站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场站架空管道点蚀组合检测技术及应用
公交车上
武汉建成全国首条共享单车专用道
中国自行车(2017年5期)2017-06-24 10:45:53
公交车奇妙日
幼儿画刊(2017年5期)2017-06-21 21:17:02
重载改性彩色SMA沥青路面在BRT公交专用道上的应用
上海公路(2017年2期)2017-03-12 06:23:28
城里的公交车
小布老虎(2016年12期)2016-12-01 05:46:57
对天然气场站工艺管道安装技术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