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卿雪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天津 300110)
在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中,肝硬化是一项危险因素,对胃癌病情进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2]。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易出现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引发各种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感染等[3]。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20 年2 月—2023 年2 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0 例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回顾性选取2020 年2 月—2023 年2 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100 例,年龄42 ~75 岁,平均(53.13±4.25)岁;女性38 例,男性62 例。病程0 ~3 年,平均(1.57±0.23)年。在胃癌类型方面,有胃窦癌46 例,胃底贲门癌30 例,胃体癌24 例;在肝硬化类型方面,有酒精性肝硬化50 例,乙肝肝硬化34 例,丙肝肝硬化8 例,血吸虫性肝硬化8 例;在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方面,有肝功能A 级者50 例,肝功能B 级者40 例,肝功能C级者10 例。纳入标准:(1)符合胃癌的诊断标准[4];(2)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5];(3)有手术适应症。排除标准:(1)有言语沟通障碍;(2)有视力及听力障碍。
术前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估,给予患者保肝治疗,对营养支持进行强化,督促患者坚持低盐饮食,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凝血功能。给予肝功能A 级、肝功能B 级患者D2、D1 淋巴结清扫治疗,对10 例肝功能C 级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使其肝功能向B 级转变。依据患者肿瘤大小、部位、肝功能分级、门脉高压存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给予胃体癌、近端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或近端胃切除术治疗)。
(1)术后病理生理特点;(2)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术后1 年、3 年生存情况;(3)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8.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0 例患者中,10 例术前肝功能C 级患者纠正为肝功能B 级,术后降到C 级10 例,占100.00% ;术前肝功能B 级患者40 例,术后降到C 级10 例,占25.00%。患者有胆红素及尿素氮、肌酐升高、低蛋白血症、大量腹水等情况出现。
肝功能A 级患者的1 年、3 年生存率〔96.00%(48/50)、84.00%(42/50)〕均高于肝功能B 级+C级患者〔84.00%(42/50)、66.00%(33/50)〕(P<0.05)。见表1。
表1 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术后1 年、3 年生存情况比较[例(%)]
肝功能A 级患者的术后腹水、肺部感染、早期肝功能恶化、早期肾功能不全发生率〔16.00%(8/50)、0.00%(0/50)、4.00%(2/50)、4.00%(2/50)〕 均低 于 肝 功 能B 级+C 级 患 者〔54.00%(27/50)、24.00%(12/50)、42.00%(21/50)、38.00%(19/50)〕(P<0.05)。见表2。
表2 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胃癌早期的患者虽然有可能伴随有肝硬化的情况,但胃癌早期并不会直接引起肝硬化。年龄较轻、没有基础病史的胃癌患者,其发生肝硬化的概率较小。胃癌的诊断一般依靠胃镜,肝硬化一般可以通过B 超诊断。如果胃癌患者存在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且没有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有可能会引起肝细胞损伤,从而导致肝硬化。另外,胃癌患者如果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了肝转移,也有可能会出现肝硬化,但胃癌早期的患者如果没有上述疾病,一般不会出现肝硬化。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应注意不要暴饮暴食,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注意保暖不受凉,可以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吗丁啉规律治疗半个月,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生气,睡觉时可适当垫高头部,防止胃酸反流。胃癌早期的患者,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早期进行手术治疗,结合术后的化疗,很多患者的预后还是不错的。
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腹水会在以下因素作用下形成:(1)低蛋白血症。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缺乏充足的蛋白质摄取,故易发生低蛋白血症。(2)内分泌因素。由于患者体内具有较多的抗利尿激素,因此会显著增加水的重吸收,随着尿钠排出量的减少,腹水会进一步加重,加上存在较多的醛固酮,会显著加重患者水钠重吸收,显著降低患者前列腺素、心钠素活性,从而显著减少患者的血流量、排钠量、排尿量。(3)肾脏因素。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会在发生肝硬化时出现显著改变,进而显著减少患者体内有效血容量,同时具有较高的腹内压等,导致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等在肾小球收缩时显著降低,并极易有水钠潴留等现象出现,造成患者无尿或少尿,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有功能性肾衰形成,引发的后果极为严重。(4)肝淋巴细胞液失衡。如果患者的正常肝静脉流出道受阻,那么血浆就会从肝窦壁向窦旁间隙渗透,显著增加肝淋巴液生成,增加腹水;同时,腹水中蛋白质的含量还会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升高[6]。胃癌晚期患者出现大量的腹水是很难消失的。胃癌晚期的腹水多数都是胃癌肝转移、腹膜转移及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这是胃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这时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进展迅速,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胃癌晚期患者出现腹水后可以采取保持半卧位、控制液体摄入量、应用利尿药、输入人体白蛋白等方式进行干预,腹水较多者可以少量放腹水。
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机体在受到外科手术刺激时会有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等病态反应发生。有研究[7]表明,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 年、3 年生存率相关,与肝功能B 级、C 级患者相比,肝功能A 级患者具有显著降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的1 年、3 年生存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 例患者中,术前肝功能B级患者40 例,术后降到C 级10 例,占25.00% ;10例术前肝功能C 级患者纠正为肝功能B 级,术后降到C 级10 例,占100.00%。患者有胆红素及尿素氮、肌酐升高、低蛋白血症、大量腹水等情况出现。肝功能A 级患者的1 年、3 年生存率〔96.00%(48/50)、84.00%(42/50)〕均高于肝功能B 级+C 级患者〔84.00%(42/50)、66.00%(33/50)〕(P<0.05)。 肝 功 能A级患者的术后腹水、肺部感染、早期肝功能恶化、早期肾功能不全发生率〔16.00%(8/50)、0.00%(0/50)、4.00%(2/50)、4.00%(2/50)〕 均 低 于 肝 功 能B级+C 级 患 者〔54.00%(27/50)、24.00%(12/50)、42.00%(21/50)、38.00%(19/50)〕(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临床上应该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术前做好保肝治疗,合理制定手术方案,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患者的胃癌部位及严重程度、肝功能确定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对消化道、创面出血、腹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着重预防,依据患者术后肝功能情况继续给予其保肝治疗,合理应用利尿剂、抗生素等,从而提升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如果患者术前肝功能C 级纠正不良,那么就应该将其手术范围适当缩小,或放弃手术治疗,从而避免严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应该认真评估患者术前肝功能储备及术中创伤情况,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为了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在为其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肿瘤部位、淋巴结清扫范围、肝功能储备等情况,同时在完成手术后加强监测与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力度,尽量避免消化道出血、创面渗血等现象的出现。在应用药物的过程中,应该全面考量其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会随着肝功能分级的降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着肝功能分级的降低而升高。术前对患者肝功能储备进行评价,给予其合理有效的保肝治疗能够改善其肝功能,为其术后手术切口愈合提供有利条件,提升手术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