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梅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广东 佛山 528000)
阻塞性肺气肿是呼吸内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细支气管远端末梢受到较多残气量影响,导致肺组织持久性扩张,肺泡间隔遭到破坏,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肺组织弹性,增大了肺组织体积。此病在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环境变化和老龄化加剧呈不断增加趋势[1-3]。高危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阻塞性肺气肿的严重类型,主要由吸入有害气体或颗粒物所致的气道和肺组织慢性炎症引起,最终导致肺气肿。肺气肿是气体在肺部滞留和肺组织气泡破裂的结果,可导致肺弹性减弱,气道塌陷,进一步影响气流通畅和氧气交换,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气流高度受限。其主要特点是急性加重入院次数每年大于等于2 次,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300 个/μL,若不及时加以适当的干预,患者可能会因为突发呼吸困难或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而死亡。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事件并延缓疾病进展。治疗方法包括戒烟、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康复训练、氧疗等。对于一些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或进行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高危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对于是否应该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众多专家学者尚有争议。本文应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氨治疗高危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旨在探讨为高危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及疗效。
选取2021 年2 月—2023 年2 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检查符合中度以上的阻塞性肺气肿诊断标准[4](50% ≤FEV <80%)且急性加重入院次数每年大于等于2 次;(2)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3)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癌症、全身感染、过敏体质、免疫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中途退出研究等情况;(2)已使用其他方式治疗;(3)患者患精神疾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9 例;年龄47 ~78 岁,平均(62.52±3.59)岁;平均病程(8.52±3.59)年。研究组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龄46 ~79 岁,平均(62.58±2.64)岁;平均病程(8.56±3.6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等,由于部分患者不能平卧,需要指导其取半卧位,必要时采用低流量吸氧;急性加重期患者需联合抗生素治疗,采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生产企业: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 g,国药准字H20010775)静脉滴注,每日2 次,每次1 g,共治疗7 天。同时,需要进行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生产企业: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8 μg,国药准字H20090279)经干粉吸入器吸入治疗,每日1 次,每次18 μg,持续治疗6 个月。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进行布地奈德吸入粉雾剂(生产企业:Orion Corporation Orion Pharma,Espoo Plant; 规 格:200 μg×200 吸;国药准字H20140421)经干粉吸入器吸入治疗,每日2 次,每次200 μg,持续治疗6 个月。
1.3.1 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疗效,需要依据卫生部发布的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指标包括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肺部啰音、胸闷喘息、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这些症状的综合评分来判断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5]。改善指数为治疗前后的总评分值差值/ 治疗前总评分值×100%。疗效分为无效(改善指数不足30%)、有效(改善指数为30% ~60%)、显效(改善指数为61% ~90%)、痊愈(改善指数高于9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3.2 肺功能、血气指标、步行距离 比较两组的肺 功 能 指 标(FEV1、FVC)、 血 气 指 标(PaO2、PaCO2)、6 分钟步行距离(6MWD)。
1.3.3 急性加重入院次数 比较两组的急性加重入院次数。
1.3.4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皮肤瘙痒、口干、心悸以及面红等)发生情况。
数据资料采用SPSS 25.0 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²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显著。
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42%、90.7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例(%)]
治 疗 前, 两 组 的FEV1、FVC、PaO2、PaCO2、6MW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EV1、FVC、PaO2、PaCO2、6MWD 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肺功能、血气指标、步行距离对比(± s>)
表2 肺功能、血气指标、步行距离对比(± s>)
指标 FEV1(L) FVC(L) PaO2(mmHg) PaCO2(mmHg) 6MWD(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12±0.38 1.40±0.41 1.94±0.34 2.19±0.43 51.68±4.87 70.23±6.82 62.45±5.85 44.55±4.45 269.56±13.56 316.32±17.54研究组 1.13±0.39 1.97±0.55 1.93±0.35 2.51±0.48 51.64±4.85 86.45±8.45 62.47±5.87 31.08±3.82 269.71±13.62 366.85±21.54 t 值 0.120 5.449 0.134 3.256 0.038 9.795 0.016 15.061 0.051 11.927 P 值 0.904 0.000 0.893 0.002 0.970 0.000 0.987 0.000 0.959 0.000
