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4-01-08 09:32:06吴桂清陈祖光林民豪周海林易震南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23期
关键词:尿素氮动脉血血气

吴桂清,陈祖光,林民豪,周海林,易震南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3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呼吸内科的常见病,患者以通气障碍为主要表现,病情持续进展可引起肺心病和呼吸衰竭[1]。现阶段,40 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高达9% ~10%,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来说,临床有必要开展预后预测工作,以指导临床治疗,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2-3]。有学者提出,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能够为临床后续治疗营造有利条件[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 例,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为(9.03±8.65),对照组28 例,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为(24.65±10.65)。观察组:男17例,女15 例,年龄46 ~82 岁,平均(62.54±2.65)岁。对照组:男14 例,女14 例,年龄45 ~83 岁,平均(62.55±2.63)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纳入标准:(1)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居家管理必读手册》[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2)患者及其家属认知功能均正常,并签订知情同意书;(3)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入院1 周内死亡;(2)合并严重的肢体残缺或神经损伤;(3)抵触或抗拒研究;(4)同期参与其他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检测,同时对其预后进行观察,包括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时间、不同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态(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微型营养评分)和血气分析指标(血液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以及死亡率。两组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时间的对比(d,± s>)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时间的对比(d,± s>)

组别 住院时间 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n=32) 25.46±7.23 14.95±5.56对照组(n=28) 15.35±5.15 10.33±2.23 t 值 6.296 4.324 P 值 <0.001 <0.001

2.2 两组中不同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微型营养评分的对比

两组中不同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分级越高则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微型营养评分越差,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3、表4、表5。

表2 两组中Ⅰ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微型营养评分的对比(± s>)

表2 两组中Ⅰ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微型营养评分的对比(± s>)

微型营养评分(分)观察组(n=32)34.16±5.33 24.15±1.13 25.46±2.21对照组(n=28)38.53±5.23 26.22±1.08 27.58±1.16 t 值 3.200 7.226 4.554 P 值 0.001 <0.001 <0.001组别 血清白蛋白(g/L)体质指数(kg/m2)

表3 两组中Ⅱ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微型营养评分的对比(± s>)

表3 两组中Ⅱ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微型营养评分的对比(± s>)

微型营养评分(分)观察组(n=32)25.66±5.20 20.15±2.11 19.65±2.20对照组(n=28)29.65±5.23 24.20±2.11 23.33±2.15 t 值 3.009 7.417 6.533 P 值 0.002 <0.001 <0.001组别 血清白蛋白(g/L)体质指数(kg/m2)

表4 两组中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微型营养评分的对比(± s>)

表4 两组中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微型营养评分的对比(± s>)

微型营养评分(分)观察组(n=32)10.35±2.22 15.92±2.11 15.62±5.23对照组(n=28)15.35±2.32 19.35±1.35 18.66±5.20 t 值 8.497 7.377 2.252 P 值 <0.001 <0.001 <0.001组别 血清白蛋白(g/L)体质指数(kg/m2)

表5 两组中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微型营养评分的对比(± s>)

表5 两组中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微型营养评分的对比(± s>)

微型营养评分(分)观察组(n=32)6.65±1.13 13.23±1.13 10.32±3.32对照组(n=28)9.22±1.11 14.15±1.11 14.33±3.25 t 值 8.872 3.172 4.714 P 值 <0.001 <0.001 <0.001组别 血清白蛋白(g/L)体质指数(kg/m2)

2.3 两组中不同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两组中不同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液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表7、表8、表9。

表6 两组中Ⅰ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s>)

表6 两组中Ⅰ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s>)

组别 血液pH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观察组(n=32)7.15±0.26 60.25±2.11 62.10±2.13对照组(n=28)7.31±0.20 56.65±2.10 64.25±2.11 t 值 2.642 6.610 3.918 P 值 0.005 <0.001 <0.001

表7 两组中Ⅱ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s>)

表7 两组中Ⅱ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s>)

组别 血液pH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观察组(n=32)7.23±0.21 66.23±2.15 65.23±3.04对照组(n=28)7.45±0.14 64.20±2.11 68.35±3.32 t 值 4.702 3.685 3.799 P 值 <0.001 <0.001 <0.001

表8 两组中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s>)

表8 两组中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s>)

组别 血液pH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观察组(n=32)7.31±0.15 68.13±2.11 68.28±2.14对照组(n=28)7.40±0.22 66.69±2.13 69.66±2.10 t 值 1.871 2.624 2.514 P 值 0.033 0.006 0.007

表9 两组中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s>)

表9 两组中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s>)

组别 血液pH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观察组(n=32)7.45±0.18 70.21±4.10 69.55±2.11对照组(n=28)7.65±0.11 68.41±4.11 70.68±2.11 t 值 5.102 1.694 2.070 P 值 <0.001 0.048 0.021

2.4 两组死亡率的对比

观察组的死亡率为46.88%(15/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86%(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658,P=0.017)。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气流受限并引起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肺部疾病,患者大多在活动过程中存在气短或呼吸困难症状,可在休息或停止运动后缓解[6]。临床资料[7-8]记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简称慢阻肺,发病率较高,具有常见、可预见及可治疗等特点。本病患者的病情若处于急性加重期,会表现为各类症状的进一步加重,极易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或死亡。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 年,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人数已接近1 亿,患者多为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近年来患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020 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列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属于对患者健康及生活造成严重负担的重大慢性疾病[9]。本病的致病因素较多。肺部作为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环境方面,若患者长期吸烟或处于空气污染、职业粉尘等环境下,就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出现严重咳嗽、喘息、气促、咳浓痰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高热、昏厥表现。针对此类患者,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10]。另外,临床还应积极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评估工作,以指导临床治疗,合理调整治疗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血尿素氮是血浆中除了蛋白质以外的一种含有氮成分的化合物,也是临床上反映肾组织损伤的指标之一,通过观察该指标水平能够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是否正常[11]。血清白蛋白则是人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60%,由肝脏合成,对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运输类固醇胆色素及氨基酸等物质具有重要作用,常被临床用于肝肾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中。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机体存在异常,如炎症反应、营养状况不良及肝肾功能损伤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影响,导致机体状态较差,当病情进展至急性加重期时,会导致机体状态进一步变差,从而易出现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下降的情况[12]。本研究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进行检测,根据该指标高低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为(9.03±8.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65±10.65),而对其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发现,观察组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越高血气状态越差,且与对照组同级相比均处于较差水平,预后方面观察组的死亡率高达4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86%,证实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可有效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当该比值明显下降时,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其预后。

综上所述,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该指标越低提示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血气状态越差,死亡风险越高。

猜你喜欢
尿素氮动脉血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医学概论(2022年4期)2022-04-24 14:59:22
勘误声明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4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