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分析

2024-01-08 09:32:06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23期
关键词:血瘀肢体脑梗死

杨 爽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广东 珠海 519020)

脑梗死恢复期是指脑梗死急性发作后2 周至6 个月,该时期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并刺激脑神经、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突触,重组大脑功能,但常规康复治疗见效慢、个体差异较大[1-2]。我国传统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将其命名为“偏枯”“偏风”,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第一次提出“中风”的病名。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为气虚血瘀,治宜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为代表方[3-4]。本次研究以100 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试验对象,就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2022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收治的100 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 例。试验组中有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5 ~80 岁,平均年龄(66.17±1.26)岁。对照组中有男25 例、女25 例,年龄47 ~78 岁,平均年龄(66.11±1.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因脑梗死急性发作入院,经专科治疗后疾病转为恢复期,且伴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塞、小便频数等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主要中医症状,同时舌暗淡、苔薄白、脉缓无力;(2)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会的要求。排除标准:(1)近期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2)十分抗拒康复治疗的患者;(3)合并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患者;(4)由其他疾病导致运动能力降低的患者;(5)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1)语言功能训练:①用无菌棉签蘸取清水后刺激患者的咽部黏膜、舌根,使咽喉出现反射性吞咽行为。②为患者播放新闻联播等音频材料,就时事热点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勇敢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患者的发音进行纠正,使其由正确单音节发音开始,逐渐掌握多音节字词的正确发音。2 ~3 次/d,10 ~15 min/ 次。(2)肢体功能训练:①被动活动与按摩: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患者偏瘫一侧的肢体关节,在按摩时应保持动作轻柔,先按摩大关节,再按摩小关节,并引导关节活动。②床上主动活动: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双侧手掌相对,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上举过头;将健侧下肢置于患侧下肢下,双下肢交叉,用健侧下肢带动患侧下肢上抬,同时基于杠杆作用让患者尝试翻身、坐起。2 ~3 次/d,10 ~15 min/次。(3)生活能力训练:患者下地行走时为其提供拐杖等步行辅助工具,并对患者的步幅、步态进行纠正,同时鼓励患者自行穿衣、洗脸、刷牙,尝试独立如厕。

1.3.2 试验组 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方:生黄芪30 g,当归尾6 g,赤芍5 g,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3 g(剂量参考《医林改错》,因本地气候炎热故减少了原方中生黄芪的用量),取药自煎或由医院药房代煎,每日1 剂,早晚餐后各温服150 mL,每周用药5 d,停药2 d,连续用药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的凝血功能、主要中医症状评分、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并统计其临床疗效。

1.4.1 凝血功能 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浆,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 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

1.4.2 主要中医症状积分 主要中医症状选择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塞、小便频数四项,其中无记为0 分,症状轻微、对生活造成轻微影响记为1 分,症状中度、对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记为2 分,症状严重、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记为3 分。

1.4.3 肢体运动功能 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总分100 分,评分与肢体运动功能呈正相关。

1.4.4 生活质量 采用Barthel 指数评估两组的生活质量,总分100 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5 临床疗效 以显效、有效、无效评价。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 为显效,降低40% ~89% 为有效,降低<40% 为无效。NIHSS 分值0 ~42 分,得分高低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总有效率为组内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对照组,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对比(±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对比(± 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 <0.05。

组别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 D-二聚体(μg/mL) 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试验组(n=50) 23.74±3.11 35.11±2.54* 0.45±0.06 0.21±0.03 3.88±0.31 2.51±0.17对照组(n=50) 23.69±3.15 30.09±2.49* 0.48±0.09 0.38±0.02 3.91±0.34 2.76±0.11 t 值 1.693 19.394 1.498 18.328 1.9351 16.727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塞、小便频数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塞、小便频数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的对比(分,±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的对比(分,± 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 <0.05。

组别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言语蹇塞 小便频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试验组(n=50)2.37±0.15 1.11±0.12* 2.41±0.13 1.05±0.14* 2.45±0.17 1.21±0.15* 2.65±0.16 1.29±0.13*对照组(n=50)2.36±0.12 1.46±0.09* 2.45±0.11 1.51±0.12* 2.51±0.15 1.53±0.14* 2.62±0.13 1.61±0.17*t 值 1.621 16.941 1.541 17.252 1.512 18.523 1.262 16.719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的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A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的对比(分,±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A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的对比(分,± 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 <0.05。

例别 FMA 评分 Barthel 指数评分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试验组(n=50) 56.65±3.15 80.41±1.38* 55.64±2.54 78.09±1.48*对照组(n=50) 56.69±3.12 67.17±1.35* 55.61±2.51 64.49±1.43*t 值 1.652 15.674 1.724 15.478 P 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3 讨论

脑梗死恢复期是患者治疗的关键时期。急性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会导致局部大量的炎症介质生成、释放,机体纤溶平衡遭到破坏,严重影响脑神经功能。经专科治疗,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未继续加重,但由于脑神经功能受损,故导致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并可能出现言语謇涩、口舌歪斜、小便频数等症状,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待提高[5-7]。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通过常规康复治疗能刺激中枢神经细胞,激活神经潜伏通路以及处于休眠状态的突触,进而可改善脑神经功能。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训练,但不同患者对康复治疗的耐受度不同,且大脑神经功能重组能力有限,因此常规康复治疗难以充分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8]。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与中医学中“中风”的症状较为相似,“中风”后遗症期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型,其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可大补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其化生的水谷精气为元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用黄芪能够补益元气,气旺则血行,血行则瘀自去[9];当归尾为臣药,相较于当归,当归尾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养血,使补阳还五汤在发挥活血化瘀作用的同时不伤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均为佐药,助臣药发挥活血化瘀之效。全方应用大量补气药物,同时配伍少量活血药物,在活血的同时可补益正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含有黄酮类物质、黄芪皂苷、黄芪多糖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可提升神经兴奋性,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抗凝。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个月后,试验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对照组,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塞、小便频数积分均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郑静[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有利于改善凝血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升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血瘀肢体脑梗死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46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血瘀体质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9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国药业(2014年20期)2014-05-17 03:13:57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