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松解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24-01-03 07:42:42魏久驰刘廷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20期
关键词:腕管小针刀横断面

魏久驰,刘廷娟

(1寿光市营里中心卫生院外科 山东 潍坊 262700)

(2寿光市上口中心卫生院外科 山东 潍坊 262700)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是一种高发于30~60岁女性群体的腕管内正中神经卡压病症,患者以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等主观感觉及对指无力等客观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1-2]。通常情况下,临床上为CTS患者首选腕管内类固醇皮质激素封闭治疗,该疗法虽然疗效确切,但患者病情复发率高,对于复发患者则无法继续进行封闭治疗,此时多采取手术治疗,而小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3-4]。由于超声可为手术操作者明确提供患者腕管内解剖结构及局部神经、血管形态,在小针刀手术中应用超声技术相比传统小针刀技术操作的准确性更高。本研究针对传统及超声下小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CTS的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寿光市营里中心卫生院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不同指导方式分为超声组和传统组,各30例。超声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传统组实施传统松解腕横韧带治疗。

纳入标准:①符合CTS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单侧患病;④意识、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正常;⑤临床资料完整;⑥对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等内分泌功能异常疾病;②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合并认知或精神功能异常;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传染性疾病;⑥合并骨质疏松症或其他骨科疾病。剔除标准:①非计划手术;②随访失踪;③未按时复查。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

1.2 方法

1.2.1 传统组 实施常规传统下小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方法为:术前拟定穿刺点,并进行局部皮肤麻醉。选用江苏华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0.6 mm×50 mm的小针刀进行治疗,在患者患侧前臂做平行、纵向切口,小针刀刀体垂直切入皮肤(约5 mm深),调整针尖方向(指向远端)使针体与皮肤夹角在15°左右,由腕横韧带近端向远端推切约2 cm,同时询问患者感受,是否存在麻木感、触电感等,对于出现此类症状的患者调整推切方向。在感觉针尖处有松动感时拔出小针刀,同时实施镇痛、防感染干预,并进行按压止血(约5 min),最后贴敷创可贴。

1.2.2 超声组 实施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方法为:术前,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查患者患侧手腕,患者将整个前臂平放于治疗床上,超声探头探查手腕长轴,明确其正中神经上的压迫点(标记为穿刺点)、近端神经增粗情况,同时观察腕管横切面中组织、韧带结构,拟定手术方案。在标记穿刺点处进行皮肤消毒及局部麻醉,超声实时监测下使用江苏华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0.6 mm×50 mm的小针刀由定点远端垂直切入,将针尖指向前臂近端。超声观察下将小针刀针尖缓慢送入后顺屈肌腱内侧,剥离屈肌腱、腕横韧带间粘连,松解受压正中神经。治疗期间超声观察针尖位置及走向,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神经组织。治疗结束后取出小针刀,常规阵痛、防感染并压迫止血后贴敷创可贴。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5]治疗后3个月,参考Kelly标准制定疗效判定指标:①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腕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恢复大部分手部功能;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手部功能部分恢复;④无效。为恢复到上述标准。

1.3.2 腕部症状[6]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波士顿腕管量表(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BCTQ)进行评估,该量表共19个条目,分为症状严重性、功能状态两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腕部症状越严重。

1.3.3 超声测量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高频率超声测量患者的钩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前后径、豆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和腕横韧带厚度进行测量。

1.3.4 腕部正中神经肌电图 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Neuro Exam M-800C肌电图仪测量患者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运动末端潜伏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的对比

治疗后3个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组痊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n(%)]

2.2 两组腕部症状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BCTQ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BCTQ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超声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BCTQ评分的对比(,分)

表3 两组BCTQ评分的对比(,分)

注:①与治疗前相比,P<0.05。

功能状态量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超声组3035.61±3.5413.29±2.86①22.78±5.0312.05±3.17①常规组3034.28±4.0115.84±3.35①23.22±4.8514.38±3.49①t 1.3613.1700.3442.706 P 0.1780.0020.7310.008组别例数症状严重性量表

2.3 两组超声及肌电图测量结果的对比

治疗后3个月;两组钩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前后径长于治疗前、豆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和腕横韧带厚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末端潜伏期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两组患者钩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前后径、豆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和腕横韧带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末端潜伏期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超声及肌电图测量结果的对比()

表4 两组超声及肌电图测量结果的对比()

注:①与治疗前相比,P<0.05。

运动末端潜伏期/ms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超声组300.21±0.070.28±0.05①0.16±0.040.11±0.02①0.36±0.050.23±0.05①37.86±5.2442.31±3.03①5.01±1.023.94±0.48①常规组300.22±0.090.27±0.06①0.17±0.050.12±0.02①0.35±0.070.22±0.06①37.15±5.3940.28±3.26①4.98±0.954.21±0.55①t 0.4800.7010.8551.9360.6360.7010.5172.4980.1172.025 P 0.6320.4850.3950.0570.5260.4850.6060.0150.9060.047组别例数钩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前后径/cm豆状骨横断面正中神经横截/cm2面积和腕横韧带厚度/cm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m•s-1)

3 讨论

CTS主要为神经卡压、腕管内异常神经牵扯所引起的腕管综合征,除女性群体外,该病在编辑、音乐家等双手工作频率高的特殊职业人群中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关节炎、糖尿病患者中该病发生率同样高于常规人群[7-8]。临床上针对CTS患者主要采用保守与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手段。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推荐其接受物理支持、口服用药等保守疗法,通常情况下可在治疗后3个月内好转甚至痊愈[9-10]。对于病情为中、重度的患者,需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松解腕横韧带,通过超声图像可观察到手术前后腕管综合征患者腕横带被完全松开,详见图1。常规小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是依靠操作者临床经验及操作技术的盲法操作,非病变组织、神经、血管的损伤风险较高。随着超声技术发展,在小针刀松解腕横韧带治疗中可应用此类技术来明确腕部组织神经结构,在“直视”下完成手术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11]。有研究指出,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GTS患者的手腕功能[12]。本研究中虽然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基本一致,但超声组痊愈率更高,由此表明常规与超声下松解腕横韧带治疗均可获得最终疗效,但超声引导下治疗的效果更理想。同时本研究超声组BCTQ评分及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运动末端潜伏期指标水平优于常规组也表明了患者腕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同时,本研究两组患者超声检查指标在干预前后均基本一致,侧面验证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一致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腕解剖结构均获得良好恢复。

图1 腕管综合征患者纵轴及横轴超声图像

综上所述,为CTS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松解腕横韧带治疗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松解腕横韧带治疗,可提升患者的痊愈率,使其腕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腕管小针刀横断面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研究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广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种植修复情况的横断面研究
2014年某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掌区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54例
神经肌电图与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中医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小针刀配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3:24