经治疗后,对照组急性加重入院次数为12 次,急性加重入院率为27.91% ;研究组急性加重入院次数为3 次,急性加重入院率为6.98% ;研究组急性加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6.541,P<0.05)。
对照组、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26%、4.6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对比[例(%)]
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高发的肺部疾病,常见于老年群体,这主要是因为这部分人群的机体功能出现衰退,而肺部组织也会随之出现弹性退化,其免疫力也大不如年轻人,侵入身体的病原微生物无法被彻底清除,导致其肺部易发生感染[6-7]。高危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由阻塞性肺气肿逐渐进展而来,可表现为长期严重的咳嗽,呼吸时常困难,特别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时,还可伴有喘鸣、咳痰、胸闷等,患者多存在长期吸烟、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疾病家族史、气道感染等多种因素。同时,很多老年患者合并有各种各样的基础疾病,各脏器功能也不断衰退,这也是导致患者病情高危的关键因素。阻塞性肺气肿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且因为患者存在气道炎症反应,不但痰量多且质地黏稠,极易引起气道堵塞,患者极易出现窒息症状,甚至因而危及生命。阻塞性肺气肿发生常有炎症细胞以及炎性介质参与,而其主要诱发机制是患者体内胆碱能神经张力突然异常增高,所以相关治疗一般采用抗胆碱能药物。
目前呼吸内科建议,在治疗时要积极为患者采取抗感染以及祛痰措施,从而使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同时推荐采用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治疗时加用糖皮质激素,这两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能更好地使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疗效得到改善[8]。以往一般采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来治疗阻塞性肺气肿。这是一种可作用于不同胆碱能受体的非选择性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可以起到扩张患者支气管的作用,还能使乙酰胆碱释放增加,对体内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但作用于人体内的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远达不到预期目标,导致需要多次用药来保证疗效,这也是其不良反应过多以及患者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现如今,噻托溴铵应用越来越多,一方面其能选择性结合患者体内的M1以及M3受体,对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起到竞争性抑制作用,使患者体内的腺体分泌有效减少,支气管得到扩张;另一方面,其含有季氨基结构,会影响呼吸黏膜的吸收,降低了药物生物利用度以及胆碱能作用,且这种药物不易通过患者的血脑屏障,所以患者不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9]。糖皮质激素能够对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和炎症反应起到针对性抑制作用,一方面,其和噻托溴铵能起到非常显著的协同作用,可使M1以及M2受体基因转录从根本上得到增强,使这些受体的含量和敏感性有效增加;另一方面,可促进激素转移到患者的细胞核,对基因转录翻译起到促进作用,还能使抗炎活性得到有效增强[10]。此外,呼吸内科采用抗胆碱药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松弛患者的气道,协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使疗效提高。本研究中,表1 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了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的观点。
6MWD 能够有效评价中重度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全身功能状态, 也能反映其心肺功能, 同时再对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气指标进行检测, 有助于评判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表2 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FEV1、FVC、PaO2、PaCO2、6MWD 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药,能改善肺功能以及血气指标,还能提高步行距离。这主要是因为噻托溴铵能够使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深吸气量显著增加,肺通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还能使患者的呼气末肺容积得到有效降低,患者的运动耐力也随之得到改善,其与受体结合后,可对交感神经传递起到抑制的作用,使患者气道收缩功能得到改善,还能缓解患者的平滑肌痉挛。研究组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好机体的炎性反应后,可使肺部过度充气显著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同时可提高噻托溴铵的治疗效果。
虽然噻托溴铵在对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中可起到良好的作用,但长时间使用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治疗依从性。而糖皮质激素是非常常用的抗炎药物,也是一种免疫抑制剂,病情危急情况下,临床多用其来辅助治疗,其能显著调节患者的机体免疫和代谢功能,是重要的应激反应调节激素。本研究中,表3 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的治疗方式更有助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这是因为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也有助于缩短患者治疗的周期,避免患者长时间用药。总之,研究组治疗方法更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中度至极重度的高危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布地奈德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可改善肺功能、血气指标和步行距离,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